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树”中粮,我买网难“乘凉”

2013-07-31
摘要:

来源:时代周报 把“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套在我买网和中粮集团身上,可能并不是那么合适。 作为中粮集团最重要的零售终端布局,我买网一直被寄予很大希望。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几年前那句“我买网以后会大过... [详细]

来源:时代周报


  把“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套在我买网和中粮集团身上,可能并不是那么合适。


  作为中粮集团最重要的零售终端布局,我买网一直被寄予很大希望。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几年前那句“我买网以后会大过中粮集团”至今言犹在耳。


  只不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我买网并未如期待中那样迅速发展。我买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其2012年实现了300%的年度销售增幅和36.7%的复合增长率,“在食品类电商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根据2013年4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2年部分B2C购物网站销售排名》,我买网仅以6.5亿的销售规模排在第19位。


  7月22日,我买网宣布获得赛富投资基金千万美元投资。与早已与资本市场亲密接触的其他电商相比,我买网的这笔融资显得晚了点,也少了点。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我买网表示,除了融资之外,“借助赛富基金丰富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管理理念、深化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这或许可以解释我买网这几年为何一直不温不火。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食品类垂直电商来说,中粮集团这棵大树不但具有资金优势,更具备资源优势。然而,可能正因中粮集团烙印太深,令我买网在发展中难免束手束脚:如何平衡中粮集团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关系?在一个老牌国企的掌控下,一个处于新兴产业中的电商网站如何充分市场化?


  在引入赛富的资金后,究竟能否突破自我,对于我买网来说还是未知。


  不缺资金缺乏好机制


  实际上,早在2012年“两会”期间,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就曾透露我买网将获得PE/VC投资,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资产的10%-20%,且融资后中粮集团仍是最大股东。


  而我买网官方宣布的首次大规模融资则是在2013年的7月22日,或许正是宁高宁在一年多之前透露的那一笔,至于其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此次携手,宁高宁表示,“这次与赛富的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与运营效率,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和激励机制。此外,合作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业务急速扩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从宁高宁和我买网给时代周报的回复中都可以看出,我买网最缺的显然不是钱,而是一个好的机制。数字显示,中粮集团2012年营收1962.55亿元,利润总额72.44亿元。今年一季度,中粮集团持有的现金类资产达到481.7亿元,为有公开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然而,作为一个国企,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才是首要任务,而电子商务却无疑是风险巨大且投资周期长的一个产业,在运作这样一个项目时,中粮集团难免趋于保守。这或许是引入风险投资的最大原因。除了分散资金风险之外,也可以借助赛富在互联网领域及资本市场的资源和经验。


  对我买网来说,这是一次不伤筋动骨的小规模“换血”。根据宁高宁在一年多以前的说法来判断,即便引入了其他资本,中粮集团对于我买网也必定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实际上,我买网在中粮集团的整个布局中是个重要的零售终端—主要是销售中粮集团自己的产品。在上线最初,我买网的商品只局限于中粮集团。之后,在电商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下,或许是意识到这样的“专卖店”做不下去,更不可能做大,我买网开始不断丰富和扩充品类,引进其他的品牌。


  这几年,我买网一直在另一个层面上不停地换血:比如此前对竞争对手金龙鱼的推介力度明显不如中粮集团自有品牌福临门,而很长一段时期内曾看不到伊利的身影(蒙牛是中粮集团旗下一员)等都已成为过去。或许是意识到了“要想生存,必须开放”的道理,今天的我买网的商品已经扩展到2万余种,中粮集团的产品则被放在了不是很显眼的“中粮集团专区”中,仅占不到10%的份额。


  “中粮集团在商品品类这方面给我买网的支持不是很大,因为它的产业链在食品品牌方面的积累并不是很大,再加上管理机制也存在一定问题,所以过去我买网在市场投入方面不如1号店等竞争对手。现在资金虽然进来了,但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战略创新在哪里。”独立电商分析师鲁振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瞄准高毛利率火拼生鲜


  在食品品类不具备明显优势的我买网目前把自己的突破口盯在生鲜领域。


  就在上个月的一年一度的电商价格大战中,我买网就是持生鲜入场厮杀的。其官方微博甚至高调发布了一个名为“你们弱爆了”的战书:“爆的就是你们,一群生鲜电商门外汉的大佬!生鲜蔬菜必须当天采摘吗?懂得不同鱼品需要不同储藏温度吗?明白养殖黄鱼和野生黄鱼的差价吗?了解红酒储存最忌讳啥吗?做生鲜,你们真的太弱!我买网做!dquo;


