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新政恐难破食用油外资独大

2011-05-02
摘要:

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陈伟 “政策来得太晚了,现在的大豆产业中的民族加工企业已经大部分被挤出局,外资在大豆加工产业的布局早已完成。”九三粮油的一位管理层人士感叹道。4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最新一批的... [详细]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陈伟


  “政策来得太晚了,现在的大豆产业中的民族加工企业已经大部分被挤出局,外资在大豆加工产业的布局早已完成。”九三粮油的一位管理层人士感叹道。4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最新一批的《外商投资目录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将限制外商投资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油茶籽等各类食用油脂加工和玉米进行深加工投资。


  而根据2008年出台的《外商投资目录指导意见》,发改委只对外资投资限制了大豆,油菜籽和玉米这三个品种,如今则是对食用油全品种进行了外资投资限制。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份迟迟到来的文件无法改变现有外资粮商主导国内食用油市场的格局。


  无法估量的外资粮商


  根据发改委官方网站显示,这份新的目录征求意见稿是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是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上进行的修订,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是4月30日。


  对于这次新目录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从去年才开始对国内油脂行业采取保护措施,并对新的油脂产能进行开工限制为时已晚,嘉吉、益海、AMD等跨国粮商早已经在中国布局齐备。


  事实上,关于外资粮商渗透中国粮油市场,危害中国粮食安全的警告声一度响起。


  “外资粮商究竟控制了国内多少粮油加工企业,官方没有统一的数据,而且这个真实的数据可能永远是个谜。”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述,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在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私自批准外资开设新的压榨产能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


  一份广泛流传的数据表明中国64家大型油脂企业总股本的66%控制在跨国粮商手中,中国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0%.而食用油市场的金龙鱼等外资品牌几乎占了大半个中国的食用油市场。


  而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最新公布的大豆压榨集团实力分布表,外资的压榨企业占47.2%,国产的油脂压榨企业仅占42.9%,但外资粮商对此进行辩解认为这份数据中外资所占比重要比实际的大。


  “食用油产业的产能汇报是根据政策变化而变化的,2005年以前是多报,争取政策优惠,因为那时投资农业的外资企业除了能获得三减两免的政策优惠,在银行贷款,税收方面也都有优惠”,青岛国融集团农产品研究员王健表示,由于近几年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对外资从事粮油的政策收紧,外资的产能便在统计数据中逐渐缩小。


  在食用油全品种中,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为主要品种,棉籽、油茶籽等都是小品种、小份额,国内外资金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花生油和菜籽油是我国传统优势油种,由于大豆油压榨行业的话语权已被外资掌控,发改委出台的这道新的指导目录也旨在保护菜籽油、花生油等品种市场。


  目前在国内进行油菜籽食用油加工主要有益海粮油的金龙鱼,湖南的道道全等等,国内花生油的知名品牌有鲁花、福临门、长生等。


  然而,现在菜籽油的压榨能力已经高出了实际需求的一倍,行业整顿在即,但是,即使早已加以限制,中粮、益海嘉里等大型企业的压榨能力仍在提高。


  由于菜籽油在国内植物油消费中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少,国内油菜籽、大豆等油料种植面积也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凭借充足的资金,大型压榨企业将在未来的原料抢购中夺得先机,这将进一步使资金实力差的国内小型菜籽油压榨厂频临倒闭的困境。


  互相渗透 全产业链条竞争


  “按照既往不咎的惯例,这份新的产业投资目录,应该是对外资新投资的花生油、棉籽等加工产能进行限制,而对原有已经形成的外资产能投资不加以限制。”业内人士分析道。


  即使如此,政策的出台并不一定能挡住外资粮商前进的步伐。“就在发改委政策出台之前,市场就有消息说长江流域附近,一家外资正在建设的菜籽油厂就达5家,日加工能力均为1000吨,而广州那边也有外资新的大豆油压榨项目在开工。”一位农产品分析师表示,而早在2008年,大豆油,菜籽油的加工项目就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行业。


  “虽然上马新的粮油加工项目必须经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但是现在潜规则是往往只要地方政府同意了,就会私自开工。”上述分析师表示。


  在中国粮油市场,尽管国资委想通过政策手段扶持中谷、中粮这两家国字头的央企,但在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粮油市场早已呈现“外企主导、国企跟随”的局面,而且大型的中外资企业互相渗透。


  早在1992年,中粮集团就跟丰益国际合作,推出鲁花等花生油品牌,因此丰益国际得以参股鲁花。而四大粮商之一的ADM也不例外,ADM与丰益国际共同成立的益海集团拥有金龙鱼、胡姬花、元宝等品牌,而与中粮集团的合作则从原料采购、油料压榨以及一些高端油的布局上全面展开。


  外资在中国粮油市场的渗透已经无处不在。


  根据新财富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丰益国际与上海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佳木斯粮食中转库合资成立了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从水稻种植到大米加工、米糠炼油、生物质能发电的大米产业链:水稻经剥壳处理后成为金龙鱼大米;稻壳输送到益海(佳木斯)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用于火力发电;稻壳燃烧后变成的稻壳灰,加工成白碳黑和活性炭;米糠中提炼出米糠油,米糠粕则提炼出卵磷脂、肌醇、谷维素等产品。2010年4月,“金龙鱼”稻米油上市,其围绕大米的全套产业链基本成形。


  “现在国内食用油行业的竞争已经转型,演变成为产业全链条的竞争,国内那些单个的加工厂早已无法和这些国际巨头抗衡,在大豆油沦陷以后,菜籽油和花生油是否会再次沦陷,很难说。”业内人士感叹道。


  要建设食用油的全产业链,必须拥有一定的高端技术。国内的油榨企业大都是简单的油脂压榨浸出,湖南律师协会的黄辉明律师认为:“在现有的食用油高端技术的知识产权中,前十位高端核心技术中仅第八位为国内的江南大学,其余九位一律为外资企业,如果国内企业还不重视全产业链的研发,不提高竞争力,中国的食用油早晚有要缴纳专利使用费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