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聚龙是怎么走出去的?

2015-05-07
摘要:

  来源:微信公众号 oilcn油讯   中国加强在海外农业领域的投资已是公开秘密。《经济学人》预计中国是目前为止海外耕地购买的最大投 [详细]

  来源:微信公众号“ oilcn油讯 ”
 
  中国加强在海外农业领域的投资已是“公开秘密”。《经济学人》预计中国是目前为止海外耕地购买的最大投资者,其购买和租用的耕地多于任何其他国家。
 
  较之于能源或矿产等大宗商品,农业因其与土地所有权紧密相连,投资难度与敏感性高得多。对中国境外投资持批评态度的人似乎很容易将海外置地行为定义为“一种建立在搜寻大宗商品基础之上的新殖民主义”。
 
  但成长于天津的聚龙集团在印尼的实践可能是对这一批评最有力的反击。
 

 
  中国棕榈油全部依赖进口,主产地和物流均被新加坡丰益国际、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印尼金光集团、春金集团等外资巨头控制在手中,这些巨头通过多种形态渗透到中国市场牢牢掌握着行业的话语权;
 
  同时棕榈油行业价格倒挂和贸易环节的微薄利润已成为行业常态,看聚龙如何突围:
 

 
 
  聚龙“走的早,走的辛苦,走的好!”
 
  每天清晨5点,天色破晓,在距离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巴郎卡拉亚两个小时车程的偏远村落,阿迈德一家会准时出现在镇上的清真寺做礼拜,然后孩子就会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准备乘坐聚龙集团校车去上学。
 
  大约5点半,阿迈德开着摩托车载着妻子穿过郁郁葱葱的棕榈树林去上工。那时,整个村落的工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汇聚种植园的空地上,大家举行一个简单的上工仪式,然后开始一天的劳作。
 
  这是我国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厂商——聚龙集团在印尼开发的棕榈种植园生态小镇的一幕。仅在印尼,聚龙集团棕榈种植园已种植面积达到8万公顷,拥有3座压榨厂。8年前,阿迈德一家所在的Manusup(地名)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聚龙集团在这里开凿了一条名为安达列斯的运河,这个名字来源于开凿时出力甚多的一名聚龙集团当地员工。
 
  2006年,聚龙集团决定在加里曼丹省人迹罕至的Manusup建立种植基地时,当地的落后难以想象。聚龙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卫军这样描述第一次来到Manusup的情景:“在泥泞崎岖的小路上,我掏出手机打个电话都会引来当地的小孩,跟在我身后奔跑了一个下午。”这一年,聚龙集团海外事业团队在Manusup铺路、盖桥、挖井、建希望小学和自来水厂、架起通讯发射塔。
 

上学路上。清晨,霞光满天。姐弟俩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步伐轻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自从聚龙来到马努苏,建起了希望小学,村子里的孩子们都有地方可以上学了。学习配备有志愿者,专门教授孩子们汉语和中国文化,他们都有一个“中国梦”。

 

在种植园里劳作的母亲和嬉戏的孩童。聚龙与当地村民开展合作种植,向他们提供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现已惠及5000多个家庭。

 

园区里的夜市。聚龙来马努苏后,村民生活好起来了,村子里变得热闹起来了。阿迈德一家白天在聚龙种植园工作,晚上在家门口摆出小夜市,吸引着下班的同事和同村村民的光顾。

 

  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经营棕榈种植园已解决当地7000人就业,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此外,聚龙集团还通过“合作种植”与产业园区周边的村民实现共赢,即:聚龙集团通过国家合作种植管理委员会与农民签订合同、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而还款则从农民收获的棕榈果中提取。
 
  这样的利益捆绑让当地人成为了聚龙集团模式的拥护者。很多在聚龙集团工作的印尼当地员工也把自家土地拿出来跟公司搞合作种植。
 
  时至今日,聚龙集团在印尼拥有13万公顷的棕榈种植用地,在当地建立了从种植到产业链中游的油脂加工、仓储物流与贸易,再到下游棕榈精炼油,和终端产品包装的整个全链条。
 
 
  聚龙计划在2016年完成20万公顷棕榈种植团,形成每年100万吨棕榈油的产量,将会更有效缓解我国油脂市场的供需缺口,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真正让中国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2014年5月,聚龙启动非洲战略,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加纳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办事处。目前,非洲芝麻木薯等粮食作物通过聚龙来到了中国市场,聚龙的Oilku棕榈油也顺利登上了非洲大陆。在不久的将来,非洲的土地上还会出现聚龙的种植园和工厂。
 
  未来,聚龙也将调研和谋划在南美洲以及欧洲的业务拓展计划。
 
  聚龙集团正在用行动诠释着—“做中国籍国际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