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形势分析

2016-06-22
摘要:

  中国粮食信息网  上周日,由南华期货主办,大连商品交易所、对冲研投、路演中、期乐会、FX168的期货频道支持的农产品会议:《逻辑与 [详细]

  中国粮食信息网
 
  上周日,由南华期货主办,大连商品交易所、对冲研投、路演中、期乐会、FX168的期货频道支持的农产品会议:《逻辑与驱动-2016下半年大宗商品投资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油脂油料高级分析师王振纲先生做主题为《2016/2017年度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形势分析》的发言,核心结论如下:
 
  一、中期趋势关注油脂价差回归,棕榈油、菜油高基差8月交割时可能回落。
 
  二、高成本进口豆倒逼榨利上升机会,关注一月榨利上升,即买入一月豆和粕。
 
  以下为王振纲演讲全文:
 
  今年我们的商品市场呈现了一个宽松震荡的行情,之前经常听说这样的理论——目前我们商品出现了一个筑底的过程,这个筑底的过程从油料上讲有一个两年的筑底过程,现在应该是一个向上的周期。到底是不是牛市,还是熊市的反弹,我相信大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牛市是什么,牛市是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供应产生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发现油料市场04年出现一个减产,供给配不上中国需求的增加。08年、12年、14年都是因供应量的增加,导制市场出现了宽幅的波动。但这波行情我们应该说不是单纯的供应链出现问题——我们供应发生了减少,而是有多种因素做用。我个人来讲是做平衡表分析,更多从逻辑的角度去解读这个市场,从基本面的发展和衍生的情况来看,也很巧和咱们这个会议主题联系上了。
 
  我今天主要的内容是我是如何看中国和美国乃至全球油料平衡表这种逻辑。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咨询,就是在美国农业部出报告之前问我:老王啊,你告诉我美国农业部这个报告明天晚上单产会放到多少?会影响多少?我说,这个只有上帝才知道,我是不知道的。我是切身参与美国农业部供需平衡表发布的全过程。(农业部)是晚上美国华盛顿时间8点出报告,我们晚上11点就集合,把手机都交了,然后他们保安全部搜身,进到会议室里面。在此之前,针对当时数据的分析研讨会我们开过多次,但最终定数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严格保密的方式到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所以我说你不要问我数据。
 
  但这个数据很重要。因为全球的农产品说来说去就是交易的美国农产品的这点数据,他单产高了,我们认为供应多了,对价格就有打压;他单产低了面临减少,那么供应就会有影响,我们的价格就会出现一个上涨的趋势。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如果说我们完完全全把我们所有的头寸建立在猜一个数据的基础上,那我相信你们还不如去澳门玩几把,猜个大小而已,但中间的逻辑还是比较重要的。
 
  全球的平衡表全世界在做,粮油信息中心也在做,每家的逻辑可能会有不同。有的从供应的角度去看,有的从市场流通的库存去看,但是我们对于市场的看法都是建立在对平衡表的逻辑上。所以今天我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逻辑,题目是国内国外油料市场的一个分析,那么反弹是否极泰来还是一个触底反弹,我个人看法这一波更应该是一个熊市的反弹,并不是一个熊转牛的一个正式标志,后期随着流动性的增加,我们整个市场是不是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这个我还要看。
 
  无论从中国来讲还是从全球来讲,是支持我们基本面的。需求确实在恢复的过程当中,而且供给在收缩,整个市场的信心都是在恢复。
 
  我在4月份做过一个分析,当时我们考虑就是钱的一个流动的作用。之前钱是在债市,然后在股市,后在楼市。在商品市场,这个体量不同(体量小)。我在上周五的时候统计了一下,咱们国内16个主要的大宗品种,在一年当中总的持仓量增至 25%这样的水平,持仓随着市值的增加达到30%,应该说资金确实流动到商品当中。目前,商品尽管有一些退潮的迹象,但是并没有完全退潮,所以宏观面在商品市场当中还是有作用的。
 
