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以农业为纽带助力“一带一路”规划新蓝图

2018-07-31
摘要: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粮企业和“农业走出去”的领军者,中粮集团立足“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禀赋与自然条件,逐步将贸易和投资区域向相关国家聚集。以农业合作为重要引擎,助推“一带一路”蓝图落地。2020年前,中粮计划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将农产品经营量提升到每年3000万吨。

经济日报

北京7月31日讯  在过去的五年里,“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变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作为中国最大的农粮企业和“农业走出去”的领军者,中粮集团立足“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禀赋与自然条件,逐步将贸易和投资区域向相关国家聚集。以农业合作为重要引擎,助推“一带一路”蓝图落地。

2020年前,中粮计划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将农产品经营量提升到每年3000万吨。

中粮集团党组副书记、总裁于旭波表示,在打造世界一流粮食企业的征程中,中粮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力,深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断强化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资产布局,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以共享成果、共同发展为目标,共同绘就 “一带一路”合作新蓝图。

领军农业“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粮食走廊建设

大米是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和贸易产品,中粮在近几年陆续从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进口优质籼米,调剂中国大米的品种结构,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自2014年以来,中粮共从柬埔寨进口70万吨大米,占柬埔寨大米出口总量的近40%,为柬埔寨稻农开辟了周边临近的最大的市场。通过大米贸易,中粮不仅解决了相关国家水稻主产区农民卖粮难、储粮难等燃眉之急,也助推沿线国家稻米产业的升级和进步,实现了区域合作双丰收。

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为代表的远东及黑海地区是全球新兴粮食产区,以哈萨克斯坦等为代表的中亚地区是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地区,在这些区域, 中粮还以小麦等品种贸易为载体,搭建起了粮食贸易合作桥梁。

自2008年开始,中粮便开始助力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出口贸易,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中粮已成为中哈、中俄小麦贸易的开创者、主导者和主渠道。2017年4月,中粮集团首次以散粮集装箱方式进口2200吨哈萨克斯坦小麦,当月又成功进口500吨俄罗斯春小麦。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加大,中哈、中俄小麦贸易规模有望迈上新的台阶。

拥有“欧洲粮仓”美誉的乌克兰也是近几年中粮“一带一路”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中粮成功将乌克兰的玉米、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出口至北非、东南亚及欧洲等国,并投资在当地兴建葵花籽加工厂,中粮已是乌克兰第二大植物油出口商。

2016年5月,由中粮投资7500万美元在乌克兰建设的DSSC码头正式投产,成为乌克兰最先进的农产品中转设施,为周边国家粮食物流体系打造出重要的支点。中粮在乌克兰的投资和经营帮助乌克兰提升了粮食质量及出口量,也为拉动当地经济和人员就业作出了贡献。

两年投资百亿,以合作促区域共赢

于旭波表示, 农产品的生产受制于资源禀赋,国际贸易是实现全球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均衡,促进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方式,多元化的国际贸易是更安全的国际贸易。 “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区域和出口区域,农业投资机遇颇多。

“一带一路”国家在世界粮食生产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东南亚大米产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出口量占全球三分之二,棕榈油产量占全球84%,出口量占全球90%。俄罗斯、乌克兰等黑海地区则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的重要出口地,小麦产量占全球17%,出口占全球约35%,另外,中亚国家棉花出口也占到全球7%。

“一带一路”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各国农业互补性很强,由于历史、经济等一系列原因,“一带一路”国家尚有不少农业资源仍有待开发,农业生产率与全球较高水平有明显差距。这些都为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些国家可以产出更多世界上最好的大豆、小麦、大米等农产品,也可以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加富裕的生活。”于旭波说。

他表示,未来中粮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资源禀赋,继续加大投资,重点打造陆路、海路两大粮食物流通道,以农业科技为引领,以现代高效的物流仓储设施为保障,加快沿线区域重点项目落地,促进区域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为促进 “一带一路”国家的互利共赢做出更多努力。

据了解,中粮将重点关注大豆、小麦、大米和木薯等品类,以重点项目为拉动力,逐步完善仓储物流和农产品加工设施,带动相关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未来两年,中粮将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100亿元,目标是构建起连接中亚乃至欧洲到中国内陆的国际粮食物流通道。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