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压力渐显,粕价涨势过后仍会反复

2009-11-17
摘要:

近几个月来,豆粕上游原料的紧缺支撑了豆粕的现货价格持续保持在高位。10月以来,豆粕期货价格自2700元/吨位置开始震荡回升,直上2950元/吨一线。而面对前期的高点3050元/吨,豆粕期货价格能否强势上行创下新高呢... [详细]

近几个月来,豆粕上游原料的紧缺支撑了豆粕的现货价格持续保持在高位。10月以来,豆粕期货价格自2700元/吨位置开始震荡回升,直上2950元/吨一线。而面对前期的高点3050元/吨,豆粕期货价格能否强势上行创下新高呢?笔者认为,供应压力即将到来,豆粕压力日渐增加。


  首先,美豆收割即将完成,集中性供应近在眼前。


  美国农业部在本月公布的供需报告中,预估美国2009/10年度大豆产量为33.19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测的32.69亿蒲式耳均值,也较上月预估的32.5亿蒲式耳的产量再次提高;关于结转库存的数量,报告中预计美国2009/10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2.7亿蒲,这个数字高于此前市场预测的2.35亿蒲均值,同时也比上月结转库存为2.3亿蒲式耳有所增加。


  虽然前期多雨的天气导致作物收割一再被推迟,不过近期良好的天气状况却加快了收割的进程。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在每周的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数据,截至11月15日当周,大豆收割率为89%,虽然较去年同期95%的水平和五年均值的96%均为偏低,但是相比较于前一周的75%,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提高。按照此进度,接下来的一周,作物有望收割完毕。在11月末12月初,大豆供应量将出现急速的增加。


  而从目前美豆出口的整体情况来看,美国出口中国的大豆发运开始增速,港口油脂加工企业已经预售一定豆粕。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近期称,预计11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350万吨,12月份和明年1月份进口量将超过400万吨。国内进口大豆面临的巨大的到港压力,而豆粕现货市场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针对08/09年度临储大豆的轮出,近日国家发改委制定了流通政策,前期国储转地储195万吨大豆,一次性补贴210元/吨给大豆加工企业进行压榨。由于目前新豆价格偏高,加上这部分储备大豆质量好,大豆加工企业也乐于接受这部分大豆。目前政策也在实施中,这部分大豆量虽然不算很多,但在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豆粕供应的紧张局面。而随着冬季豆油消费旺季的到来,油厂压榨意愿得到提振的同时也开始力挺油价,粕强油弱的格局将会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其次,年底生猪出栏量增加,需求下降。


  自今年6月份国家采取冻猪肉收储以来,国内猪价持续上升,并且在9月上旬达到最高点。但是猪价上升带动养猪利润好转的同时也带来了生猪补栏的热情,6-8月份补栏持续增加。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6516万头,比8月底增加1.5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840万头,比8月底增加0.50%.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之比为10.4:1,略高于正常水平。高企的生猪存栏量也压制着猪肉价格的继续上行,有关部门预计,10月份到年底生猪出栏将较为充足,生猪的出栏加上部分地区存在着生猪疫病的风险,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豆粕的需求。


  不可否认,前期豆粕消费的旺盛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生猪存栏量的走高。从豆粕现货价格的走势图来看,大连港豆粕价格自4月份探低2950元/吨后持续回升,而近期北方地区的持续降温雨雪天气也严重地影响了交通运输,加上农户惜售及收储政策的影响,大豆现货价格受到支撑而传导至下游的豆粕。不过国家临储大豆补贴东北加工企业的政策已落实,企业豆源紧张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再加上后期沿海进口大豆到港量增加,油厂开工率提升能有效解决豆粕库存紧张的局面,终端需求市场备货充足,这将给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


  但是,从当前的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中国的经济出现了通胀的倾向,同时美元贬值也能带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此外,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也将令豆粕总体呈现出上涨态势。而当前对于金融因素的炒作已经超过了商品自身供需影响,眼下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政治的较量中,中国是否会增持美国国债仍是个未知数,但是美元汇率短期深跌的可能性较小,如果美元反弹,那么豆粕在供应增加需求下降的形势下,再创新高将是难上加难。从今年的豆粕期现价格走势来看,期货价格长期处于贴水的状态。随着交割月的临近,近月合约表现偏强,慢慢向现货价格靠拢,而远月合约受供求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价格还将有所反复。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