  实际上从资金的角度来讲,主要就是看一个配置,看从宏观经济面上哪一个更具有投资价值。这可能主要关注两点,一个是央行放钱的规模,再有就是工业品和农产品库存。其实一到三月份新增贷款是在3.6万亿,这个3.6万亿我们说出来是一个绝对值,我们比较一下09年大张旗鼓、万马齐喑的放出4万亿。今年1到3月份新增贷款是3.58万亿,09年其实还不如现在这个整体放钱的流动性。从三月份开始,我们整个的流动性在增加。
 
  (美豆)8块5反弹到8块9,我发现美盘跌不下去了,做空的资金击穿了几次,到了老美这个种植成本问题击穿不下去,那么这种时候应该是一种技术性、成本性的反弹。但是到了9块和10块,除了阿根廷的因素,其实最主要的是中国宏观的因素。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钱的轮动的运动。我们可以看一下,为什么对我们商品市场作用这么大,而没有说对房市对股市债市没有撬动作用,主要和体量有关系。记得股市最高峰的时候总体的规模应该是60万亿左右;债市大概也就50万亿左右;楼市我相信没有人说的清楚到底存量资金有多少积累到这个楼市上,深圳一个小区里产值比机场产值都高。但是商品市场我们最高峰的时候,也就4000亿的规模,所以想象一下,如果从债市,从股市流通出10%的钱进入商品市场,出来5%这个杠杆撬动作用非常非常大。在资金的推动下,如果你基本面但凡有一点小问题,那么我们价格表现上就会有放大,这是我对商品和板块的一点看法。
 
  4月份商品更多回归基本面,他是如何回归基本面的?我国4月发放贷款5500亿,照我们一月份放钱这个量,4月份应该是7500亿。我们当时预测是7500亿到7800亿这个水平。但从资金的基本面角度来讲,我们宏观这个闸应该在关的过程当中,不是说我们闸马上关掉,这个还有要有一个过程。宏观因素从表面上来看不是我们市场目前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我们的分析)现在回归到一个基本面上。
 
  我们说基本面,我们判断市场,首先要搞清楚,我们过去的价格为什么要涨为什么跌,过去的消费为什么多为什么少。
 
  首先我们回顾这个这波涨幅,一张图是大豆,大豆到了8块5,一个成本价。然后8块5到了9块是中国宏观因素和阿根廷减产因素的影响。后面5月份美国平衡表出来,我们发现美国的期末库存从15年的400万蒲式耳降到300万蒲式耳,大豆市场向一个偏紧的市场在流动。豆粕为什么急涨?由于14年~15年整个全球的蛋白的消费基数很高,所以在做15~16全球的平衡表、中国的平衡表,我们大家迈的步子都比较小。过去的规律不一定都是好事,(依照过去规律)我们计算大豆的贸易量增速增量都在放缓。但我们把豆粕算上,广义大豆进口量算上,发现这个量还是很大的,1500万吨是超出历史增速的水平。所以我们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蛋白的需求是比较好的。
 
  我们看我们有很多人在做套利这种事,(接下来讲讲套利机会)。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看全球的平衡表,更多的是看东南亚、欧盟、中东他们对于豆粕采购的需求。5月和11月美豆这个价格对比,当11月价格上涨的时候,更多的驱动是这些地区在建库存,那时只有我们中国的油厂是在去库存。3月份我在调查豆粕库存的时候,我发现大中小型企业,他们豆粕库存的渠道上,都比较低质。国内和国外对蛋白的看法是有背离的,全球蛋白的需求还是很好的。前期国家建立了库存之后并没有形成库存,存起来,等涨价。这些库存都消费掉了,后面继续采购的力量还很强。这个时候我们看7月11月价差,7月代表南美的供需状况,11月份代表美国的供需状况。有的时候,美国下半年供需整体紧一点。从平衡表的解释上去看,我们更多的是看哪些国家是上半年的主要进口驱动力,哪些国家是下半年的主要驱动力,所以并不是说我们从价格看未来价格的涨跌。我们可以从平衡表发现这么一些投资的机会和一些未来可以做的方向,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实时的数据。
 
