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如何破解大豆产业困局

2009-04-28
摘要:

[详细]

    记者行程数千公里,深入黑龙江大豆主产区走访调查,深切地感受到众多农户、企业、粮食部门、政府官员因为一粒小小的大豆而引发的一连串无奈。
    农户卖豆难,收储压力大,企业停产
    大豆产业链条运转不畅
    “家里还有1万多斤大豆,卖,还是不卖?真让人头疼呢!”位于三江平原的桦南县明义乡共和村的豆农冯学军正在发愁,卖吧,价格低,心有不甘,不卖吧,天气回暖,没地存放,好多豆霉变了,春耕用的种子、化肥也要花钱置备了。在大豆原产地黑龙江,像冯学军一样闹心的不仅是黑河的农民,1000多万豆农都有同样的感受。
    其实在2008—2009年度,国家对大豆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储大豆实行每斤1.85元的收购价,旨在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但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齐齐哈尔市大豆协会会长陈彦贵告诉记者,国储保护价收购的利益农民没有完全享受到。因为国储收购要求达到3等粮以上标准,纯粮率必须达到91%以上,此外对水分、杂质也都有明确要求。以齐齐哈尔当地为例,许多农民种植出来的大豆都不符合这样的要求,而农民既没有检测能力,也没有筛选去杂的加工能力,他们不太敢贸然往国储库送。
    不仅农民,承担此次国家临时收储计划实施的中储粮黑龙江公司也感到十分为难。“压力太大,力不从心,有点儿顶不住了。”该公司总经理任振民对记者说。据他介绍,由于大豆国储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其他收购主体没有入市。仅前一段时间,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的800个员工就要完成900万吨的粮食收购,400万吨的储备能力同样遭遇挑战,更不用说一再追加的任务,让他们已经有些力所不能及了。
   国家需要市场稳定,农民要增收,国储是蓄水池,企业是桥梁纽带,国储只收不消化肯定是不行的,产业链条必须运作起来。但是黑龙江油厂收购国产大豆的意愿不高,在廉价进口大豆的冲击下,油厂收购、加工国产大豆越多,亏损越多。全黑龙江的油脂加工企业有98%以上都选择了停产。
    曾主要以加工本土大豆而被关注的黑龙江九三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田仁礼告诉记者,黑龙江的4家厂只有一家在生产,量非常少。往年仅九三粮油一家就能消耗掉250多万吨国产大豆,但现在他们不得不减产。理由很简单,由于国储计划的收购价,使得省内豆农只认同1.85元/斤的收购价,而进口豆到港完税价格为1.55元/斤,比国储价格便宜0.30元/斤,每吨的价差达到了600元。
    卖不出豆,对农民的影响非常大。对市场预期的不明朗,更导致种植意愿下降,龙镇农场副场长李广辉说,据估计,黑龙江农户手中有200多万吨大豆无法被国家收储,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铁定要下调,准备从去年20万亩调整为15万亩,一些专家分析,整个黑龙江的种植面积下调比例大致如此。
    丧失大豆的定价权
    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国产大豆
    为何会造成这种局面?
    业内人士分析说,大豆市场实际上受到了国外操控,中国已丧失了大豆的定价权。“国际大豆市场供不应求,但中国豆农获利不多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定价话语权。国内的大豆价格是跟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走的,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一位压榨企业的老总分析道。
    在这种情形下,许多大豆专家呼吁“让开大路,发展两厢”,即油料市场让给国外的转基因大豆,国产大豆则主打非转基因牌。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认同这一思路,有观点认为,大豆的产业链很长,不仅仅关涉到豆油和豆制品,大豆压榨后的豆粕还关涉到下游的畜牧业、饲料工业等。必须加大对国产大豆的扶植力度,以免受制于人。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提供数据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及经济变化大环境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一路走低,目前进口大豆到我国大连港的港口价已低至每吨3100元左右,折合每公斤3.1元;而黑龙江省大豆的市场价在国储大豆的带动下一直在每公斤3.7元左右徘徊。国产、进口大豆每吨600元左右的差价,不仅使该省大豆在国内原料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还直接累及以加工当地大豆为主的省内油脂行业,因原料成本的飙升而陷入生存危机。
    在价格的比拼中,国产豆油失去价格优势的同时,也输掉了市场。目前,进口大豆压榨的豆油和豆粕已经占据了黑龙江80%的市场份额。有数据显示,豆油价格连续上涨,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批倒闭,至今中国70%油脂加工厂是外资或合资企业,80%大豆压榨能力为跨国粮食企业控制。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仅是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其他农产品[15.70 -3.27%]加工企业也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合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避免大豆产业的悲剧重演。有专家担心,大豆悲剧会在其他粮食作物上重演。外资一旦控制粮食领域,必然操纵粮价,买单的是13亿国内消费者。
    然而以益海嘉里为代表的外商企业对于跨国资本正在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观点并不认同,益海嘉里北京管理中心期货业务部经理张鹏说,中国要想保证粮食安全,很关键的一点是在公平的价格下鼓励农民继续种植粮食。还要开发高价值的下游产品,以保证粮食和油料都被充分利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全部种植非转基因大豆的国家,这是难得的资源性产品,一定要充分发挥非转基因的优势,积极拓展国产豆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使用。
    帮助农民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
    农民增收光靠补贴还不行
    记者通过对黑龙江省克山县西河镇和平村农民种植大豆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分析,发现在现有科技水平和自然条件下,如果单产不发生突然变化,农资价格和农产品价格是决定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农民对这两个变量都缺乏足够的信息和控制,农民的收入是被动的,更多取决于政府补贴和政策扶持力度。农产品市场稍有波动,国家对农民的减免直补政策就可能被市场吃掉!所以,如果不制定一系列配套的产业政策措施,仅采用补贴的办法很难保证农民稳定地增产增收,必须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科技,解决农业的自然风险,同时,创新思路,解决农产品的市场风险问题。
    现在,大豆及其产品已经全部进入期货市场,国外主要大豆生产国的农民和国内外贸易商及加工企业都是通过期货市场来发现价格、引导生产、规避市场风险的。而我国对农产品期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农产品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农民生产出大豆,能否销得出销得好完全是在盲目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大豆一年多一年少,价格一年高一年低,国内的加工企业也是饥一天饱一天。
    一位多年从事期货交易的研究人员表示,保护国内大豆产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国大豆产业链条的各环节比较分散,组织化程度低,阻碍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大豆产业协会可使更多的豆农和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利用期货市场,提高农民收益,保护大豆产业。
    而从更长远来看,田仁礼认为,农业有两个风险,一是自然风险,二是市场风险,如果两个风险都可规避,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两条腿走路更稳当。解决自然风险就需要国家拿出一些钱来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加大农业风险理赔力度,让农民没有天灾之忧;解决市场风险需要国家建立一个由粮食管理部门管控的粮油市场调控基金,利用期货市场,超前引导农民先卖后种,先卖后养,解决农产品的市场风险问题。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