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摆脱利空报告,补涨意愿强烈

2009-11-18
摘要:

11月10日,美国农业部(USDA)和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分别公布了月度报告,美国大豆和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和库存预估数据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对棕榈油市场而言,两份报告的利空程度偏重。但从报告公布后的期... [详细]

11月10日,美国农业部(USDA)和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分别公布了月度报告,美国大豆和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和库存预估数据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对棕榈油市场而言,两份报告的利空程度偏重。但从报告公布后的期价走势来看,植物油市场并未给予这些利空理睬,以高调的上涨态势宣布利空无效。笔者认为,对重大利空报告之下不予消化说明植物油供需基本面已经对价格不再构成影响,由于长期下跌以后,植物油市场仍然处于偏低价格区间,补涨要求非常强烈。从USDA十月份和十一月份的两个重量级利空报告后的期价走势看,目前棕榈油的走势属于典型的逆季节行情,后市棕榈油继续上涨的潜力仍然具备,预计行情向上的空间可能会超乎想象。


  大马棕榈油产量、库存双增长


  11月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0月份马来西亚的沙巴、柔佛、彭亨和砂拉越四省的棕榈油单产大幅提升,单月产量分别较9月份增长13.5万吨、8.2万吨、7.4万吨和4.8万吨。10月棕榈油总产量较9月增加27.43%至198.5万吨,创下来马来西来棕榈油月产量新高,此数据还高于此前市场预估的180.6万吨。因10月份我国国庆长假,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棕榈油较9月份减少22%,至32.9万吨。但印度、埃及和美国的进口大幅上升,其中印度月环比上升105%,埃及提高了3.25倍,美国进口增长了43%.所以,马来西亚10月份棕榈油出口创出今年的最高水平,较9月11.75%至147.8万吨,并高于此前市场预估的145万吨。由于出口增幅低于产量增幅,导致十月底大马的棕榈油库存达到198万吨,远高于市场预期的库存量175-180万吨,但较去年同期的库存低出11.7万吨。


  大豆产量预估提高 CBOT豆油坚挺


  11月10日USDA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预计美国2009/10年度大豆产量为33.19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测的32.69亿蒲式耳均值,预计美国2009/10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2.7亿蒲,高于市场预测的2.35亿蒲均值。USDA同时预计巴西2009/10年度大豆产量料为创纪录的6300万吨,较10月预估增加100万吨;阿根廷产量预估从10月的5250万吨上调至5300万吨。可以说,USDA的月度报告利空程度非同一般,对大豆期货(特别是CBOT大豆)有较为强烈的抑制作用,但从CBOT市场表现来看,期价并未明显回落。相反,CBOT豆油收出五连阳,异常坚挺。


  菜油现货坚挺 限制棕榈油现货回落


  11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关于进口油菜籽实施紧急检疫措施的公告》(总局2009年第101号公告),公告规定,11月15日起,贸易商签订进口油菜籽贸易合同前,应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加拿大、澳大利亚官方检验检疫部门应对输华油菜籽实施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批批检测,并在植物检疫证书附加声明栏中注明检测结果。随着中国政府提高质检“门槛”,近期国内菜油现货报价稳步提高,国储四级菜油工厂报价全面涨至8000-8300元/吨以上。另外,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进口植物油65万吨,低于9月的进口量97万吨。由于菜油现货的坚挺表现和10月份植物油进口量减少,国内棕榈油现货在需求季节性向淡的周期中并未出现明显下跌,而是呈现强势徘徊特征,主要港口24度精棕油现货报价处在5850-6050元/吨区间,精炼和食品企业的刚性采购需求仍然存在。


  大马出口仍会为市场带来利好


  在消化了MPOB的利空报告后,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数据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并且已经为近期的市场带来了积极的推动。船运调查机构ITS和SGS分别公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1月上旬棕榈油出口量分别较10月同期增加19%和22%,高于市场预估的增加14%-16%.11月16日这两家机构将公布11月上半月的出口数据预估,目前市场估计11月上半月的棕榈油出口量料增加9-10%至65万吨。若出口数据继续超出预期或将给棕榈油带来继续上行的动能。


  总之,眼下影响市场中期走势的两份重要报告都已出台,且与市场预期一样较为利空,但从BMD毛棕榈油期货和美豆油走势上看,市场似乎在此前对这些重量级利空有所消化,期价并未出现明显下挫,反而向上攻击,不排除后市再次演变成“利空出尽”的行情。国内菜籽油期货近期异军突起,形成长阳突破之势。至此,近期油脂期货轮番领涨的特征已经明确,棕榈油也不会有太差的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原油在76-80美元区间徘徊,美豆趋于振荡,并不利于植物油持续拉升,后市还需重点关注原油走势。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