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2009-01-11
摘要:

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的10570亿斤,在此之前历史上最高的是的1998年,当年总产量达到了10246亿斤。但有一点我们必须看到,2008年我们农产品的进口量仍... [详细]

陈锡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副主任


  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的10570亿斤,在此之前历史上最高的是的1998年,当年总产量达到了10246亿斤。但有一点我们必须看到,2008年我们农产品的进口量仍然是在迅速的增加,其中最突出的是大豆和油脂的增加。


  实际上,1500多亿斤粮食,从总量看是够的,但是它的结构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在食品消费中,第一动物蛋白明显地增加了,就是肉禽蛋奶。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中国人油脂的消费水平也增加了。而我们国家现在恰恰大豆的产量不够、油料的产量不够。所以,一方面粮食数量在增加,一般性的小麦、玉米、大米是够的,但是有两根软肋,就是大豆和油脂。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本来是大豆的产量大国,但是中国现在大豆的产量已经掉到了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后面,我们去年达到了1500 万吨左右,其中800万吨用于直接使用,比如说做豆浆、豆腐等等,真正拿去榨油的就是700万吨左右。大豆有一个特殊重要的功能,就是饲料中主要的蛋白,它主要来自于豆制品。那么,在大豆不够的情况下,饲料产业就难以发展,供应就跟不上。为了保证畜牧业的正常发展,国家不得不大量地进口大豆。我们市场上供应的大豆,2/3是进口的。大豆拿回来第一是榨油。这种情况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改变。


  第二个要讲的是油脂,我们现在一年的植物油消耗量是2500万吨,但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植物油,能榨出来的油不超过1000万吨。 60%以上的植物油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那么在进口的大豆中,已经有600万吨油进口了,大豆进口之后可以榨油。这样算下来还缺800万~900万吨,所以每年植物油的进口量在800万吨以上。


  那么,是不是面临着粮食应该增产的问题?但是有一个限制,我们的耕地是减少的。北京发出了18亿亩耕地的质疑以来,这半个月大家对于耕地的问题讨论非常激烈,这里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们国家到2007年底,耕地面积是18.26亿亩。根据不同的地方,有的地方可以一年种两季或者是三季。所以,一年这块地种两次,一亩地就变成了两亩地。按照这个计算,我们18.26亿亩的耕地,全年的播种面积是23亿亩左右。


  这23亿亩左右怎么分配,是根据需求来决定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粮食的生产不能低于1万亿斤,不然就难以满足需求。


  那么,为什么要保证18亿亩耕地呢?18亿亩的耕地可以变成23亿亩的播种面积。我们去年的平均亩产按播种计算,一亩地是660斤,要想保证1万亿斤粮食生产,必须保证16亿亩的耕地进行粮食生产。那么,23亿亩减掉16亿亩,还剩下7亿亩的地,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农产品。那么像糖料、油料、棉花、瓜果蔬菜统统在其他的7亿亩中。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土地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八。


  18亿亩这点地保不住,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就满足不了我们的生活需求。而刚才讲到的大豆和植物油的大量进口,已经表明了这样的基本事实。我们现在的耕地资源、农业资源、农业的生产水平,实际上是满足不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的。


  有同志提出来,既然大豆不够、油不够,为什么不可以多生产一些大豆和油呢?当然可以调整结构,利用政策手段去引导。但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增加大豆和植物油的生产,就要占粮食的耕地。800万吨油所需要的农作物要拿出1800万亩的耕地面积,才可以满足需求。我们每年还要进口两三百万吨的棉花,如果自己生产,还需要4000到5000万亩。


  我们现在是充分地利用了国际市场,我们差不多利用了5亿亩以上的播种面积。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需要有28亿亩以上的播种面积才可以做得到,但是我们只有23亿亩播种面积。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现在并没有真正解决。


  我国差不多有15%以上的农产品是来自于国际市场,当然不是说来自于国际市场就不安全,但是大家都看到,刚刚过去的2008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的波动,对于全世界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的粮食生产,在任何的时候都不能放松。


  (本文选自1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上的报告,罗晟整理)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