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的背后:进去之后都是坑!

2016-12-28
摘要:

  来源:《茶油的背后》&正和岛  本文从茶油这个行业看农业创业的机会与陷阱。  2004~2016年,中国连续13年发布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 [详细]

  来源:《茶油的背后》&正和岛
 
  本文从茶油这个行业看农业创业的机会与陷阱。
 
  2004~2016年,中国连续13年发布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与之相配套的是各种各样的农业补贴。
 
  据说仅茶油行业,国家已经投入了上百亿元!然而,这个行业依然漩涡重重。一个在茶油行业亏了2000万元的企业家说,新农业从外边看都是机会,进去之后才知道都是漩涡,活着上岸的是少数,大多数人赔了钱,打掉牙齿和着血吞进肚子。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黄铁鹰教授带领团队深入调研茶油行业,得到大量数据和事实信息,并给读者提出了10个实用建议,帮助你理解这个行业,也理解我们每天吃到的油。
 
  01 种油茶树难,太难
 
  在我国,油茶树的主要产区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等14个省,其中湖南省的种植面积最大。2010年,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超过2500万吨,茶油产量为28.1万吨,仅占1.12%,是名副其实的“小众油”。
 
  然而,这个小众油的知名度却很高,原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我国南方老百姓都知道茶油好;日本人也吃茶油,他们管茶油叫椿油,价钱比一般食用油贵很多。
 
  2006年12月,国家出台《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配合这个战略,中国林业科技工作者成功选育出一批亩产油量能达到50千克以上的优良品种,并开发了一系列丰产栽培技术。2014年,中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233万亩,如果亩产油都能达到50千克,中国茶油总产量将达300万吨以上。更为关键的是,种植一亩这样的良产油茶,相当于种植3亩大豆!而且,油茶树生长在山区,不与粮棉争地,能置换出7500万亩耕地种粮食。多么美好的战略!
 
  然而,国家与企业一样,战略再好,不能落地,都是纸上谈兵。大三湘董事长周新平算了一笔账:“油茶树6年才能结果。高标准平整一亩荒山和种植种苗要花费1500元;每年管理工作,包括除草、种植、施肥,要300元;6年的管理费用是1800元,加上第一年的1500元,总共是3300元;如果再投入水利,每亩成本多加1000元。一亩茶山6年的成本要4000多元。一万亩茶山就要投入4000多万元。然而,现在油茶鲜果的价格是3元/千克,干茶籽是17元/千克,按照这样的收购价,这个投资要15-20年才能回收成本。谁干呀?”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2008年,茶油大省湖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并提供贴息补助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据说,国家已经在茶油行业投入了上百亿元!然而,茶油的产量并未见提升,却出现了有人钻空子骗取国家农业专项补助的事。2009年,周新平在他的家乡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租下800亩荒山,运来了8万余株新油茶树苗,准备用新法种油茶树。没想到,当地农民习惯了“骗子公司”种下树苗,通过政府验收、骗取补贴后就跑的套路,敷衍着种下树苗,最后成活率只有15%,周新平损失了200多万元!
 
  国家农业补贴究竟有多少进了“骗子”的腰包?我们算不清。但是,有些事儿却真能把人逼成“骗子”。有些企业把钱投下了,才知道一步一个坎,算算账不合算,干脆把政府的补贴拿到手走人,有的即使拿了补贴,还是亏着钱走的。也有的企业骗补贴,被查出来,老板进了牢房。
 
  新农业从外边看都是机会,进去之后才知道都是漩涡,譬如说土地承包问题。在现行的中国土地制度下,一个外来人要到农村承包土地,取得村干部的支持只是第一步。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即使三分之二的农民同意流转,企业还要和每一户签订具体的流转合同。大三湘公司要承包800亩荒山,就必须要挨家挨户请每户村民在承包协议书上签字。如果哪户不同意,该户的那一小片土地就不能承包。土地不连片,就不能统一管理。周新平把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祁东县副县级干部周建国拉下了海,专门负责组织农民种植。可是,有些人跟村干部不和,只要是村干部决定的,就是不配合;还有些人觉得转租费一年才几十块,也是不签。周新平和周建国都是本土本乡的人,还感到难,外来的公司就更难了。
 
  2011年,大三湘1月份栽好的油茶苗,5月份施复合肥的时候还好好的,两个月后却一下死掉30%。一开始,大三湘常宁基地的负责人周爱平还以为肥料是劣质产品,最后才搞明白:油茶树属于茶科类,国家明令禁止不能用氯化钾施肥!“可是肥料的配方是林业局给我们的啊!”周爱平一脸无可奈何。
 
  案例写到这里,我们想给读者第一个实用的建议:不要以为地方政府和专家什么都懂,中国30多年改革的商业大潮,等于一片盐碱地突然被大水淹了,水里的生物太多,谁都不完全了解。你不懂的,地方政府和专家也不一定懂!
 