  从全球的平衡表来讲,我们来看,在历史无论07、08也好,还是11、12也好,15、16也好,我们验证一个规律,全球油料减产的年份,价格必定是上涨的。所以在我的PPT 几乎有两图,一个是美国农业部,他报告全球的体系,第二就是全球油料产量。其实全球油料产量就是从基本面上找什么样的机会,这个永远都是基础。每个人都要去看这个图,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
 
  从分品种的角度来讲,油料的产量降低就是来自于棉籽和菜籽,并不是来源于大豆。尽管大豆是增产的,但是他的消费增长很多,你从广义的大豆全球贸易量来讲,总量还是很大,所以消费的增量主要来源还是来自大豆。我们看如果从大豆的绝对贸易值来讲,15到16年并不是很多,1200万吨就是大豆的,即要算大豆也要算豆粕,所以增量还是很高,我们看从去年的10月份到今年的3月份,这些主要的豆粕进口国一个需求的问题(需求增加),看5月11月一个价格的对比,这个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看从欧盟,从东南亚包括非洲,他们需要大豆,我们看远月是升水的。远月升水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他就远月的货已经买掉了。你直接看这些价值表就行了,
 
  说到美豆两个主要供应源,一个是南美,一个是北美。对南美而言,就是汇率问题。15年的2月份,我接待了巴西圣保罗的农业工会主席,老爷子已经85岁了,还在做工作。我们在交流中,他说MR王,我知道你要问我什么问题,你要问我巴西耕地的潜力到底有多少,我们能种多少大豆。对,我就是要问这个问题的。他说,如果我们的汇率还保持现在这样的水平,巴西的农民可以把大豆种到月球上去。只要汇率保持现在这个水平,大豆面积还会增加,从收益的角度来讲,红线是雷亚尔的汇率,绿线是CBOT的价格。从长期看,国际大号的价格是跌的,但是如果你以雷亚尔计价的话,在全球市场都跌的时候,由于他的汇率他的价格是上涨的。
 
  这个里面又有一个非常有意思问题,如何去看美国的大豆单产。无论你的产量是多少,最终的驱动力是看你到底赚不赚钱。无论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土地的价值土地的价格可以说从2000年开始都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我相信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他都有一个土地价格重新的一个评估。
 
  出口能力的下降和实际可供出口量的下降,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出口能力下降,是一个节奏范围,可能要等这个大豆晾干之后,还能压榨,变成豆粕出口到全球。这会延迟本来7月到9月正常的出口期,它的出口会延迟,会放到四季度。那如果阿根廷有三百万吨到四百万吨的大豆要放在四季度卖的话,会和美盘大豆竞争。也就是说它出口能力发生延迟的话,目前四季度贴水能力会下降。这影响我们国内豆粕的基差和豆粕价。所以同样的问题当你搞清楚细节之后,你就会发现在四季度的时候可能出现南美和北美之间的出口竞争问题。
 
  对于阿根廷不要去轻易的相信换一个总统它的金融体系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阿根廷从出口政策上来说,更倾向于鼓励农民去种谷物,减少一些大豆种植面,因此新一季的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会受到一些影响。大雨导致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下降,压榨下降,出口下降,导致美国豆粕的出口上升。这个是一个测算,在一个5900的水平之下,它的豆粕出口能力变化的一个问题。这完全就是数理可以去计算的。我们可以拿它比较美国自然年度的三季度的压榨和豆粕出口(美国整个的平衡表的基石不是在年度平衡表,是在季度平衡表,季度平衡表非常重要)比较一下阿根廷的一个产量损失或者出口能力的一个影响。它更多的影响美豆旧季的库存,这个是美豆季度平衡表,
 
