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是厂家不断做细市场的一张“入场券”

2014-02-11
摘要:

来源:销售与市场 厂商关系,实际上挺复杂。二者不是单纯贸易关系,厂家退化为加工车间,单纯依靠经销商做市场大多做不起来;更不是鱼水关系,那种貌似单纯可爱的关系,只是逢场作戏。二者的关系不是静态关系,在... [详细]

来源:销售与市场


  厂商关系,实际上挺复杂。二者不是单纯贸易关系,厂家退化为加工车间,单纯依靠经销商做市场大多做不起来;更不是鱼水关系,那种貌似单纯可爱的关系,只是逢场作戏。二者的关系不是静态关系,在不同市场、品牌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市场介入阶段,厂商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纠结,厂商关系也就因此随之改变。对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原则,才能找到双方共同利益的契合点。


  厂家必须依靠经销商的力量才能低成本启动新市场,随着产品在当地市场的成长,厂家会逐渐加大在当地的人力投入和市场主控权,也可能会密集分销增设经销商,在部分区域有可能直营。


  但是,回顾一下中国30多年的营销史,哪个厂家不是靠过河拆桥发展起来的?这是市场游戏规则。青蛙要活蛇要饱,秦香莲和皇姑都有理,只有陈世美不是人!难为经销商成了过河就拆的桥。


  难怪有经销商抱怨:“品牌是厂家的,市场是终端的,我们经销商只是个‘拉皮条’的。经销商之间的倾轧我们其实不怕,最怕的是厂家变卦,说不让我们卖,我们就没有利润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忙,朝不保夕。”


  经销商如何面对“入场券”的命运?


  选择一:先知先觉,顺势而为,打造自己在小区域和某个专业渠道精耕细作的核心竞争力。无数事实案例证明,经销商在自己的小区域里精耕细作获得的利益,绝对会比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管理大市场更多。


  选择二:结构决定功能,未来经销商能代理更大区域的唯一原因,不是你的销量大,而是你有足够的团队和能力,把市场做细致。首先,应未雨绸缪做好架构保障,加人加车开设分公司办事处,甚至争取与厂家组建“联销体”,使自己可以精耕细作更大的区域、更多的渠道。其次,要对内管理挖潜、对外争取更好的产品组合,以消化费用成本,给自己争取更大的地盘和生存空间。


  选择三:开辟新机会。前向发展,自建终端做卖场;后线发展,自己OEM甚至成为生产厂家,或者进入新行业。


  厂家业务员如何对待经销商这张“入场券”?


  业务员管理经销商,随时准备“撕票”。大家别误会,我这里讲的“撕票”不是黑社会的那个“撕票”,而是指提前做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更换经销商的准备。具体动作是什么?


  第一,作为业务人员,新市场开发选择经销商要慎重,要寻找真正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开拓市场的人(不要动不动就换经销商)。


  第二,在后期市场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入市场一线,辅导经销商进行终端销售,同时把经销商和当地重点客户的分销网络掌握在手中。


  如果经销商敢给你拍桌子说:“你不让老子做,老子让你杭州进不来”——这说明你对经销商的出货网络真的是一无所知。如果你可以向经销商讲:“你别蹦,你再蹦信不信我把你换了,一个月之内扶持一户起来,比你销量还大”。——这说明经销商的下线网络全在你手里,而且你跟他的大客户有很好的客情。


  经销商如何应对厂家年终压货?


  安徽合肥乘风商贸公司主要经营休闲食品,每逢年关是消费力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公司经理宁杰希望能够在这个黄金时期赚上一把。但是根据这些年的经验,他特别担心各个厂家趁此机会拼命压货。对此宁杰表示是矛盾,如果进货太多可能导致辛苦一年赚了一仓库的货,但有时候进不进货也不是自身能决定的。因此,如何应对厂家年终压货成为了一大难题。


  经销商问题研究专家潘文富认为,年终厂家压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厂家过量压货始终困扰着经销商。市场是自己操作的,年终能销多少货经销商几乎可以估计出来。然而,有些厂家只想在年终冲销量,没有太多考虑市场实际的消化能力而拼命压货,导致经销商满仓,并且还会造成渠道饱和,因此到了第二年,经销商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消化库存。


  对于厂家压货,经销商一定要理性分析。一般做出压货决定的有厂家高层、厂家销售部门、大区经理、厂家业务员。厂家高层与厂家销售部分的压货一般都是出于战略性考虑,并且会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但是大区经理与厂家业务员多半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保障性就很难说了。因此,经销商首先要搞明白压货决定出自何处,避免被忽悠,因此接到压货通知要与厂家高层验证。其次,经销商要做好压货准备,分析市场并预估年终销量,在10月、11月控制进货量,预留缓冲空间。最后,经销商要做好相关的谈判资料,例如前期的垫支费用、市场投入问题、年终返利等,尽量把压货带来的风险及资金占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小经销商如何变成大经销商


  所谓的小,只是一个暂时和相对的概念,其实很多大经销商都是由小做到大的。那么小经销商如何变成大经销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调整经营产品结构。


  一线产品是销量大,但是厂家往往在传播上投入了巨额费用,厂家重视的是拉消费者来购买,而不是推经销商去做市场,一线品牌的思路是,这么多人都来买,你不经营,想经营的人多的是。这样一线厂家就完成了通过拉动消费者购买,从而达到控制经销商的目的。因此做一线产品的利润是十分微薄的。


  除了少数知名品牌以外更多的是不知名或知名度一般的厂家和产品,这些厂家由于自身资源有限,无法投入巨额传播费用,但往往会给经销商较大的利润操作空间和支持力度,因此这些产品的利润往往是知名产品的3倍以上,因此借助强势品牌搭建的销售网络,分销知名度较弱的产品,就会充分的释放渠道力量,创造更多利润。


  第二、加强渠道管理和库存管理。


  所谓渠道挖潜就是对渠道进行分类管理,然后依据销售数额不同,分配相关支持资源,这样就会产生1+1>2的渠道效果,进一步释放渠道潜能和力量。


  第三、加强销售人员培训和管理。


  做事靠的是人,人的素质和水平决定做事的结果。很多大经销商忙于日常事务,既不注重自己的提升,也不注重手下销售人员水平的提升,因此很多经销商很迷惑,我整天很忙,但为什么业绩没提升呢?其实问题就出在人身上!培训就是解决业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的必由路径,通过培训培养一种共同的价值观,通过培训让一线员工掌握做事的方法和技能,只要你的员工水准提高了,业绩想不提升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