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小榨油厂生存艰难

2012-04-10
摘要:

重庆时报 “源头涨价,我们怎么可能不涨价?” 2012年4月10日,阴天,盘溪观农贸粮油批发市场。十几家食用油批发铺子,格局大同小异。市场显得有些冷清,有的经营户看着报纸,有的趴在桌子上打瞌睡。 朱华中所在... [详细]

重庆时报


  “源头涨价,我们怎么可能不涨价?”


  2012年4月10日,阴天,盘溪观农贸粮油批发市场。 十几家食用油批发铺子,格局大同小异。 市场显得有些冷清,有的经营户看着报纸,有的趴在桌子上打瞌睡。


  朱华中所在的华穗粮油的招牌显得很醒目。“这是淡季”.朱华中显得很淡定。他已经做了7年的粮油批发。“卖的就是这两滴油。”


  朱华中的身后,每种品牌的桶装油整齐地码放着,在门市外,也摆放着箱子和几桶大升装的油。有中年男人过来询价,那是4桶5升装的红蜻蜓菜籽油。


  “160.”朱华中戴上自己的眼镜。


  “散装菜油呢?”  “零售6块,批发5块7.”


  “怎么又涨价了?”  中年男人一面嘀咕,一面走向另一家店铺。


  “涨价?5块7的价格都差不多一个月了。源头涨价,我们怎么可能不涨价?”朱华中面对涨价,语气很无奈。


  批发市场 一斤油赚2分钱


  “之前才涨了汽油价,现在食用油的价格也涨了。”前来批发食用油的郑玲有些抱怨。


  她自嘲自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一听到油字,紧接着想到的两个字一定是涨价。


  她在沙坪坝开了一家小馆子,每天要用油十几斤。


  “2月份菜油的价格是5块3,上个月就是5块7了。前两天看到报纸新闻都在说涨价,楼下超市里的菜油价格已经涨了。”


  她赶快到农贸市场买油,让她稍微宽心的是,这里的油“暂时价格还没有上调”.


  但朱华中认为价格上调是必然的。“我们都是从大公司进油,大公司的油涨价,我们肯定也得涨。”


  之所以现在暂时没有变化,是因为有“存货”.


  “有些批发商之前以较低价进的油,现在这个价格可以卖,但再去拿油,进价高一些了,必然也会涨价。”


  没有存货的批发商,这几天采取的措施是“不进货”.


  “一斤油挣两三分钱,赚的也就是这两三分钱,进价稍微高一点就要”倒挂“了。”朱华中说起涨价,显得很无奈。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


  食用油的涨价开始于2010年10月21日。几大食用油品牌开始宣布调价,紧接着,几乎市场上所有的品牌食用油,价格都不同程度地上调了10%左右。


  2010年11月底和去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两次约谈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九三油脂4家食用油企业。第一次,要求4个月内不得再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并且必须保证市场供应。第二次,希望两个月内暂缓提价,保持食用油价格稳定。


  限价令一过,以成本倒挂为由,2011年8月初,金龙鱼食用油提价5%,随后,福临门宣布提价。


  六个月后,食用油又一次宣布涨价。


  榨一吨油亏损3到5美元


  在重庆粮油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中,重庆本地的大小规模食用油厂总共有15家,在全市的市场份额中大概占比到1/3.


  对于中小食用油加工企业来说,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则是跟随着大企业的步伐。


  一位不愿意留姓名的食用油加工厂负责人直言,“食用油加工厂大多数都不赚钱”.这家食用油加工厂在涪陵,大豆压榨能力每天是2500吨,精炼植物油每天是600吨左右。


  “大豆价格涨到4500元一吨了,运输成本增加了5%左右。之前我们榨一吨大豆油亏损在10美金左右。”


  现在,厂子榨一吨大豆油,亏损3到5美金。


  亏损额降低的原因,是因为食用油价格上涨。


  他直言,重庆的中小榨油厂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山东沿海等地榨油厂亏损更多。


  “内地要好一点,油相对紧缺,内地价格比沿海一带好些。”


  “这3到5美金的亏损,在期货市场弥补。做这个行业,必须充分了解期货市场,通过期货杠杆套期保值,实现工厂利益最大化。”


  该负责人称,这个榨油厂,全部大豆来自进口。“国内大豆出油率要低些,价格也比进口贵”.


