"花甲"拷油机几代人的回忆,散装油月底退市

2012-03-27
摘要:

东方网3月28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溧阳路1384号,立新油酱店,上海滩现存最老油酱店。上午10点,营业员俞阿姨迎来了第一位拷油的顾客。俞阿姨轻快地摇动老式拷油机的手柄,然后用欣赏的眼光,看泛着金黄光泽... [详细]

东方网3月28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溧阳路1384号,立新油酱店,上海滩现存最老油酱店。上午10点,营业员俞阿姨迎来了第一位拷油的顾客。俞阿姨轻快地摇动老式拷油机的手柄,然后用欣赏的眼光,看泛着金黄光泽的豆油,从弯弯的油嘴里潺潺地流出。如今,摇动拷油机手柄的机会,对俞阿姨来说,已经变得格外难得,“我现在只盼着老坦克还能继续转下去。”


  3月底,上海将基本实现散装食用油退市,老式拷油机将何去何从,对俞阿姨来说,还是一个大大的悬念。俞阿姨有时会看看店外的招牌,如果不再销售散装豆油,“立新油酱”还会是老上海们心中原汁原味的油酱店吗?


  忆往昔


  那些关于零拷油的记忆


  这家从公私合营时期就已存在的油酱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近六十年前。周边的环境不断变迁,而立新还是老样子:包装简易的货品堆放在柜台上——年糕、切面、糟卤,顾客一伸手就能够到……店面一角,两台油迹斑驳的老式拷油机,上方贴着手写的油价——精制油6.7元/斤,豆油6.8元/斤。


  不时有顾客上门光顾,多半是50岁朝上的老年人,买的东西也琐碎得很,一块六一袋的食盐,一块钱的酵母,称上几斤面,切几条年糕,满满一袋,只要两三块钱。至于立新的镇店之宝——老式拷油机,就连立新的老板顾德荣也弄不清它们的真实“年龄”:“反正我来的时候,它们早就在了。”2000年,顾德荣承包了立新油酱,把立新的性质从国营变成了民营,顾老板原本是粮食局的员工,和粮食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立新是块老牌子,经营性质变了,特色和传统不能变。”


  然而现在,立新的特色之一——零拷油,是否还能继续卖下去?顾老板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为了求解,他几次跑到油脂厂询问。“他们都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种说法:直接从油罐车里打出来的油是不能卖了,允许出售预包装的食用油,30到40斤一包,密封在塑料袋里。如果还有老顾客愿意买,我会继续进一些,拆开包装后零卖给他们。”可如果连“袋装油”也只是传说的话,顾老板说,那他就只好在存货卖光以后,把拷油机停掉了。


  作为老上海,营业员俞阿姨对零拷油,怀着深厚的感情:“哪个上海小孩没有帮妈妈拷油打酱油的经历?那时候的油又稠又香,炸出来的葱油饼金黄金黄的。”正因为这份感情,俞阿姨从虹口粮食局退休之后,又到油酱店做营业员,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几年。“有人问我为啥不到超市去做?我就是冲着油酱店的牌子来的,超市看不到老街坊,连坐下来的地方也没有,除了买卖,和顾客多说一句话也不行,不像这里,又亲切又自在。”


  俞阿姨亲切地把拷油机称为“油坦克”,没事的时候要经常擦擦:“从前它们很准的,逆时针摇一圈,顺时针摇一圈,拷出来的油正好就是一斤。几十年过去了,就像人老了一样,准头也不行了。”


  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上海人,也有关于零拷油的美好记忆。一位来买盐的朱阿姨告诉记者:“我十来岁的时候,大家吃的都是零拷油,到处都是油酱店,想打油走几步去弄堂口就行。我记得当时菜油好像是6毛2一斤,豆油好像是7毛多钱。可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开始去超市买瓶装油吃,油酱店也一家家地消失了。”


  “其实,用精制油炸出来的东西,缺少那种好看的金黄色,也没有豆油炸出来的香。”一位60多岁的阿姨说,“不过豆油油烟比较大,我家现在也不太用的,但是逢年过节,总要买上一点,否则烧出来的年夜饭,会少了过年的味道。”


  “为了豆油独特的味道,一些附近的老邻居搬走以后,还会特意坐公交车回到这里,带着三四个油桶,装满了回家。”俞阿姨说,她的眼神带着些许骄傲,仿佛回忆起了当初油酱店最辉煌的那些日子。


  叹今朝


  地沟油砸了零拷油的牌子


  “七八年前,我们生意最好的时候,两只油坦克里的200斤油,一天就能卖光,现在,如果有哪天能卖掉40斤,我们就高兴得不得了。”俞阿姨说。


  记者在立新守候了一上午,结果只等到两位买油人,其中一位是60多岁的阿姨,零拷了3斤豆油;而另一位老先生,选择的仍是柜台上的“海狮牌”桶装精制油。


  为什么不买散装油?记者忍不住拦下几位顾客询问,他们的答案惊人的一致:担心吃到地沟油。“还是去超市买包装好的比较放心。”一位50多岁的阿姨说。而另一位40多岁的男士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住在溧阳路附近,也从小就知道立新,“但我买吃的东西,油也好,盐也好,还是要有包装的,就算贵一些也认了。”


  听到这样的话,俞阿姨又尴尬又生气:“我们这里可都是从油脂厂进的正品货。地沟油真害人,把散装油的牌子全给弄砸了。”


  立新零拷油的消费群体在哪里?营业员俞阿姨告诉记者,主要还靠一些六七十岁的老街坊。“他们从年轻时起就在我们这里买,知道我们的品质,不仅放心,还有感情。等那些老年人不在了,就算国家允许出售,估计也没有几个顾客会来买零拷油了。”


  若论地段,立新油酱店就位于繁华的四川路旁边,各种各样的饮食店环绕四周。“可是小饮食店从来不会来买我们的零拷油烧菜的,嫌贵。”俞阿姨无奈地说,“他们有更加便宜的渠道。”


  忧未来


  货源经常断档,小店熬一天算一天


  “我们的切面和馄饨皮都是手工制作的;酵母是‘燕子牌’,蒸出的包子味道很正;还有这种香糟,多少年的历史了,就是给老上海糟年货用的……”俞阿姨说,“这些超市都没有。”


  “可是利润太低了,”营业员邱师傅拦住了俞阿姨的话头,“都是几块钱的东西,赚钱也只赚几毛钱。”


  “早在几年前,立新的零拷油就差点断档”,顾老板告诉记者,他们本来一直从上海第二油脂厂进货,可几年前,油脂厂不再出售散装豆油,为了保持特色,顾老板只好寻遍上海,最后终于在浦东找到了一家正规油脂厂合作。“路很远,运输成本又上去了。”谈到油酱店未来的发展,顾老板坦陈“困难重重”、“前途渺茫”:“自从粮油放开,走向市场以后,我们传统的油酱店,竞争力就越来越弱,粮油本来就是微利的东西,一斤两斤销售怎么比得上超市的规模经营?剑走偏锋?又不舍得砸了老牌子……所以,被取代是早晚的事情。”顾老板说,现在,自己能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尽量维持立新油酱的存在,“哪怕在上海人的记忆里多留一段日子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