  这个数据我做了一些调整,15到16年度的数据是我自己调的,(我在美国农业部也工作过一段时间,参与过一些数据体系的调整)我这个数据和他的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旧季说完了,我们来说一下新季。新出的这个5月份的平衡表之后总体看就是美国把供应放的稍微有点悲观一点,需求可能更乐观一点。从5月份的数据说一下它的逻辑。它的面积和被覆盖的面积的一样的,并没有做出太大的调整。因为在6月底的数据出台之前,它是没有任何的基于实际的种植面积的调查。5月份的数据就是意向调查数据,所以在5月份和6月份,它是不会对面积做出很大的调整的,单产呢就是趋势单产(那么这个单产很有意思,我在美国时候,去过三个主产州,也和这些农产主聊过,尽管说单产不会一直保持在高倍,在这三个主产州,它的大豆单产都是在53或55,那么其实按照目前而言,对于不同天气情况下,对于这个大豆的目前的育种的科技能力对于产值的影响,都认为46.7的单产应该不是模型范畴,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这个46.7的单产应该是掺杂了美国农业部的目前来讲对于天气升水的判断)
 
  这最终影响就是6月15日之后,我们开始朝美盘的天气,如果你目前的单产还在天气升水,那么你46.7还会往下调,这个关键点就在这。消费、需求大家都一样,都是以产定销,最后包括它的这个出口需求可能有一些调整,主要还是考虑南美。按照我刚才说了,如果继续调的话,如果4月份,不是阿根廷的可出口量下降而是它的出口能力发生问题,是一个节奏问题,刺激着它会面临竞争,它出口还达到怎样的一个水平,画一个问号。
 
  我希望大家不要猜数据,与其猜数据不如甄逻辑。这是美国农业部的机构设置问题,大家大概看一下,农业统计局顾名思义它就是搞统计的,气象搞气象的,海外服务局就是间谍,就是把全世界的情报收集起来供他们用,市场服务局就是对于价格,农场服务局就是服务农场主,经济研究局就是搞研究,基线报告就是每一年我们放在最后就是经济研究局要出的数据,最后就会形成这个供需报告。3月份的种植意向报告在5月份供需报告体现,6月份种植调查报告在7月份供需报告体现,尽管是6月底,但是它调查有一个截止时间,今年的这个截止时间是在6月5日。
 
  我们在意向调查的时候我们主要看面积增减的比较,留意它的调查时间和实际种植面积调查时间和当时的价格是否匹配。比如,当时我们出意向报告的时候,说大豆可能减一点,美国人把整个小麦的面积它都给了玉米没有给大豆,它研究的时间是2月15日,那时候比价才2.4,还不够2.5这么一个足够拉升大豆面积的这么一个水平。
 
  这与6月底我们出台的报告有联系。这是单产调整规律,五六月份的单产是基于过去25年规律预估,看清楚,是预估,不是预测,因为这是模型算出来的。像今年46.7的单产是模型算出来的还是已经加了天气升贴水,都打一个问号。7月份天气异常的时候,它的单产就会有一个调整,8-10月份的时候,基于田间调查时候,它的单产可能更贴谱。因为往往那个时候大豆往往一场雨可能就够了。我们看14年的时候,炒那么高,18块的大豆,根本无法想象,当时一场雨就把当时行情给浇灭了。它不缺水干旱,10月份南美关注CONAB(CONAB就是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国家粮食局,中储粮和中粮集团的一个合体,所以主要还是看CONAB数据)CONAB数据很好看。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针对于美国农业部的面积调查,它也是基于各个州统计的数据来做,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看82.2还是82.5哪个更合理。我们把它细分到各个州,看它的面积增减,看是高单产州还是低单产州,我们对于面积的判断其实有一个明显化。这些数据其实都是公开数据,我希望数据一定做到细节,做到每一个州。我最熟悉的是爱荷华。如果爱荷华减十五万英亩的面积,那他对于整个美国总产量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威斯康辛。为什么?因为它的单产往高了说就47-48,爱荷华单产是55,所以我们当时看这个面积增减。从意向调查来讲,和中国农民一样,美国农民也是爱高单产的。土地价值重新评估,就是种地这事要赔。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我们看这个大豆和玉米之间竞争关系除了一个比价关系的角度之外。还有一个湿春的问题,如果是湿春的话,那么玉米播不下去,就有一部分面积转大豆,干春的话那没有问题,玉米播种比较顺利的话,大豆也不会拿走很多面积。
 
