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难褪外资马甲,变身中资尚需时日

2010-03-01
摘要:

上市,如今似乎已算不得新闻。日渐活跃、不断开放的资本市场,让企业上市拥有了太多选择:A股、港股、纳斯达克……甚至连马来西亚的证券交易所也跑来揽客。在这么多可选项面前,金龙鱼这样的大品牌却上不了市,你... [详细]

上市,如今似乎已算不得新闻。日渐活跃、不断开放的资本市场,让企业上市拥有了太多选择:A股、港股、纳斯达克……甚至连马来西亚的证券交易所也跑来揽客。在这么多可选项面前,金龙鱼这样的大品牌却上不了市,你信吗?


  这是一个因不上市而成就的新闻:2010年2月初,香港联合交易所宣布,持有金龙鱼食用油品牌的丰益国际在港上市申请已经过期。丰益国际迟迟不挂牌,港交所只能过时不候了。


  根据港交所的规定,企业在港上市从通过聆讯到挂牌上市的流程应以3个月为限。2009年9月11日,丰益国际完成重组,将全部涉华业务注入丰益中国,并将这部分业务推向香港资本市场。按原计划,赴港上市的丰益国际将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挂牌,募资30亿美元,其中35%将用来在中国收购有关产业,40%用于扩大产能。


  然而,笼罩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愁云惨雾无疑对香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2009年下半年起,港股新股频频破发,华南城、恒盛地产甚至被媒体大肆炒作的首家俄罗斯在港上市企业俄罗斯联合铝业,均遭遇了首日破发的尴尬。更凄惨的是2009年10月14日上市的宝龙地产,由于市场冷淡,宝龙被迫将3.3~4.9港元的招股价下调到2.75港元,融资额骤降超过40%。


  正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如斯冷淡,这才造就了丰益国际在香港的“上市失败”。无独有偶,原拟在2009年10月28日和2010年2月9日赴港挂牌的卓越置业和思嘉集团,也在上市前打起了退堂鼓,香港股市目前对新股估值之低,可真算是把想要赴港上市的企业给吓怕了。


  不过,相比上述两家公司搁置IPO的迫不得已,丰益国际显然要从容许多。据悉,早已在新加坡上市的丰益国际目前压根就不差钱,之所以急匆匆地跑到香港去上市,实在是另有所图。


  自从宁高宁接掌中粮以来,全产业链战略高调发力,对丰益国际在华业务平台益海嘉里以及金龙鱼食用油形成了猛烈冲击。来自中粮福临门的挑战还只在其次,更关键的是,丰益国际还把脚伸进了中粮的地盘——大米。在和中粮的竞争中,丰益国际不缺经验,不缺资本,不缺资源,唯一的软肋,却在于它的背景——外资!


  此刻,外资背景给丰益国际引来的不仅仅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口水,更是对其商业利益造成了实际伤害。2009年,在首次企业参与的油菜籽托市收购中,中粮春风得意,丰益国际却一无所获。这大大加深了丰益国际“变身”中资的紧迫性。


  作为一家由华侨创办的企业,丰益国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净利润也借此超过了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邦吉集团(Bunge),中国市场对丰益国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丰益国际选择了用“在中国上市”的方式褪去“外资”的外衣,更因为此次“脱衣行动”时间紧迫,他们的最终上市地点才选在了政策和程序都更为宽松的香港。


  丰益国际如今拒绝上市,无非是保护自身价值不被过分低估,然而,其“变身”的急迫性依旧未改。在不久的将来,丰益国际很可能重启在港上市计划,甚至直接冲关A股市场。


  曾几何时,外资或者中外合资还是中国商界的香饽饽。外商投资就是半块金字招牌,哪怕是最地道的中国商人,也要拼命弄个港商身份——不仅为了挂在汽车上的黑牌照,更是看中了外资在众多领域中拥有的超国民待遇。而如今丰益国际急于摆脱外资身份的难题,实在是对中国市场形势转变最有趣的写照。


  香港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不差钱”的丰益国际选择了放弃挂牌,金龙鱼要变身“中资”还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