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吨,油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1-11-17
摘要:

今年油茶挂果情况普遍好于往年,产量大幅提高,丰收已成定局。据预测,今年全国茶油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吨,比2020年增长40%左右。

中国绿色时报

袅袅凉风动,阵阵油茶香,又到了油茶收获的季节。

“今年油茶大丰收,油茶鲜果平均亩产400-600公斤,是往年产量的2-3倍!”湖南省浏阳市聚康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松林喜上眉梢。

“以前,油茶收获有‘今年大明年小’的说法。想不到去年油茶果丰收后,今年竟又是一个大年!”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康之顺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伟杰笑逐颜开。

根据各地调度数据,今年油茶挂果情况普遍好于往年,产量大幅提高,丰收已成定局。据油茶领域权威专家预测,今年全国茶油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吨,比2020年增长40%左右。

这丰收来之不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茶生产经历“三起三落”。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茶油认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油茶生产才开始步入平稳发展轨道。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国茶油产量不足10万吨,到如今有望突破100万吨、产值超过千亿元,中国油茶产业在曲折中奋勇前进,将这条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好路子”越走越宽。

这丰收意义非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近年来,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国际粮油市场震荡反复等多种因素,对国家粮油安全造成多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油茶的丰收更加令人振奋:以油茶为代表的木本油料产业不仅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也是保障我国油料供给、推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潜力产业。

这丰收昭示未来——

漫山遍野的油茶花,预示着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十三五”时期,全国新造油茶林1080万亩、改造低产林1179万亩,我国油茶林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高产林面积已超过1400万亩。油茶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升级良种逐步进入盛果期以及抚育管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油茶未来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高位推动 政策保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并作出了重大部署。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油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力抓好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推动了油茶产业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油茶经济林的培育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2020年,中央财政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纳入支持范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油茶产业发展指南》。

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1年8月发布的《“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广高产优质种苗和适用种植技术,推进低产油茶林改造。到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年产茶油200万吨。

顶层设计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发力,为油茶产业发展送来政策东风。

全国15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均印发了省级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湖南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9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5000万元,到2018年增至1亿元。今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财政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从油茶种植提质改造、产业研发投入、“湖南茶油”公共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湖南样本”。

江西省林业局整合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提高油茶补助标准,将新造高产油茶林由原来的每亩500元提高到1000元,改造油茶低产林由原来的每亩100元提高到400元,并新增设了低效油茶林提升项目,每亩补助200元;油茶重点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油茶后期管护、示范基地建设、经营主体奖补等方面给予配套补助。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2018年启动实施油茶“双千”计划,提出“千万亩油茶面积、千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建立油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各有关部门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并将油茶“双千”计划实施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绩效考评范围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工作重点内容。

从中央到地方,油茶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科技赋能 助力丰收

“2020年的测产结果为亩产油茶鲜果1084公斤,今年的测产结果为亩产1325.9公斤,再次验证了‘华硕’良种丰产、稳产的特性,我们对丰产增收更有信心了!”湖南省浏阳市好韵味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师艳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多个地区的良种测产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安徽省潜山市黄铺镇古墩村经汇油茶专业合作社基地内的“长林”良种标准地测产结果为亩产鲜果1260.3公斤,折合产油78.8公斤,刷新了安徽省油茶丰产林单产最高水平。

广西南宁横州市样地的香花油茶亩产鲜果1213.1公斤,测算亩产茶油可达121.3公斤,创下广西香花油茶历年测产数据新高。

良种促丰产,是油茶科技创新成效的一个缩影。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我国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20年,全国油茶籽、茶油产量分别达到314万吨、72万吨,较“十三五”初的216万吨、54万吨分别增加45.4%、33.3%。

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探索,围绕一棵油茶树,我国已基本形成从良种选育、抚育管理、采收处理到精深加工及副产品加工等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搭建起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草局油茶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油茶科创谷”等一批国家级油茶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全国人才、平台、技术等要素资源,围绕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领全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油茶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和示范”“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等油茶领域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各地也将科技创新作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以扶持。

湖南省出台措施,支持加大油茶产业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油茶全产业链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研发力度,支持制定和完善油茶产业良种、良法、良油、包装储藏等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标准体系,推荐油茶相关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省财政按每个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奖励。

海南省琼海市政府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签订了油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热带试验站,推动热区油茶生产向品种良种化、经营集约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市场化转变。积极探索试验站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相结合的新模式,塑造“琼海油茶”品牌优势,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促进海南乃至热区林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河南省光山县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签订了《油茶产业科技支撑合作协议》,并引进多项科研项目落户司马光油茶园。司马光油茶园联兴智慧产业园已建成投产,实现了油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一体化。除了茶油生产,产业园还将加大精深加工研发力度,涉及茶皂素提取、日化产品制取、有机农药、高档饲料等核心工艺,不断延伸产业链。

