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还是转型,湖北油企路在何方?

2017-03-27
摘要:

  粮油市场报  阳春三月,长江流域万木复苏,鸟鸣花香。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荆州、荆门等地,油菜花开得正旺。然而,金灿灿的油菜 [详细]

  粮油市场报
 
  阳春三月,长江流域万木复苏,鸟鸣花香。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荆州、荆门等地,油菜花开得正旺。然而,金灿灿的油菜花背后,却是当地菜油压榨企业在寒冬中漫长跋涉的无奈。
 
  粮油市场报记者走访发现,临储期间以规模大、产能高、设备先进等优势傲视全国的湖北菜籽油压榨企业,正随着油菜籽收储制度的改革陷入发展的泥潭。尤其令大多数民营企业迷茫的是,这样的“严寒”还要持续多久?今后的出路又在哪里?
 
  停机的无奈
 
  3月20日,春雨淅淅沥沥的洒向大地,位于江陵县资市镇江资路的荆州市祥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院内一片静寂。昔日工人忙碌、机器轰鸣的繁忙景象已不复存在,空落落的厂房在阴云密布下更显萧索。
 
  “我们只在棉籽上市后加工一些棉籽,临储取消后再也没有加工过油菜籽,现在油罐基本是空的。”公司总经理林长樱望着院内外表已经斑驳的储油罐无奈地说,由于菜籽和菜油价格严重倒挂,临储取消后当地80%左右的企业没有开机。目前1吨菜籽收购价格在4800元左右,加工1吨亏损2000元以上。
 
  林长樱说的情况,正是湖北油企在政策变革后的写照。临储政策取消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菜籽和菜油、国产和进口价格的倒挂,市场“籽强油弱”,导致多数油脂加工企业“望籽兴叹”。
 
  在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宏凯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华看来,开工不足、经营困难是当前油脂加工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荆州市粮食局调控科科长晏晓宁算了笔帐,以近几年荆州市场菜油最高价格每吨8000元倒推,菜粕2500元/吨,加工费200元/吨,菜籽每斤2.06元是企业盈亏的临界点。也就是说,如果以2.4元/斤的市场价格收购,企业开机就会赔钱。
 
  昔日红红火火的湖北油脂企业,为何会落到停机歇业的地步?据了解,自2010年开始,国家在油菜主产区推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由中储粮委托地方企业收购油菜籽、代储菜籽油,企业可获得每吨220元加工费和120元保管费。政策执行期间,湖北部分地区70%以上的油菜籽被加工成菜油流进了临储的油罐。
 
  也就是说,在临储政策持续执行期间,低于临储价农民不会把油菜籽卖给企业;若企业按照临储价收购油菜籽,加工出来的菜油在市场上又失去了价格优势。在政策和市场的选择中,大多数油企成为临储的附庸,靠赚取加工费和保管费得过且过。
 
  2015年临储政策取消后,代储企业品牌不强、市场不畅等弊端进一步显现,缩减产能和停机成为多数油企的无奈之举。不仅如此,国产油菜籽供应量下降,压榨国产油菜籽利润为负、进口菜油低价冲击的现实,使本就一条腿走路的油脂企业更加难以为继。国内油菜产业陷入“企业不愿买、农民不愿卖”的失灵状态。即使国产新菜籽上市时期也少有企业正常开机,开工率进一步恶化。
 
  此外,日益缩紧的金融政策也成为油脂加工企业困中求变的最大掣肘。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临储取消后,无论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对涉农企业提出的贷款要求不感兴趣,油脂企业的融资情况则更差。
 
  林长樱称,新菜籽上市季节性强,油脂企业两个月内就要把全年加工的原料收购入库,资金量大、需求紧迫,很多企业无钱收购。迫于生存压力,一些企业只能依靠原有的资源积累做起了油菜籽和菜油贸易。“荆门市日处理菜籽200吨以上的企业有10多家,大多数没有开工,只有靠临储油和油菜籽贸易勉强支撑。”荆州市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至今只有1/3的油厂在少量收购,1/3的油厂基本停产,活跃的多是村镇代工为主的小榨油作坊。
 
  过剩的产能
 
  “2009年,荆门地区满足临储条件的企业为了多赚取加工费和保管费,不断增加生产设备扩大产能,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湖北日月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维军告诉记者。
 
  部分油脂企业负责人认为,油菜籽压榨产能过剩与当时政策的鼓励有很大关系。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推进油料品种多元化,实施高效、低耗、绿色生产,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和深度开发,新增菜籽油100万吨产能,以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
 
  在政策鼓励下,油厂大规模新建、扩建产能成为行业的热潮。仅2009~2010年,国内油菜籽加工业就增加200多万吨油菜籽产能。截至2010年底,我国油菜籽加工产能已达3600万吨。
 
  事实上,产能过剩在2008年油菜籽执行临时收储政策之前已现端倪。
 
  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具备四级菜油生产资质的企业有400多家,年加工菜籽能力超过3000万吨,而国产油菜籽年产量仅120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早在2007年底前,油菜籽压榨能力就已经过剩。
 
  作为国内最大的油菜主产省,湖北省产能扩张速度同样“不甘落伍”。
 
  截至2010年,湖北已有200多家油厂,产能大大超过该省油菜籽产量。湖北省农业厅油菜办公室主任蔡俊松表示,湖北省油菜籽产量最高时260万吨,目前压榨产能在470万吨左右。
 