  我买网总经理赵平原曾在融资后表示,未来几年将升级全程冷链系统。这无疑是在为已经到来的生鲜大战做准备。


  近两年,生鲜成为了电商大佬的新战场。


  2012年5月,顺丰旗下电商业务顺丰优选上线,主打中高端生鲜;6月,亚马逊中国牵手鲜码头海鲜网试水生鲜业务;7月,京东商城上线生鲜业务,与十几家知名食品品牌商签约合作。


  2013年7月2日,天猫宣布试水生鲜冷链物流,首期先做水果,覆盖全国26个主要城市。据天猫总裁张勇透露,上线短短三天时间美国车厘子就预售了20吨。


  几乎是同时,沃尔玛旗下电商网站1号店在上海宣布,继2013年4月初进军生鲜品类上线“1号果园”后,自营蔬菜也已正式上线,目前销售范围覆盖除崇明岛外的整个上海地区。


  时代周报记者从苏宁易购了解到,2013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在完成本地生活事业部组建之后,“进军生鲜”成为苏宁易购打造本地生活服务网购生态链的重要内容之一。苏宁易购正依托全国58个大区的本地运营优势,实现本地生鲜特产的采购,目前已与全国数十家生鲜直供商达成合作关系。


  “生鲜虽然不好做,但毛利率高。”鲁振旺说。


  据了解,目前水果和冷鲜肉的毛利为20%-30%,海鲜产品毛利超过50%。


  面对这么多各有所长且体量比自己大的竞争对手,我买网的优势在哪里?


  “我买网的做法是,通过全球直采、原产地直送等采购供应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在保证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不断通过优化存储货位,提高仓储能力,以降低相对成本;仍坚持打造自有专业物流,建设全程冷链配送体系,并建立独有的质量安全管理认证和食品安全保障两大体系,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我买网回复时代周报称。


  然而,在顺丰优选市场总监杨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明的优势中,也提到自有物流、专业化的冷链配送及引用全球领先的质检认证标准SGS保证食品安全。


  电商分析师陈寿送则认为,做生鲜门槛高,盈利又困难,所以天猫和京东这样的大平台会有更明显的优势,因为它们亏得起,而家底和商品种类比较单薄的垂直类网站则要承受长期的巨大的压力。


  电商成名片不会放弃


  目前,我买网已跃身成为中粮集团13个业务板块之一,与中粮集团粮油、中国食品、中粮集团置地及金融等集团重要业务单元平起平坐,成为中粮集团立志打造的“全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然而,除了被外部严酷的生存环境所挤压,我买网还面临着来自中粮集团内部的一些体制束缚。


  《21世纪商业评论》曾撰文指出,在中粮集团内部,尤其一些现有业务发展很顺利的成员公司难免担心,如果产品上网销售,有可能导致价格体系紊乱,最终会影响与经销商原本很不错的合作关系,结果越是传统渠道畅销的产品,越有可能拿不到货。


  此外,承担中粮集团旗下八成以上品牌食品销售的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集团食品)也在开展电子商务业务,2011年2月,它已经在天猫开了一家食品旗舰店,同时还给京东等电商供货。


  这大概与我买网的开放同步进行,但这样一来,中粮集团所能提供给我买网的供货优势也被削弱。同时,在成为食品类的开放平台之后,我买网面临的则是一个竞争更为残酷的战场,在这里似乎看不出我买网具有任何明显优势。在它前面横亘着天猫、京东,还有1号店。


  尽管一直梦想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但零售环节的缺失一直是中粮集团的一块心病。在电子商务这个需要长线投入且短期内难见起色的业务之外,中粮集团也在积极谋划看得见摸得着的零售终端:商超。近两年不断传出中粮集团可能出手的消息,对象从乐天玛特到乐购又到和记黄埔的百佳。可见,电商已经不能满足中粮集团对于零售终端的渴求。然而,面对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这个代表未来的年轻族群的选择,中粮集团也不会轻言放弃。


  “我买网已经成为中粮集团的一张名片,是中粮集团产品和品牌对外推广的重要途径。我买网也一直是把中粮集团的产品作为最重要的产品组合在推广,在中粮集团专区之后,我们下一步计划跟中粮集团旗下各个品牌合作,帮助他们在我买网上建立品牌馆,帮它们推广。”我买网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中粮集团的这个我买网赌局越来越大,胜负却仍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