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收储时代,油脂价格将再次走低

2009-03-30
摘要:

[详细]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在油料上的收储力度空前,其中大豆的收储量占国内产量的36.3%,占东北大豆产量的67%,基本控制了国产豆的粮源。在国内粮源被收紧后,后收储时代油脂油料价格将何去何从?
  由于收储价格达3700元/吨,远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因而推高了国内现货价格,使内外价差一度超过600元/吨,进口豆严重贴水。这种国内高升水不可持续。因此在今年年初看空情绪消化后,多数油厂开始大量点价,大豆进口量随之上升。巨量到港大豆已经迫使内外价差缩小。今年2月10日以后,外盘农产品再次出现一波大幅回调,这部分低成本大豆的进口数量更为庞大,导致2月份进口油脂油料折合油脂的总量同比增幅达5%。我们认为,这些因素终将拖垮国内大豆价格。
   美国3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大豆库存达4995万吨,较2月上升80万吨,库存消费比达22.1%。近期一些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大豆玉米比价仅为2.1,但玉米的种植成本可能因化肥价格的上涨而变得不确定,因而农民种植大豆的意向依然高涨,所以今年新播面积增加的可能性正在加大。这将给外盘大豆价格蒙上一层阴影。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国内2008/09年度仅新增库存就高达530万吨,这也可能是国家收储600万吨大豆的依据之一。如果计入期初库存,那么整个库存量将超过900万吨。即使政府收600万吨,农民手中的余粮仍有200-300万吨左右,这也是潜在供给压力之一。国内大豆经过前期一轮的上涨,已透支收储利好。接下来将面临今明两年供应压力的考验。
  由于中国以高价收储导致现货价格不断抬高,引发农民的惜售心理,影响政府无法按照既定目标控制粮源。一旦未来收储利好被市场消化后,进口豆集中到港引发供应过剩预期,价格下滑,那么鉴于农民卖跌不卖涨的心理,这部分未收储的大豆将转化为新的压力。同时,近期大豆轮库的传闻无疑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全球整体油籽供应量依然高企,国内收储量相对全球供应量而言占比较小,油料油脂供应内外联动性强,因而高价收储带来的仅是进口大幅增加。前期进口大豆到港价大幅低于国内现货价已导致近期大豆到港量猛增,加上大豆收储量远未达标,而国储大豆出库传闻却悄然而至,同时棕榈油和下年度大豆供应均预期充裕。笔者认为,在后收储时代,大豆及其下游产品价格受到总体供应猛增的压力而重归低位。

       (金石期货   吴嘉犀)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