  关于种植进度这件事,如果大家投资公司有条件的话,这个一定要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在生长季节的数据。按目前的这个种植进度,你就看到5月15号就可以。因为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讲,北半球从5月15号到6月上旬种植概率是非常低的。这个可能还要有一些天气方面的跟踪,我个人是跟了三家气象报告,然后每一年再做回归,再去做选择。我的经验就是看5月15号的种植进度,如果5月15号的种植进度在65%以上,那么基本上,美国玉米的面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它应该是从大豆那里去拿更多面积。5月15号如果在65%以上,那玉米一定是高产,这个概率是很高的,这个概率可能比希拉里当美国总统还要高一点。
 
  那我们现在来看美国整个种植收益的一个比较问题,这就是一个关于节奏的问题。我这个表只做到2月25号,因为它的调查截止日就到15号,它的种植意向调查就已经结束了。它实际上从2月15号到3月15号,这一个月,它是收集的时间,就等于说,基础数据在各州的农业部门已经收集完了,农民报给国家已经报完了。这个2月15号到3月15号是美国农业部,通过各个州把这个数据收集上来,然后做整理,最后再做测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这个大豆玉米质量关系我们一般看到2月15号。所以我们怎么判断6月底这个报告?3月15号如果爱荷华和伊利诺伊和内布拉斯加这三个州按照55的单产,那么价格当时3月1号之前的价格的是多少,是8.7,按这样比较起来,确实是,大豆价格收益更高些。如果要放在3月31号,按目前的比价关系在2.8的时候,大豆收益更高。大豆的收益这么高,为什么当时没有玉米的面积转播到大豆上?我认为这是一个调查结构的问题,你说的这是一个和意向调查有关的,它实际种植的时候是和6月份报告有关系的。所以之前总讲错配,我们在价格和平衡表去判断的时候也不能出现错配,包括我们国内一些比较著名的头寸可能也犯了一些这样的问题,所以说我帮他们去做这个头寸回归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一个点,他们错配,没有搞清楚,所以这个细节还是很重要的。
 
  时间关系我就说一个结果,6月底这个面积增幅可能就会比较有限,估计可能也就是8300-8400,从厄尔尼诺来讲是这样的,今年是最长时间的厄尔尼诺,越强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越严重,拉尼娜现象导致北半球干旱。为什么我们说对玉米会有影响,因为我们预测的拉尼娜出现的时间大概是7月下旬,到7月15号美国玉米的受粉灌浆期就已经过去了,对产量的正真形成期没有什么影响,主要影响是大豆。这个是要有一定的判定基础,转基因种子,它的单产到底是稳定还是不稳定,它主要还是受天气的影响,转基因不转基因对单产影响跟天气的抵抗力不一样,这是一个规律性问题。
 
  大豆单产在逐渐的调整,在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46),最终它的期货库存会到200,如果说45.5,包括可能会更低。如果拉尼娜真的出现,不管概率有多低,天气干旱,那么单产下滑。天气正常的情况的下,我们出现一个比较合理的单产,在面积恒定的情况下,出现一个比较高的单产,我个人看,从目前这个11.5到12.5的区间,下落到10块左右的区间,那么在这样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能大豆测试价格要在9块到9块5的区间。9块和9块5后面是有关系的,后面的豆粕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面积增长到8300,也同样出现天气原因的话,它单产回落,即便产量增到8300或者8400,如果单产出现了一个45的情况或者44的情况,那么同样会出现一个比较低的库存消费比。在拉尼娜出现的情况下,美豆还是要测试一下。这个主要还是要看天气预报的,就是说这个中间的逻辑可以帮我们判断,我们不用去猜天气是好还是坏,天气到底影响不影响单产,我们掌握这个逻辑。如果说它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逻辑走,然后再去做自己的头寸配置。
 