  不仅是施肥,树要剪枝,本应该是农业常识。但大三湘在组织农民剪枝时,他们的反应却是:“我家祖祖辈辈都种油茶树,从没剪枝。长得好好的,都剪掉,太可惜了。”周爱平只好给他们打比方:一头母猪有12~14个乳头,如果产仔16头以上,就要丢掉体质弱的小猪,保证其他的猪仔有奶吃。树也是一样。
 
  大三湘碰到农民不会做农活的现实,同我们在云南研究褚时健种橙碰到的情况完全一样。周新平跟褚时健一样,也要请专家培训农民。至此,我们给读者第二个实用的建议:千万不要以为农民就懂农业!
 
  种油茶树难,然而,周新平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比种树还难。
 
  02 食用油的水儿,太浑
 
  食用油的水儿,太浑。食用油可分为调和油和纯油两大类。所谓调和油,是指将两种以上的油按比例调和成的油。调和油至今在我国没有国家标准,只有行业标准。按照这个标准,企业生产调和油时,加入一滴茶油就可以称其为茶油调和油,加入一滴橄榄油就可以称其为橄榄油调和油。
 
  “据我们了解,市面上的茶油调和油中,含有3%的茶油就不错了。能含10%的,就是良心企业!”周新平说。
 
  我国每年进口600万吨棕榈油,每年生产的棉籽油接近100万吨。棕榈油和棉籽油是食用油料中最便宜的油,这两种油占中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20%以上,但是在市场上根本见不到标示是棕榈油和棉籽油的食用油。
 
  这么多棉籽油和棕榈油都去哪里了?“绝大部分在调和油中,也被消费者吃掉了。”一个在油脂行业做了20年之久的专家告诉我。
 
  至此,给读者第三个实用的建议:千万不要以调和油前面的名字支付高价钱,比如,茶油调和油、橄榄油调和油、花生油调和油……这跟年份酒的道理一样,加一滴1960年的酒,整瓶酒就都是1960年的老酒了。
 
  周新平有十年做化工的经验,他对油脂产品的理解既准又快。看到调和油的现状,他决定不趟这浑水,只做100%纯茶油。
 
  做植物食用油的工艺主要有两种:压榨和浸出。油茶树产区几乎每个村都有“土榨坊”,中国绝大部分茶籽都被这些分散的土榨坊榨掉,油脂行业的人把土榨坊出的油称为“土油”。按照《食品安全法》,土油是不能直接销售的。更严重的是,绝大多数土油的苯并芘都超标。苯并芘是一种致癌物,主要存在于高温产生的烟气中,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苯并芘的致癌性评估为:证据充分,引发活性。土榨油苯并芘超标的原因有二:一是土榨坊没有精炼技术;二是为了提高出油率,土榨坊都会先把茶籽炒热到150℃。然而,油茶籽的温度高于60℃,就会产生苯并芘!而且,高温不仅提高出油率,还会让茶油更香。可是,苯并芘也跟着这些香味出来了,所以健康饮食都会避开过度煎炸!
 
  “但是致癌不是马上发生的,老百姓也不懂。”土榨油不仅有苯并芘的问题,更可怕的是黄曲霉素的风险。可惜,中国社会信用缺失,消费者对于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印象不好;加之消费者对油脂加工缺乏基本认识,于是,用最原始方式生产出来的、卫生不达标的、致癌物超标的土油成了抢手货!
 
  在此,我们必须给读者第四个实用的建议:土榨坊的油闻着香,看着真,但不安全!千万不要认为,土就是好!
 
  恐惧会创造商业需要。商家抓住了机会,家用榨油机应运而生。在京东输入“榨油机”三个字,228个品牌冒出来。请读者思考一下:一粒粒挑着吃的瓜子、花生,黄曲霉素都可能吃进嘴,何况成批量放进榨油机的?发霉的花生和瓜子吃到嘴里,可以吐出来,榨进油里的黄曲霉素必须通过高温精炼才能剔除,可是家里榨油机的油怎么可能精炼?
 
  在此,我们要给读者第五个实用的建议:不要轻易买家用榨油机,除非你能保证你榨油的原料绝对新鲜,或者你榨的油能精炼处理。  
 
  压榨工艺的另一大缺点是出油效率(出油率/含油率)低——不到80%,超过20%的油脂仍然保留在压榨后的残渣中,而浸出法出油效率在98%以上。在中国,生产1斤压榨茶油,原材料成本近50元,而1斤浸出茶油的原材料成本不足10元。为何二者成本相差5倍?原来,土榨坊通常都是免费榨油,报酬就是榨油后剩下的油渣。浸出茶油使用的原材料,恰恰是这些油渣,每吨售价1000~1500元。由于浸出法制油对技术和设备有很高的要求,土榨坊没有浸出能力,就将油渣卖给工厂做浸出油。国内茶油企业用浸出法做油,除了成本考量之外,还因为油茶籽产量太低,大部分被土榨坊消耗了,企业很难收到大批量的茶籽。
 
