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注资潜力大利走强
人民银行宣布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市场借消息狂炒人民币升值预期,在资金大举涌入下,港汇升上个半月新高,港股亦被大举推高,也令“长气升市”延至第9日。
中国粮油控股(0606-HK)昨跟随大市向好,升势亦较整体市况为佳,该股曾攀高至9.49元,收报9.4元,仍升0.56元或6.34%,成交1.89亿元。中粮继上周收复10天及20天平均线后,昨已进一步逼近50天线(9.65元),在市场对实力中资股仍然有很强的需求下,料其反弹的空间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母公司“栽培”前景看俏
中粮是由中粮国际(0506-HK)分拆上市,主要从事农业商品贸易、食品加工、酒店管理、房地产发展、物流和金融服务等广泛的业务。与其他食品生产商一样,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中粮降低成本,从该股昨日弹力较强,也可见资金并非无的放矢。另一方面,集团最终的母公司为中粮集团,乃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中国央企,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领域,也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企业之一。
母公司中粮集团现时有逾7成的资源投放入粮油食品业务上,中粮作为相关业务的主要上市旗舰,自然也有望成为主要受惠者。事实上,中粮管理层之前也曾表示,今年资本开支约83亿元人民币,有80%将投放于米面及油业务,当中大米贸易加工占57%,而派息比率仍会维持25%.此外,集团未来三年将维持较高的资本开支,发展10至20个加工基地,包括米、面、油的销售基地,并会透过扩充产能,力争实现2012年收入可翻一番,达至900亿元的目标。中粮业务前景看好,股价也有力再进,中在线望目标暂看4月初以来一直受制的11.5元阻力。(文汇报)
大摩升中粮控股目标至12.4港元
4月1日消息,摩根士丹利把中国粮油控股(0606.HK)的目标价由10.8港元提升至12.4港元,建议增持;指该股加速中游农产品加工业务发展﹑扩大下游大米及面粉零售业务,加上提升生产规模效益,料其09-12年度盈利复合年增长可达32%;短期可受惠于油籽﹑大米及生物燃料与生化产品产能提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
大福证券:中粮控股盈利前景乐观 建议持有
中国对中游产品的需求回升,加上预期农产品价格将出现上升趋势,将惠及中粮的毛利率表现,我们对该公司的盈利前景感到乐观。我们已把中粮的2010年每股盈利预测由0.64元微调至0.71元,并把该股的目标价调高至12.20元。该目标价相当于2009-2011年预测每股盈利复合年增长率28%及2010年预计市盈率17.2倍。受核心产品平均售价偏软及因经济放缓引致需求缩减所影响,中粮2009年的业绩令人失望。虽然营业额微升5%至440亿元,惟盈利则按年下降26%至19.52亿元。盈利下跌的主因是油籽加工业务的平均售价下跌,以及来自对冲活动的未变现公允值亏损8.45亿元,而由于该业务于一年前表现出色,相比之下2009年的盈利未如理想。该公司的毛利按年大减37个百分点,毛利率则由2008年的12.3%缩减至7.4%.
油籽加工业务仍是中粮的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该业务的销售收入按年微跌2.6%至268亿元,主要由于大豆油(29%)、棕榈油(30%)、菜籽油(26%)及油籽粕(8%)的平均售价大幅下跌。该业务的收入占该公司总收入的61%,而其毛利率则由2008年11.5%的异常高位下跌至4.3%.
于收购吉林省黄龙、吉林包装及中粮融氐生物科技后,中粮现有的生化业务产能额外提升78万吨,其生物燃料及生化业务的销售收入保持稳健,按年增加33%至78亿元,该业务的毛利率则按年微升1.2个百分点至11.6%.
大米贸易及加工业务是中粮第三大的收入来源,其次是小麦及啤酒原料业务,分别占该公司的总销售收入的9%、8%及3%.由于国内市场的销量按年急升177%,加上出口销售的平均售价提高,故中粮大米贸易及加工业务的营业额按年激增21%至41亿元。该业务的毛利率由一年前的22.8%下跌至18.0%,部份原因为蒸谷米价格按年下跌19%所致。
中粮2009年的资本开支达26亿元,其中13亿元(51%)及8.18亿元(32%)分别用于油籽加工业务以及生物燃料及生化业务的投资。而大米贸易及啤酒原料业务分别占1.88亿元(7%)及1.58亿元(6%),其余则用于小麦加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