  依赖进口大豆 行业丧失话语权


  对于涨价原因,众食用油公司的说法几乎一致原材料上涨。


  朱华中认为这是太过于依赖进口的结果。


  今年2月,我国进口菜籽18.9万吨,同比增长456%.2月,我国进口大豆383万吨,同比增长65%.


  重庆市粮油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卢烈邦分析:“食用油的涨价一部分是由于运输成本的上涨,另一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大量依靠进口大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食用油的上涨。”


  截至上周五,产区油厂收购均价4023元/吨,较上周小幅上调12元/吨。市场收购均价4138元/吨,较之前小幅上调2元/吨。


  按此计算,国内港口大豆进口成本已经到达4500元~4550元/吨。


  “进来的成本高了,怎么可能不涨价呢?”朱华中皱起眉头,直摇头。


  2012年开年,中粮集团和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在美国签署了采购1340万吨大豆的协议,价值67亿美元。


  大量依赖进口的后果就是,国际市场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国内食用油市场的价格便会受其波动。


  “中国大豆没有话语权。国外的大豆一涨价,食用油价格当然也就上涨了。”朱华中连连叹气。


  面对逐年增加的大豆进口量,中国的大豆市场正受到来自美国的严重冲击,我国大豆行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处在“崩溃”边缘。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美国的大豆进口量早已经超过美国出口量的50%,令人忧虑的是,与这个庞大的进口数量成反比,中国在大豆行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越来越低,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995年以前,我国一直还是大豆净出口国。


  国外转基因大豆不受准入限制,直接导致美国转基因大豆的蜂拥而入。 敲门砖是价格。


  转基因大豆价格低廉,我国传统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在价格上完败。


  2011年至2012年度,美国大豆平均每公顷产量为2.79吨,而巴西平均每公顷产量为2.88吨,中国大豆平均每公顷产量仅1.76吨,美国单位面积产量比国产大豆高出58.5%.


  最大限度追求利润的企业尽量压缩成本,低价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是首要选择。


  美国转基因大豆出油率达18.5%,中国大豆出油率约16.5%.这意味着,同样1吨大豆,美国大豆可产出大豆油185公斤,中国大豆只能产出165公斤。


  1吨大豆多出的这20公斤油,对于企业的利润来说,显然不是个小数目。


  直接的结果就是,目前的国内市场上,国产的非转基因豆油不到市场份额的1/10.


  大豆市场,就这样眼睁睁被倾覆。


  3月13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抛储,30.9722万吨,全部流拍。


  自2010年12月3日以来,国家共举行30次临储移库大豆竞拍,累计销售875.11万吨,实际成交1.61万吨,成交率仅为0.18%.


  这是一个尴尬的结果。进口大豆价格一度高达每吨4500元左右,国产的东北大豆每吨不到4000元,但追求利润的企业似乎更愿意接受整船的进口豆,也不愿采购国产大豆。


  如何平抑涨价?


  华穗粮油门市的内墙上,挂着一面墙的证书。上面显示,2007年10月,朱华中同志在农产品大流通2007年农产品市场与经纪人“双十佳”评选活动中,荣获“经营创新十佳经纪人”称号。


  朱华中摆摆手,“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这个称“就卖这两滴油”的经纪人,7年来,从他手中卖出的油不计其数。他最怕的,是“期货市场乱来”.


  他希望食用油行业有自己的话语权。


  重庆红蜻蜓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拓展部部长游冰目呼吁保护国有品牌。目前,红蜻蜓食用油在重庆的市场占有率大约为30%.


  “国际环境对食用油价格影响太大,大的格局受到束缚,他涨价,你拿货,拿过来迟早得涨价,必须要摆脱这种束缚,短期内虽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在努力。我们在巴西和阿根廷都建设优质油料基地,就是希望通过拓展广建基地、开展海外贸易全面提升其在全行业的地位。”


  卢烈邦则认为,“整个外部环境都在涨,仅靠我们自己扛是扛不住的。但是是否涨价并不仅仅只是企业决定,更要看政府如何调控。”


  记者 骆小燕 李曦


  记者手记


  说到油,必然就绕不开大豆。


  国际上有句形象的说法,南美人种大豆,美国人卖大豆,中国人买大豆。


  当一种原材料,70%以上依赖进口;当一个产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几乎所有环节,都被国际巨头垄断,除了受制,几乎没有挣扎的余地。


  甚至,市场需求量越巨大,越被成为国际炒家呼风唤雨的借口和工具。


  大豆在哭泣,而这个行业各个环节所面临的状态,则更应该让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