  从植物的角度来讲,旧季消费应该还是偏紧的。从新季的消费来讲呢,生物柴油的增量是比较关键的。目前生物柴油整个使用上来说比较稳定,从国际消费上来讲,分这么几个国家:执行力最强的巴西在生柴上使用可能不会增大;印尼的执行力是很差的,长期关注印尼的生柴的政策,它这个执行力和中国根本没有办法比的,前前后后应该公布了7次的生物柴油的预期配比的数量和使用数量,没有一次是实现的。
 
  植物油需求要关注三个原来是相对贫困的国家:印度,孟加拉还有巴基斯坦这三个国家的植物油的食用消费。目前印度经济落后我们十几年,我国目前的植物油人均消费23-24,印度可能还不到15。如果印度人均消费如果增一公斤的话,对于全球整个油脂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带动。关注一下南亚的食用油的消费水平,印度消费肯定是靠谱,因为生活条件水平好了,副食的消费需求越高。预测中国植物油消费3.5%到4%这么一个水平。这是美国农业部做的一个基线报告和我们自己中国农业部做的一个长期的基线报告,我个人我这张图是打一个问号的。15年到16年,我可以很确认的告诉大家没有这么悲观。整个总需求,我个人数据是7%~10%。16年到17年可能处于一个要涨的一个过程,这个我可能要打一个问号,包括对植物油的需求,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就油的品种结构而言,国际市场主要看棕榈油。棕榈油就是看进口利润什么时候打开,进口利润打开之后我们国内消费增一点,然后目前的库存再增一些,然后目前棕榈油现货的高基差我们要回归一些,这个主要是九一(合约)的问题。现在看九一的机会可能不是特别好,但是临界线或割月的时候,如果可以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我认为目前400-600之间的棕榈油现货的基差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说它整体的消费需要耗库存的一个恢复的问题,那么9月的价格一定不是现在的价格,九一(合约)之间的价差应该会有影响。
 
  中国进行供给侧的改革,大豆继续实行目标价格,不光玉米去库存,大豆也有去库存的过程,我们库里面还有600万吨临储大豆。临储大豆上市后,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影响豆粕价格。从大豆压榨的角度和供应链的角度来讲,它更容易引起价格、需求和供给之间有一个错配。只要供应链、单产、阿根廷出口中有变化,那么价格就一定发生波动。而并不是说单纯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更多是供应链上有问题。针对油厂的人,我们的加工成本是120块钱到150块钱。最好的时候的利润,超过加工成本的都很少,所以说大豆加工是一个低于附加值的一个产业,而且科技水平并不是很高。
 
  这个是新季平衡表,新季平衡表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在东北地区有多少玉米种植面积转为大豆,这取决于种植收益和种植习惯;第二就是进口量,我们的进口量是8500的一个水平。为什么从2015年到16年的豆粕需求放到这么高,首先就是猪的存栏,对这个大麦需求肯定是好的,再有一个就是1-3月份菜粕供应少了,棉粕的供应也少了,1-3月份是豆粕对于其他杂粕的替代过程。受DDGS进口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就替代DDGS的问题。我们看数据总量可能没有达到,但来源结构的变化使得豆粕的需求比较好,豆粕从蛋白质来讲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一个品种。
 
  豆粕和菜粕的价差的问题, 9月的豆菜粕价差和中国的政策有关系。9月进口菜籽出现杂质问题导致整个菜粕的供应量减少。目前尽管统计局的数据还是在一千两三百万吨菜籽的产量,但实际产量就四百万吨水平,比上一减少大概30%。上一年我个人数据是550万吨,新季的是是420万吨。目前我们国内主要是小扎菜籽的压榨,小扎菜籽都是小作坊。收购时不能一次性把所有菜籽收上来,收购期长。原来菜籽5月份6月份下市之后,两三个月可能压榨就完了,然后菜粕就供应市场了。但今年不一样,小作坊导致菜粕的上市供应的节奏会放慢,期间空缺出来的需求也是豆粕来补充的。
 
  目前在猪的饲料里蛋白的配比是26%-28%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目前这个比例不太容易向上拉。猪的价格下跌,其实对蛋白还是有需求的,只有存栏下降的时候才会对蛋白的需求有影响。从今年3月份到明年的2月份,猪肉的供应量会跟上来。供应量上来之后,养殖利润就变少了,还会用那么多优质的饲料来源吗?这一定是打一个问号的。
 
