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供需催热, “猪流感”无碍豆类涨势

2009-05-03
摘要:

[详细]

   南美大豆供应减少以及中国第六轮农产品临时收储的开展,对大豆和其他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实质性提振。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中,美盘大豆连续三日上扬,并逼近今年1月12日以来的阶段高点,相关农产品价格也随之整体走高。
  尽管“流感”仍在蔓延,但对长期处于疲软态势的畜牧和禽类消费市场的影响还难有准确评估。
  豆类供需未改
  截至上周末收盘,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5月大豆期货合约上涨32美分,报11.02美元/蒲式耳。此前该合约已连续3个交易日大幅上扬,累计升幅超过9.6%,并使得豆价接近今年1月12日创出的阶段高点。
  同日,CBOT豆粕期货5月合约也收高11.20美元至353.70美元/短吨;5月豆油期货合约收升1.21美分,报37.43美分/磅。当日基金买入8000手大豆合约、2000手豆粕合约和2000手豆油合约。
  与此同时,截至上周末收盘时,CBOT玉米和小麦期货价格涨幅也分别达到2.53%和6.23%。
  “流感”一度令市场极为恐慌。主要原因在于养殖业直接影响到豆类产品的消费。以猪饲料为例,其主要原料来源是玉米和豆粕,玉米占50%,豆粕占20%。不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声明中认为,宰杀生猪无益于抵御H1N1型流感病毒带来的健康危险。这种病毒中包含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现无证据表明人因食用猪肉或相关产品会染病。
  有分析认为,猪肉价格及与此相关的豆类产品消费更多受到2008年以来猪肉市场持续供需宽松情况所主导,今年1-4月,生猪价格累积降幅达到26%。相对而言,流感疫情对于猪肉和饲料市场的影响显得相对次要。
  不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上周四报告称,市场高度关注疫情将会打击国内养猪业。接受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调查的企业普遍认为,生猪补栏规模将会下降,乳猪饲料需求也会减少。全球疫情不断蔓延会对豆粕价格形成打压,贸易商和饲料养殖企业采购观望心理明显增强,豆粕成交量明显减少。该机构预计,后期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豆粕过剩的局面,价格继续下跌可能性较大,未来几周国内豆粕需求将保持较低水平。
  短期供需催热
  短期内,南美大豆供应短缺和中国新一轮农产品收储的展开给豆类市场有效激励。
  继德国行业刊物《油世界》在上周二将阿根廷2008/09年大豆产量下调至3650万吨,将巴西大豆产量下调至5730万吨后,周三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进一步将2008/09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下调至3400万吨水平,较前次预测削减300万吨,为近四年来最低估值。
  天琪期货研究员于瑞光认为,由于生长期遭遇严重干旱侵袭,目前正处于收获季节的阿根廷大豆单产及品质大幅下降,引发市场对本年度全球大豆供应趋紧的担忧。受此影响,美国大豆出口却受到了有效提振。
  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局在4月30日公布了《第六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及延长大豆收购期的通知》,安排中储粮总公司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省(区)收购国家临时存储大豆125万吨,同时,将前两批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计划执行截止期一并延长。至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累计下达大豆收购计划725万吨,占国内大豆总产量40%以上。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