  可是,中国消费者对土榨油有着无知的好感,在商标上印上“压榨”二字,自然要比印上“浸出”二字卖得好。尽管压榨油和浸出油孰优孰劣,油脂界和营养学界的专家们还在“打仗”,但是,把“浸出”油当“压榨”油卖,却成了茶油行业“不用说的秘密”。
 
  同几家做纯茶油的公司座谈后,我们要给读者第六个实用的建议:中国没那么多“低温冷榨”“物理压榨”茶油!便宜的茶油不可能是真的压榨茶油。
 
  了解到行业的潜规则之后,周新平在做自己的品牌时,除了只做纯茶油,又加了一个限制条件:只做压榨油,不做浸出油,而且是真正的压榨油!他坚信中国老祖宗对茶油所描述的药效和食疗作用是真的,他相信现代的生产和科技手段一定能把茶油发扬光大。他还坚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他要为这些人提供配得起他们口味的真正压榨茶油。同时,他还相信,只要不趟调和油和浸出油的浑水,他的路就会好走些。
 
  怎么做呢?曾在化工行业沉浸十几年的周新平,深知科研的力量。在创办大三湘之初,周新平就斥资300万元,建立了实验室。赖琼玮便是实验室最早招来的三名研发人员之一。2012年,周新平找到他,说:“你来当技术部的总监吧!就解决一个问题,怎么让压榨茶油既符合国家标准,又能保留原香和微量有益物质。”周新平真狠,他竟然让年仅31岁的赖琼玮争取在半年内,解决这个茶油行业的难题。从2012年3月起,赖琼玮每天泡在实验室10个小时,偶然间发现了一种方法。10月,大三湘请来了油脂领域的专家做鉴定,肯定了这种工艺。当年,大三湘为这项保持茶油原香的工艺申请了专利——“富含活性成分的原香茶油及其制作方法”。这种剔除杂质的方法称为“冷提”。
 
  在此,我们要给读者第七个实用的建议:不要随便相信“冷榨”和“物理压榨”这些字眼,很多压榨油也要经过高温精炼才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这样的油尽管是压榨的,但同浸出油一样,是死油。只有不经过高温精炼的压榨油才能保留微量有益物质。
 
  03 做农业,必须有一颗坚强的心  
 
  田华是大三湘副总经理,也是周新平在广东江门的老部下,是他创业后第一个找的老同事。当时田华问周,为何要在衡阳搞?周说,衡阳是我家,我这么多年在外打工,也有点积蓄了,想回来报效一下家乡父老。田华听完,眼泪就下来了。2010年,周新平派田华在衡阳筹建工厂。当时,大三湘所在的工业园还是一片荒地,田华来时,周围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
 
  建厂时,遇到一个有当地背景的恶霸,想独揽所有建设项目。为达到目的,这个恶霸三番五次来闹事。“跑到我的办公室,拿着一米来长的刀子拍到桌子上!”田华讲到这儿,笑了笑,“我那时候也挺小气的,老担心电脑被他搞坏。他一来,我就把电脑藏进抽屉里。”周新平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客客气气请人家吃饭,没用。又给县里打电话,没人管。奠基仪式的时候,恶霸扬言要开压路机把在建的房子推掉。当天,恶霸进来的时候,周新平急得脸都白了,忍无可忍的他指着来人说:“你要是再惹事,我就把你埋在这里!”恶霸也怕了,再没敢来过。
 
  “在中国干农业要有颗坚强的心,要顶得住委屈,虽然你是在做好事。”周新平说。在此,我们要给读者第八个实用的建议:如果你没有周新平和田华那样坚强的心,还是干点别的吧!
 
  让外人无法理解的是,当地农民会偷摘别人家的茶籽,特别是那些大企业的茶籽——大企业有的是钱。大三湘的每片茶山都请当地有威望的村干部做管理员,协助处理与农民的关系。寒露前20天开始,是茶籽成熟的季节,大三湘会组织巡逻队巡山。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村长和支书对本地农民偷茶籽似乎都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在此,我们想给读者第九个实用的建议:什么是中国农村的情理法?情,是当地管理者不能制止亲戚和熟人对外人的小偷小摸;理,是因为他太穷了;法,就是法不责众。
 
  说起种地,有多少农民还能背下来“水、肥、土、种、密、保、管、工”这些最基本的农业生产常识?因此,大三湘必须从育苗开始重新培训农民种植和管理油茶树。每当我们采访完农民返回城市时,看到夜幕下,在广场翩翩起舞的城市老年人,总会想起“命运”二字。在中国,在哪儿出生,就是命。60岁农民学剪枝,是命;60岁城里人学跳舞,也是命。
 
  大三湘茶油战略的基石之一,是要吸引越来越多不认命,在外打工的农民回到家乡,按大三湘的方法种植和管理油茶树。大三湘能给农民的希望是什么?种油茶树,不比在城里挣得少。这个希望能实现吗?它取决于中国富起来的人能否接受大三湘这种高品质、高价格的茶油。在此,我们想给读者第十个实用的建议:决定投资农业前,一定要想清楚去哪儿和怎么找那么多既懂技术,又年富力强的中国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