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电商小店悄然扩展

2015-02-24
摘要:

  来源:工人日报  岁末年终,北京立水桥附近,一处菜市场被拆除,另一处世纪华联超市倒闭。几乎与此同时,居住在附近新社区的居民发现 [详细]

  来源:工人日报
 
  岁末年终,北京立水桥附近,一处菜市场被拆除,另一处世纪华联超市倒闭。几乎与此同时,居住在附近新社区的居民发现,他们小区内突然冒出了一个个小店,这些小店虽然名称不同,但都被冠以一个非常时髦的名字—社区电商小店。
 
 
  在电商的强势冲击下,实体零售店迅速衰弱,它们纷纷思索着如何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行转型。可就在实体零售店迅速向电商靠拢的时候,电商却凭借社区电商小店这种O2O模式“逆袭”线下实体店。
 
  发生在北京立水桥附近小区的这些变化正在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伴随O2O未来井喷式的发展,社区已成为电商争夺的一个重要阵地。
 
  流行的O2O小店进入社区能给居民带来哪些便利?又将遇到哪些难题?能否终结实体零售行业的消亡?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虽然模式不一,但为了争夺更多的线下用户,掘取数据资源。电商纷纷抢滩社区。不到一年时间,拉卡拉社区电商小店悄悄在全国布局2万家;而去年5月启动的顺丰“嘿客”便利店仅用了4个月,在全国已开出近2000家。就在近日北京天通苑拉卡拉生鲜小店开店现场,附近居民对其投入了强烈的好奇心。
 
  这些小店为何发展迅速?记者选取一家店进行了走访。在北京天通苑社区的拉卡拉生鲜店,记者看到,从外观上,这个小店和传统的小卖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安装了拉卡拉小店的标识。在这个几十平方米的商店里,日用商品一应俱全,但最有特色的是门口摆放着一排卡片,这些卡片上标着各种生鲜产品,客户用手机扫卡片上的二维码,就会出现相关订购生鲜产品的页面,随后进行操作购买。
 
  这些货品涵盖进口水果、蔬菜、肉制品等几大类目,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生鲜配送服务。社区居民通过移动商城下单购买,小店店主接单后送货上门。“一袋加拿大野生北极虾只要18.9元,今天下单,明晚就能回家吃了。”陈先生对记者说。
 
  相比拉卡拉小店在旧有小店基础上建立,还有一些小店则显得更加“纯粹”。在北京立水桥溪成家园小区内,一家名为“手拉手”的电商小店拔地而起,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内仅陈列了一些促销蔬菜,其余的地方有一个大屏幕,一部缴费终端。顾客通过电脑或手机按照网址进行注册就可以下单订购生鲜产品。按照约定时间,物流会将货物直接送到这个小店。该店可以代收社区居民快递,并有终端设备代缴水电煤气费。
 
  “对于立水桥、天通苑这样的‘睡城’来说,这样的小店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居民赵先生表示。他在市里上班,每天都是早晨7点出发,夜里7点左右到家,根本没时间买菜逛超市。对他来说,有了这样的小店就会很方便。“上班休息时,在电脑上下单。物流直接将菜送到家里,只要时间安排合适,可以带来很大便利,很方便我这样的‘摇摆族’。”
 
  据了解,在双井、天通苑、立水桥等年轻上班族比较集中的小区,这样的小店受到了欢迎,因为小店的出现解决了他们上班路途远,无暇购物的难题。
 
  价格与安全受关注
 
  据天通苑拉卡拉小店老板介绍,目前最受居民欢迎的产品是大米、食用油这样的日用品。另外,缴水电费的人也特别多,很多人过来缴费时,也会顺手买些小商品。
 
  “我仔细对比了下价格,有些商品价格实惠,但也有商品比较贵,我最关心的是干净卫生与否。”顾客李先生对记者说。在本报记者随机采访过程中,价格与安全是消费者对这类小店最为关注的。
 
  记者现场发现,手拉手电商供应的食品很有特色,比如越南出产的鱼,每天还会推出特价菜,但是大部分菜比超市都要贵,“我们的菜都是自产的,新鲜有保障,质量好。”该店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是自己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本身就是很新鲜的高级蔬菜。
 
  “最大程度方便顾客。”这对几家社区电商小店而言并不是难题,但是价格实惠方面还有待考量。这些电商也关注到了这一点,拉卡拉方面表示,以生鲜为例,除了基础的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核外,拉卡拉还要定期抽查供应商生鲜品的采购、保鲜、储存等流程。供应商的生鲜产品存放于社区小店的冰箱、冷柜设备中,直接由社区小店店主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从而力图保证全程的冷链物流。
 
  除此之外,拉卡拉身边小店也协调供应链,建立统一平台,为店主低价采购包括生鲜、进口食品、母婴用品等类目的商品,极大降低了社区小店的进货成本,扩展了小微商业经营的空间。
 
  “对于消费者来说,实惠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方面的用户体验几乎是社区电商小店生存的关键。”拉卡拉电商负责人韩吉韬表示,生鲜产品是社区居民的刚需,谁能在物流配送、价格和安全上占据优势,同时实体店的资源丰富,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急速发展中暗含危机
 
  据拉卡拉的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份,拉卡拉小店已达到日均1.3万单,客单价60元~70元,在节日促销期间能达到日订单量5万。目前全国已有2万个拉卡拉小店,北京地区约有2000家。
 
  但是社区电商急速发展中却暗含着危机,这些危机主要在于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这个更像是个代收快递和代缴水电费的点,如果购买食品,我为什么不去淘宝呢?”北京市民孙小姐说,她还是会选择大型商超去购物,而她去这样的小店注册和购买些小东西纯粹是为了与工作人员混个脸熟,以便为她不在小区时请其帮助代收快递。
 
  除了产品单一外,上游货源、下游物流也成为制约生鲜电商的两大短板。 石先生在手拉手小店订购了一条鱼,往往要两三天后到达,而且由于该店不是24小时营业,最后拖了一周左右才拿到手。
 
  由于 “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和人力成本更高,对于最受社区居民欢迎的生鲜类商品来说,冷链物流是制约这些电商小店的主要瓶颈,也会造成成本的叠加。尽管各电商都在寻找“保鲜”的解决办法,冷链物流仍是生鲜电商的难点。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日渐关注,这些电商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标准化还没有建立,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仍然不规范,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障产品的安全,定价如何更能让消费者接受?上游供应能否保障?都是这些小店面临的挑战,也亟待相关监管部门出台标准规范。记者实地采访中发现,这些小店的成本还来源于同小区物业的合作和利益分享上。
 
  “电商刮起一股线下实体店‘逆袭’风,其实就是在拓宽新市场,生活服务与互联网结合将给传统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互联网分析人士刘兴亮表示,社区电商不能简单地披上O2O外衣,“他们真正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身发展存在诸多危机需要解决。目前社区电商的路还很漫长,远远没到成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