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交易大豆为金融创新树立范本

2018-02-13
摘要:

运往中国的一船美国大豆成为首批使用区块链进行交易的农产品。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首例使用区块链平台完成农产品交易的国家。未来区块链技术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应用将获得较大收益,可以将效率与生态功能相结合,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下的贸易融资的数字化与绿色化。

中国贸易报

2018年1月23日,运往中国的一船美国大豆成为首批使用区块链进行交易的农产品。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首例使用区块链平台完成农产品交易的国家。这是继2017年底中国中化集团完成第一单区块链原油进口交易试点之后,在2018年开拓的第一例大宗商品区块链交易试点。如今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运用到金融、能源市场、大宗商品交易、供应链认证和知识产权管理等领域。

本次大豆贸易结算通过Easy Trading connect(ETC)区块链平台进行,该平台旨在商品交易的数字化和标准化。这种新型的ETC平台适合农产品部门复杂而严格的文件链流程,不仅涵盖融资方面,还包括与交易有关的全套相关文件。由于农产品市场的文件要比能源市场复杂得多,效率也是能源市场的数倍。与传统的贸易流程处理从信用证到产品质量文件等大量纸质文件和繁琐的行政程序不同,平台的每笔交易都会对常规文书进行数字化处理,避免人工重复性工作,使得交易速度只用了从前的1/5,对于交易者来说,效率大大提高。

正是看到贸易数字化带来的种种好处,全世界的交易商和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布局抢占即将到来的贸易融资新时代的高地。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快、更便宜、更安全的解决方案。所谓更快和更便宜在于使用区块链技术,机构们可以获得更顺畅的贸易清算和结算流程,减短结算时间,提高交易速度,节省大量的资金和运营成本,缩短资金流转周期;所谓更安全是指安全性与互信度增强,减少欺诈,降低信用风险。由于每笔交易都单独加密,且这样的加密被区块链上其他各方验证,任何试图篡改、删除交易信息的行为都会被其他各方觉察,做到实时监控运作流程,确保流程的完整性。

但是,区块链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个利益者的协作,只有在各方都想使用该技术的情况下才能更好运行,还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且技术本身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从试点推广是有困难的。这种情况下,中美首单使用区块链技术完成的大豆交易显然给该技术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起到了引领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超过35%的大豆来自美国,同时中国也是棕榈油等其他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大豆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软性大宗商品,贸易总金额占比小但隐含碳排放却非常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利用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贸易融资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指出中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积极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大豆贸易结算,表明中国已经意识到像区块链这样的创新技术的发展,在可持续供应链的转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追踪供应商的资质,确保其贸易产品符合国际可持续生产标准。大宗商品的供应商可以利用区块链平台提供符合本国规定的可持续标准认证文件和质量证明等文件。通过将贸易融资渠道与可认证的可持续性生产要求和透明的供应链联系起来,除了能提高贸易双方的交易效率、减少腐败、降低诈骗风险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应用这种金融科技创新推动全球的绿色贸易发展,构建绿色贸易融资体系。

因为大宗商品生产其自身对环境污染、毁林和碳排放影响巨大,且涉及的贸易文件较多,未来区块链技术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应用将获得较大收益,可以将效率与生态功能相结合,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下的贸易融资的数字化与绿色化。中国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广者践行了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和使命,在绿色金融领域所达成的政策承诺和实践引领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绿色贸易融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国内外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金融科技创新恰为贸易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可操作和监督实施的平台。

(作者孙瑾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贸易融资实验室主任、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李传仁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