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1月19日讯: 目前,不少优秀油脂生产企业正在“上下夹攻”的环境中艰难前行。上有国内外一线品牌--如“金龙鱼”、“鲁花”等的巨大威胁,下有小厂散户的价格干扰。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突出重围,取得快速发展,是困扰每一位本土食用油企业带头人的难题。通过对山西青玉油脂有限公司的走访,我们看到了行动,更看到了本土油脂企业逐步开疆拓土过程中的信心与坚韧。
成立于1997年的山西青玉油脂有限公司是我省主要的食用油生产基地和唯一生产大豆卵磷脂产品的企业,拥有国内领先的浸出、预榨、精炼、灌装、大豆卵磷脂产品等多条生产线以及四个铁路运输罐车及万余吨储油罐群,是山西省农产品深加工“513”工程省级梯次重点龙头企业。近两年,青玉油脂乘着我省积极推进“513”项目建设东风,以多上优质项目为主,通过准确市场定位、争创品牌特色、健全营销网络、吸纳优秀人才等手段,积极打造我省油脂加工龙头企业。
敏锐判断 善于发现商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具有营养、保健、美味等功能性食用油脂产品正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凭借二十多年的油脂生产经验,山西青玉油脂董事长刘来玉敏锐地意识到,普通油脂产品的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他开始将目光瞄准黑豆油加工市场,期望在第一时间填补市场空白。有“豆中之王”美誉的黑豆,营养全面,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活血、解毒之功效;富含锌、铜、镁等微量元素,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延缓衰老;黑豆皮中含有的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能够养颜美容,增加肠胃蠕动,医学专著《本草纲目》对此亦有论证。
2009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农产品加工“513”工程。作为“513”工程省级梯次的重点企业,青玉油脂果断把握政策契机,积极响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山西特种食用油”战略方针,综合公司多年的油脂加工经验,果断投资2600万元,上马“年产1200吨低温压榨纯天然黑豆油项目”.与原有黑豆油生产项目相比,该项目积极走产、学、研之路,生产能力更强、工艺更为成熟、生产流程更加完善,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总投资的68%.预处理车间、冷榨及精炼车间、黑豆蛋白粉车间、原料库等已建成;购入的清选、破碎、蒸炒、斗式提升机、部分低温冷榨、精炼等主要设备已安装,其他配套设施也已准备就绪,预计在2011年4月全部竣工验收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加工黑豆1万吨,预计销售收入近1亿元。
除生产黑豆油外,为了占领更多的“功能性食用油”细分市场,更好利用山西的胡麻、核桃等优质农产品,青玉油脂还准备上马胡麻油、核桃油生产线,做大做强“青玉”品牌。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化油脂生产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品牌经营 人才质量为本
市场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公司从提升主要领导综合能力的要求出发,通过参加“中国中小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提升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理念。其次,引进一批有责任心、懂专业、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各个重要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员工的智慧和凝聚力,维系和发展了“青玉”品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从青玉油脂成立的那天起,所有员工都被灌输进“原料不合格不进厂、成品不合格不入库、产品不合格不出厂”的生产要求,每一道工序都建立了严密的监控与管理体系,确保每一滴青玉油出厂都是100%合格。目前,青玉油脂已通过QS、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达到山西省质量信誉AA级标准。“青玉”牌系列食用油产品也被有关部门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大豆压榨油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由于采用人才战略,本着“质量第一、薄利多销、恪守承诺”的经营方针,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省各大专院校食堂和以太原市为中心的数百家大中酒店供货商,并与中粮集团等知名公司强强联手,发挥双方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地创新,永不停止开疆拓土的脚步,才能收获奋斗的辉煌。如今,青玉油脂已经在“上下夹击”的山西油脂市场扎稳脚跟,并逐步布局全国市场,“青玉”这一承载着梦想的航船已在“十二五”的征程中扬帆起航。
后记:国内大豆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长期看,目前中国食用油市场将形成寡头竞争局面。青玉油脂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其重视人才引进、加大科技投入、视质量为生命等因素固然是分不开的,但善于发现新的商机、规避经营风险、积极“走出去”的战略思维也为青玉油脂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值得其他中小油脂企业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