  在每一个新旧合约上市的时候,上架的价格是很重要的,而且尤其是新旧年度,由于供需状况不同,或者是受国家政策影响,这两个上架价格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看的就是新旧合约上市的时候,这个不适用于5月份,它只适用于9月份。15到16年份蛋白使用有可能非常好,但是16年度可能要降下来,这样会影响1709合约的走势,那么1709合约和谁比较,和1701比,这个窗口期可能大概有两个月时间。每一年如果说上下年度的蛋白出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九的这个价差都是有故事可以讲的,可以有操作空间。
 
  中国人点价点的少,又出现2014年逼仓的情况,但是2014年逼仓是豆粕高位,买大豆的时候是豆粕价格是高位,等到大豆运到中国的时候,豆粕价格又跌下来了。2014年出现这种情况是对产业是一种损害,包括对投资人也损害,因为它有时间错配,就相当于我买一个高价原料最后低价卖产品。今年3月份,国内豆粕价格一定不会低于3500,若以高的价格买原料不一定会发生亏损,决定是以什么价格卖产品。另外,采购大豆当时巴西的升贴水只有70美分到90美分的成交,现在升贴水是一百多,相当于我们还让出来将近8毛钱的贴水利润,而其实我高价点价并不是什么问题。所以是不是逼仓,最终会导致我们产业有哪些变化,我觉得在不同的时间要不同的去对待。尽管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大豆到港的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豆粕的价格有比较大的跌幅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消费(低迷)。美盘涨价,因为大家都不愁销。
 
  5月底的时候,我又调查了一份豆粕渠道库存,库存很多,存货的物理周期也在增加,原来可能3-5天,现在可能7-10天。等于说渠道又满了,蓄水池的功能又出现了。所以尽管道理是超涨大豆,开工率也不算低,但在涨价和消费比较好的情况下,其实豆粕的市场还好,没有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说下油脂,今年,乃至2016年/17年,平衡表角度最重要的是把菜油的情况搞清楚,菜油的情况搞清楚了,未来油脂我们会发现很多机会。那从我个人测算来看,5到7月份,菜油替代豆油至少70万吨,豆油产重380,需求只有300-320,豆油库存至少增60万吨。但是,这是一个理论计算值。实际上在2010到11年的时候,当时菜油也拍卖,出现和今年类似情况,平水,甚至还有贴水情况。但当时我们在10到11年的油脂的平衡表的时候我们发现,当时增重很大,但是经过我们测算,达到了7%或者8%这个水平,高的时候还有9%,最后我们发现菜油是不是真的替代豆油去消费。当时的菜油,我们国家还有地储和央储的轮换,有多少油然后拉倒西北做央储的轮换,有多少油成为渠道的库存了,这个量是没有办法统计的。所以说我们今年来看菜油,对比10年和11年,如果说2015年到16年,我们把菜油放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会形成这些渠道库存,那这些库存会在2016年到17年放出来,所以16到17年的增速可能会到1%-20%,但是我们正常消费增速还是在3.5%到4%。这就是菜油和豆油和棕榈油之间价格的一个合适回归,到底是1705回归还是1709回归,就决定与这部分渠道库存和变成终端消费的产品库存它什么时候释放出来。如果说释放的早,1705菜豆的价格马上就回归正轨。什么时候释放决定做1705还是1709,当然这个中间肯定会有跟多影响因素。从基本面角度,什么时候菜油把去库存的这件事完成了,什么时候菜豆就回归正轨了。平衡表当中去找操作机会,这是一个节奏的问题。
 
  说一下趋势观点,一个就是油脂价差的回归,也要看结构,不是每个合约都是适合的,第二个就是棕榈油与菜油高基差回落,400-600的基差到8月底交割的时候,我相信高基差不会存在;再有1月榨利问题,进口大豆成本倒逼1月榨利的提高,也就是买入一月的油和粕。最后感谢大家,希望南华,希望在座的各位都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谢谢大家!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