  晏晓宁也表示,荆州每年菜籽产量在50万吨左右,压榨产能达当地油菜籽产量的3倍。
 
  一边是产能严重过剩,一边是原料供不足需,“僧多粥少”的困局让企业在原料市场展开了争抢,油菜籽市场价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成为当时国内农产品市场独特的现象,企业因“吃不饱”而减产或停机成为常态。
 
  进口的冲击
 
  由于压榨能力过剩,一些无籽可用的企业转而使用进口菜籽。广东、广西、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油企基本依靠进口油菜籽开机。低廉的进口价格、企业的生产需求使国内油菜籽进口一直保持着高位。
 
  据了解,2016年多数时间进口油菜籽压榨利润为正,部分时间利润较为丰厚,沿海地区压榨企业除“中加”油菜籽贸易争端导致个别企业无籽可榨停工外,多数时间开工率较高。更为重要的是,政策性收储进的多,出的少,加剧了市场上国产菜籽油流通短缺,为进口菜籽油腾出了市场空间。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为380万吨,较2015年的447万吨大幅减少,减幅15%。2016年我国菜籽进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和加拿大在进口菜籽杂质率标准方面存在分歧,影响了企业进口油菜籽的积极性,2016年8月菜籽进口数量为42.9万吨,9月下降为19.3万吨,10月下降为6.1万吨,远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虽然中加争端问题最终协商解决,还是影响了油菜籽全年进口数量;二是2016年我国进行了两轮临储菜籽油的拍卖,临储菜籽油的大量供应,直接挤占了进口油菜籽所榨菜籽油的市场空间,减少了进口油菜籽的需求。
 
  “2015年四级进口菜油最低价格为5700元/吨,目前6500元/吨左右,菜油价格低于国产菜油原料成本,国产菜油根本无法与之竞争。”林长樱称。
 
  业内人士认为,进口油菜籽和菜油已成为制约国内油菜产业发展的一把钳子,如果继续下去,我国油菜产业将难以为继。
 
  企业的迷茫与四川、重庆等省区相比,湖北居民食用油消费品种丰富,可选择空间大,进一步挤压菜籽油消费规模,也是湖北油脂企业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
 
  “菜油在本地的消费比例只有20%,大豆油占领了50%的食用油市场。食品厂、餐饮行业以大豆油消费为主。菜油消费群体以农村居民为主,近两年村镇以代加工为主的小榨油作坊每年都在增加。”夏维军表示。
 
  “国内菜油市场管理不太规范,进口菜油在国内灌装后,也充当国产菜油在市场上售卖,低廉的价格给湖北油企带来了致命打击。”林长樱称。
 
  在临储价格取消、进口菜油冲击等因素叠加下,缺乏品牌和市场的大多数湖北油企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开机赔钱,不开机机器闲置过久就会损坏。更让他们揪心的是,虽然停产两年了,但员工并没有减少,一旦辞退将来恢复生产后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人。恢复生产的期待和停机后巨大日常开支的矛盾,让多数企业陷入迷茫。
 
  “加工设备长时间不开机损坏较快,特别是浸出设备,3年不开机就会全部坏掉。”夏维军称,荆门市日处理菜籽200吨以上的企业有10多家,大多数没有开工,只能靠临储油和油菜籽贸易暂时维持。虽然公司每年有近9亿元的销售额,但每斤0.06~0.10元的贸易利润仍然入不敷出。
 
  不仅如此,储油罐的闲置浪费也困扰着大多数民营油脂企业。“我们公司有2.8万吨的罐容,而目前库存只有6000多吨,估计再过半个月就全部走完了。油罐每4年需要维护一次,1万吨的油罐仅维护费就在40万左右。”夏维军介绍说。
 
  据不完全统计,荆州市29家规模以上油厂拥有罐容80多万吨,目前在库临储油只有不到20万吨,还有60多万吨油罐处于闲置状态,且多已锈迹斑斑面临维修。
 
  是继续停机等待,还是寻找新的出路,湖北菜油企业正处在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国内菜油市场的格局正在重建,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正在利用资金、品牌、终端等优势不断调整牌面。我们有5台95型小榨机,去年压榨量1000多吨。得益于大米加工和浓香小榨的利润支撑,我们公司与其他油企相比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徐华称,目前他们在菜籽和菜油贸易的基础上,正积极谋求转型,今后或以优质大米生产和品牌塑造作为突破点,使企业回归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晏晓宁看来,经历了5年的鼎盛期后,湖北油菜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江汉平原是我国双低油菜核心区,湖北油菜生产是国内油菜生产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促进湖北油菜产业的发展,维护国家食用油安全,湖北不可或缺。
 
  晏晓宁建议,针对油菜种植收益不高、市场持续低迷及进口冲击等现状,要以政策为引导,市场为主向,从种植源头抓起,打破种植补贴普惠制的约束,按商品量补贴实际种植者;进一步理顺菜籽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设立临储油国家安全准线;在双低油菜生产核心区,特别是国家食用油生产保护重要功能区,对油菜种植实施精准补贴,改善国产油菜籽供不足需的现状。同时要规范进口菜籽油市场准入机制,控制油脂油料进口,以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维护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