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转消费大战,食用油准备好了吗?

2014-05-15
摘要:

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 陆明峰  近期关于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概念在网络上急速传播。在全球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大背 [详细]

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 陆明峰


  近期关于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概念在网络上急速传播。在全球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转基因这个一新概念得以快速发展的机会。


  美国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从1983年转基因作物诞生,到1997年,美国已能生产34种转基因作物,如土豆、西葫芦、玉米、番茄、木瓜、大豆等,并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转基因作物播种的面积已占大豆播种总面积的55%,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0%。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第2个国家,1997年,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仅140万hm2,1998年增加到550万hm2,其中75%的大豆播种面积采用了经过改变基因的豆种。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它的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已从1997年的130万hm2增加到2000年的280万hm2,2001年51%的大豆和玉米采用了经过基因处理的种子、除上述3个国家外,世界上应用转基因技术比较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墨西哥、西班牙、法国和南非等。


  中国是90年代初进入商业型转基因农业生产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甚至有些方面已达到世界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需求很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可能完全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只能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生物技术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亦是提高食品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从高科技成果的出现,到全面产业化只用了十几年。解决了全球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窘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自然现象后所产生的很多无法解释的疾病、现象令人开始怀疑是否适用于人类?我不知道基因这个东西,专家说“转基因食品是不是有利,取决于转什么基因,或者基因转到什么食品里”但好像对人体有害就怎么来了。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大豆、玉米是转基因占比最大的版块。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产品。例如我国消费最大的食品---食用油,就在其中。大豆制品更是占我们日常消费的大类!


  在我国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必须把握住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安全。在“三鹿”奶粉的前车之鉴下,我们企业更需要把握住趋势,改良我们的产品。以消费最大的品类大豆为例,我们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


  大豆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作物,由于植物蛋白与牛奶的动物蛋白不分轩轾,因此我国的豆浆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联合国国际会议上说,牛奶里含的是乳糖,而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吸收乳糖,在亚洲黄种人中有70%不吸收乳糖,我们是黄种人。有人牛奶是喝了,但并没有吸收多少。对牛奶吸收量最大的是白种人。北京市调查的结果是40%的人不吸收乳糖。全国普查的结果,吸收最好的是广东。豆浆有什么优点?豆浆里含的是果糖,它100%吸收。所以在中国,豆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昨天《人民日报》发表了台湾永和豆浆有一批产品检测出含转基因成分,在网上引来热论!中国的豆浆油条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着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不是一杯碳酸饮料一个汉堡就可以颠覆的!难道我们把适合我们的产品给否决掉?早餐一杯碳酸饮料一个汉堡?


  全球头号大豆购买国--中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创纪录高位,因压榨商持续扩大产能以满足国内需求。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38万吨,同比增加8.6%。可以看出食用油对大豆的使用量是最大的!随着转基因产品的曝光,将迎来最大食品行业的大洗牌!“三鹿”事件已经是一个行业颠覆重来的过程,下一行业大洗牌还远吗?


  永和豆浆中国,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后马上在网上澄清事件。大陆生产的永和豆浆原料都来自东北非转基因大豆,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在源头上拥有自己的有机生态园,企业与地方农场签订直接采购合同,间断性跟踪、监测大豆的生长过程。在生长阶段,引导种植者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在种植阶段确保原材料的安全与品质。从官方网站可以看出该企业已经较早的开始在源头上把握原材料的生产。培育了中国非转基因种植基地。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的大战序幕已经拉起,就如当年的奶源之争一样,源头你有了吗?豆浆只是一个品类的开始,消费增大的品类——食用油,你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简介:


  陆明峰,从基层业务做起,十多年来在民营、国企、外资企业工作,历任区域经理、大区经理、销售经理等职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质,通晓营销管理,擅长团队管理、费用管控、营销培训、营销策划、品牌建设、资源整合等。本人喜欢学习、善于思考,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邮件:szlu200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