湖北省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先后从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引进高产无性系21个、杂交无性系5个和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25个进行试验评价,明确了长林4号、53号为通城县主栽品种;与高校联合研发的“油茶籽脱壳冷榨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从政府、科研院所到企业,共同追求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了油茶种苗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加工绿色化进程,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融合发展 渐成趋势

油茶产业链越拉越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打造油茶产业新型业态。

秋末冬初,司马光油茶园满山遍野的油茶花竞相绽放,点缀在山野之中,美不胜收。生机盎然的景象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带动当地农民通过休闲农业游、农家乐、农副产品销售等多项经营增加收入,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福建省在油茶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福建省福安市依托周总理“绿色油库”的题词,在“十三五”期间举办了两届油茶文化节。德化县祥山大果油茶公司的“阿嫲家油主题馆”项目被评为“省级观光工厂”“德化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尤溪县开展“互联网+油茶产业”区域化链条化试点,沈郎油茶公司已成为集油茶种苗培育、种植、主副产品生产加工、市场培育、产品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

江西省鼓励引导企业和农户发展油茶林下经济,开展油茶园观光旅游、茶果采摘等活动,综合利用林地资源,以短养长。同时,积极发展线上营销。依托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林业要素交易平台,在赣州建立油茶运营中心,挂牌交易油茶产品;鼓励油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在网络平台销售油茶产品。

四川省荣县围绕现代油茶现代示范区建设,还将打造1500亩体验园、200亩科普园附属旅游项目。其中,在大湾村油茶园区规划建设体验园、观景台各一处,集油茶观光、休闲、体验、娱乐于一体,对民众开展油茶植物学特征、生态价值、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科普宣传,以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省依托饮食文化、养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大力拓展“油茶+”产业发展模式。“油茶+第一产业”,实行套种模式,提升土地产出;“油茶+第二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油茶+第三产业”,实现茶旅一体化发展,让传统创业迸发新的活力。玉屏县还探索建立了“3331”融合发展模式,建设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即县级国有公司出资建设、乡级国有公司施工建设与管理、农户用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协助日常管理,前5年给入股农户保底分红,第六年开始产生收益后,“县、乡、村、农户”按3:3:3:1的比例分红。“3331”模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集约化配置,落实利益联结,为实现油茶产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保障。

潜力巨大 未来可期

油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加,全国6700多万亩油茶林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未来,油茶产业的发展潜力更不容小觑。

从规划目标来看,《“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广高产优质种苗和适用种植技术,推进低产油茶林改造。到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年产茶油200万吨。未来5年,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将以实施油茶质量提升工程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化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推动我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市场需求看,随着人们消费结构升级,少吃油、吃好油已成为健康消费的趋势。茶油与市场常见的橄榄油一样,同属木本食用油,都是认可度较高的“健康油”“高端油”。但是,受市场认知度不高和加工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目前茶油消费量还不足全国食用油消费量的2%。

从生产潜能来看,经过多年新造油茶林和改造低产林,我国油茶林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高产林面积已超过1400万亩。油茶技术储备充足,已经选育出一批良种并不断升级,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栽培模式,区域试验成效显著,食用油单产可提高5-10倍。

潜力巨大,未来可期,但油茶产业当前仍面临一些瓶颈亟待突破,还需要国家从政策、规划、财政等方面统筹发力,围绕“扩面积、提质量、增产能、调结构、丰品种、拓市场”的总基调,进一步优化资源管理制度供给,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切实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全面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建议:

国家实施木本油料建设工程,加大对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实施良种化新造改造、基地建设、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仓储保鲜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扩大木本油料生产基地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和经营水平,强化人才、土地、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让规模“大起来”、资源“活起来”、配套“齐起来”。

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林业产业周期长、投入大等特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加大信贷投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支持建立木本油料重点研发专项。将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纳入种业“翻身仗”行动,加快良种选育更新。支持适宜山地作业的木本油料采摘机械装备研发。建立国家现代木本油料经济林产业技术体系,支持品种试验、技术推广、基地示范、生产指导,提高经营水平,促进木本油料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提升转变。

对油茶、核桃、油橄榄等技术储备充足的油料树种,采取扩大种植面积,现有基地提质增效,提高经营水平,大幅增加单产,尽快形成有效的食用油规模产能。

加强油茶等木本食用油的宣传推广,突出木本食用油产品特点,扩大社会消费认同,拓展消费市场。拓展木本油料饲用、菜用、肥用、蜜用、观赏等新功能,推动木本油料产业与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产业富农、生态强农和乡村振兴等多重效益,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战略决定未来,政策引领方向。“十四五”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期,也是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机遇期。繁花兆丰年,相信油茶产业的未来也将如这漫山遍野的油茶花,香飘益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途径、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有生力量。(本版文字由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