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认为,种植者、加工企业、流通领域这“三盘散沙”正是国产大豆缺乏竞争力的内部根源。打通这条长长产业链的两端———种植环节和市场环节,才能使“周身血液流通”。
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是,黑河市豆农何树文用“专业合作社”趟出一条靠提高产能、与市场对接,从而增加收益的路子;大豆加工企业开始侧重绿色、有机概念;省大豆协会意图通过整合油脂企业品牌,将国产大豆统一定位在“世界原产”上,重新夺回话语权和定价权。
一位业内人士说得好:“灭火要浇水,不能浇油,或者捂棉被。”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相当重要,“救火队员”如何发挥政策的导向力量,才是打通国产大豆“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招。
A一个“合作社”的典型范本
今年4月21日,就在众多豆农为大豆卖不上价而发愁的时候,何树文正为把合作社生产的高蛋白大豆注册“龙知秋”商标奔忙———他希望有朝一日,黑河农民种的大豆能以这个品牌直接卖进沃尔玛。
何树文在5年前还跟其他豆农一样,踏实地种地、卖粮,却不明白为啥价格总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他告诉记者,由于2003年大豆价格大幅上涨,第二年他除了种自家的70亩豆田外,又一口气承包了别人的180亩地,“全都种上大豆,心想这回我可赚了”。结果到了收获季节,大豆价格从每公斤3.4元直落到2.6元,何树文急得满嘴起大泡,到村里收大豆的粮贩又给了他当头一棒:“老弟,赶紧卖吧,要不过两天还得跌呢。”
那时候,何树文第一次知道了“期货”。
次年,何树文去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参加了“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训练班”,学习根据大豆交易所提供的大豆期货价格信息去卖粮。从此,他成了村里的大豆价格专家。
作为中国大豆协会第一位会员、省大豆协会第一批会员,“自学成才”的何树文在2007年底被推举为黑河市金秋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合作社成立之后,正赶上岁末年初的大豆价格飞涨,在何树文的指导下,合作社社员们的大豆共比市面价格多卖了二三百万元。
如今,合作社已有社员350户,有土地75000多亩,年产优质高蛋白高品质大豆1万吨左右。金秋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被视为通过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和与市场对接,从而使农民增收的一个典型范本。
B合作社机制的强力功效
记者联系到何树文时,他刚刚与大庆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了意向性协议。他告诉记者,与香港维他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飞鹤大豆食品科技公司的洽谈也正在进行之中。
何树文的合作社是不是一个特例?只靠一个“能人”在市场和生产中打通关系是否有“瞎猫碰死耗子”的嫌疑?
对此,省大豆协会指导培训部副部长张春海认为,合作社机制的势在必行,在于大豆早已走上了市场化道路,而产业链一端的豆农却一直被排挤在市场之外。“只埋头种豆,不抬头看路”的状态必须改变。
事实上,在本报大豆危机调查系列报道首篇《一个豆农的15年种豆史》推出的第二天,就有本地豆制品加工企业给记者打来电话,要联系文中的豆农赵秀春定向收购他的大豆。可见,豆农卖不出、企业收不到,也有信息不畅通的因素影响。
实践证明,现代合作社一方面可以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一方面其规模化生产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何树文告诉记者,2008年,他邀请专家给社员们讲解科技知识,使合作社大豆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且种植成本降低。那年,合作社社员生产的大豆水分和品质80%都达到了国储标准。
“通过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合作社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依托。”张春海这样归纳合作社的功效。
C“世界原产”突围
“中国大豆主产区的大豆将从榨油市场转向食品豆市场。”作为油脂企业的老总,说这话的九三油脂总经理田仁礼颇显无奈。对此,省大豆协会相关人士一语道破:国产大豆在出油率上不及进口大豆,但是在蛋白质方面则有优势。“更重要的是,豆油的附加值远远低于蛋白类产品。”
说穿了,用大豆加工食品油,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但很长时间以来,国产大豆还是多被用于榨油,而非食品蛋白的深加工。
专家认为“食品豆”是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发展方向,他们预计未来3至5年“食品豆”的比例可能要达到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50%左右,5至10年可达到80%左右。
在记者的采访中,豆农、企业、专家无不认为,国产大豆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产品、产地注册商标上体现国产非转基因绿色、有机、高品质安全放心的优势———这正是以前国产大豆没有尽力经营的。
在此基础上,省大豆协会提出“国产大豆品牌应统一定位在‘世界原产’上,而不应掉进‘非转基因’的字眼里”。协会产业部部长王小语对记者说:“‘转’与‘非转’的叫法本身就让消费者认识不清,唯有引导大家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大豆原产地,被人类食用数千年而无害的优势,才能真正树立国产大豆品牌。”
他认为,国内市场已经相当庞大,可黑龙江大豆乃至其油脂、食品却只能固守一地,无法打入南方市场,其中原因也是缺乏品牌效应。在目前跨国油脂企业整合完毕、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下,王小语断言,如果国内油脂企业不走统一品牌的道路,将会慢慢消亡。
D“救火队员”要如何浇水
今年,国储收粮的数量远远超过往年,却落了个“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市场不认可,企业收不着,国储存不下,农民卖粮难”。由于国储收粮的高价,油脂加工企业很难收到足够的大豆。对于豆农来说,保护了农民利益却伤了企业,最后还等于伤了豆农自己。
省大豆协会相关人士点出其中原因:政策出来了,却没有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利益。
对于像赵秀春、何树文这样的豆农来说,他们希望国储收粮,但同时他们也希望明年国储能多几手准备,比如按质定价、收高质粮,含水量高和杂粮率高的让给企业来收。
而面对自家那少得可怜的库存,省内油脂加工企业都抱定同一个希望:国储放粮。让国储里的“死豆”进入市场参与流通变成“活豆”,被视为解决当下这种胶着状态的最佳办法。
那么,过了今年呢?在豆农和企业这“两盘散沙”都在积极聚拢之时,政府作为其中的桥梁和支撑,如何帮助两者重新夺回国产大豆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省农科院大豆育种专家满为群认为,从根儿上说,解决国产大豆品质问题的关键在于种子。由于缺乏对良种的补贴,致使农民追求产量高、价格便宜的种子。针对此情况,尽快出台对良种的立法成为当务之急。而在何树文看来,如果能够将各种补贴政策向专业合作社倾斜,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会更高。
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5月,我国进口大豆1737.8万吨,同比增长27.3%。在国产大豆努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时,外资企业和进口大豆阴影犹在,且无比巨大。
记者从哈尔滨海关了解到的信息是,在目前外资产能达到80%的情况下,国内资金拥有的20%产能多少能起到调节作用,“现在是人家说十句,你能还两句嘴。一旦外资全面介入,可就连一句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哈尔滨海关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针对前5个月的情况,海关总署认为,有效限制大豆进口,在沿海地区限制新增大豆产能———必要时采取临时措施提高大豆进口关税减少大豆进口,加大检验检疫力度等方法,也能给国产大豆的生存和发展留下一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