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看清农产品“多了”还是“少了”

2016-07-18
摘要:

  ——首期农产品供需月度分析报告出炉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提示:7月11日,农业部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了《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 [详细]

  ——首期农产品供需月度分析报告出炉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提示:7月11日,农业部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了《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7月)》,这是我国首次以供需平衡表的方式发布农产品供需月度分析报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对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油、食糖等5个产品的供需形势结合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近日发布的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casde)具体内容由农业部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为主要支撑的分品种“供需形势分析评估组”完成。除了本次发布之外,2016年《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还将在8月8日、9月12日、10月10日、11月7日和12月5日发布。
 
  这意味着,我国正在形成以供需平衡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和发布制度。农产品的供需平衡表是什么,怎么读,为什么一张表就可以带我们看清市场上的农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部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的相关专家。
 
  农产品供需平衡表是什么
 
  农产品供需平衡表是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引导大宗农产品市场运行、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的重要工具,主要是以供需平衡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农产品生产、消费、进出口、库存等市场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一般以年为单位、按月进行动态更新,反映过去、当前、未来农产品总体供需形势,为农业生产、加工、贸易等市场主体经营和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参考。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一张表,告诉市场农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以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目前,美国农业部每月发布《世界农产品供需评估报告》(WorldAgriculturalSupplyandDe-mandEstimates,简称WASDE),是“美国版”的农产品供需平衡表,迄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对美国国内和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运行影响显著,已经成为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风向标,奠定了美国对外农产品贸易主导权、国内供需调控主动权、全球市场话语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航灯,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农业管理方式。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建立以农产品供需平衡表为基础的农业信息分析和发布制度,有利于支撑政府部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有利于通过权威的供需信息引导生产决策和市场预期,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这张平衡表是如何生成的
 
  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CASDE)第1期包括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5种大宗农产品的供需平衡表及文字说明,由农业部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为主要支撑的“供需形势分析评估组”完成,于2016年7月11日对外发布。供需平衡表以“期初库存+产量+进口量=国内消费量+出口量+期末库存”为基本依据(粮油库存以结余变化表示),包括2014/15、2015/16、2016/17三个市场年度。
 
  每月初由各品种的首席分析师利用中国农产品供需模型系统(CAPEs)生成基准平衡表,然后通过开放会商,综合行业协会、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各方专家观点,最后通过固定时间的闭门会商(Lock-up),组织农业生产、气象、遥感等方面的专家研讨形成平衡表终稿,并由专家签字确认的方式,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服务版)公开发布。由于高度的市场敏感性,CASDE报告的闭门会商在一个全封闭会议室——中国农业信息会商发布室进行,参加会商人员须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在屏蔽柜中进行存放,待所有品种供需平衡表会商完毕且在线发布后方可离开。
 
  目前,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已经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形成了发布时间固定、发布平台固定、发布口径固定的模式,让各类市场主体第一时间获得国内外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进出口、价格等市场信息。每月供需平衡表发布后,首席分析师还将针对本品种供需平衡表的重点数据进行解读,供市场主体参考。
 
  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虽然出发点是为引导农业生产和市场,也希望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需指出的是,报告是专家团队研究预测成果,以专家名义公开发布,不作为任何主体投资或经营的直接依据。如参考引用,不承担相关责任。
 
  7月份平衡表传达了什么市场信息
 
  7月份秋粮、棉花、糖料等农产品已经播种,市场关注的重点是新年度供需,即2016/17年度在田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和消费量情况、期末库存变化情况等。因此,平衡表重点对新年度进行预测。2016/17年度,玉米产量调减、消费调整、期末结余变化明显减少;大豆产量调增、价格重心上移;棉花面积继续调减、期末库存下降;油菜籽生产仍将缩减、花生油产量有望增加;食糖面积基本持平、食糖产量有望增长。
 
  玉米
 
  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玉米播种面积比上年度减少2091千公顷;今年玉米长势总体好于上年,受玉米播种面积调减较多影响,预计2016/1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将达到2.14亿吨,比上年度减少1041万吨。预计2016/17年度中国玉米消费量将达到2.06亿吨,较上年度调增1373万吨,期末结余变化预计为949万吨,比上年度调减2651万吨;预计2016/17年度中国玉米产区批发均价将进一步下调至每吨1550~1750元,中间值比2015/16年度低200元左右。(玉米市场年度为当年10月至下年9月。)
 
  大豆
 
  本月预测,2016/17年度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度增加566千公顷,总产量将达到1276万吨;大豆进口量将达到85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4万吨,消费量将接近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58万吨。预计2016/17年度进口大豆到岸税后均价为每吨3100~3300元,中间值较上年度提高175元;2016/17年度国内大豆增产,同时需求也稳定增加,国产大豆价格重心将上移,预计销区平均价为每吨4350~4550元,中间值较上年度提高75元。(大豆市场年度为当年10月至下年9月。)
 
  食糖
 
  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糖料播种面积达到1433千公顷。预计2016/17年度产糖率将有所提升,食糖产量将达到99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20万吨。预期糖价走高将抑制食糖消费增长,中国食糖消费量保持在1530万吨。2016/17年度全球食糖仍产不足需,国际糖价有走高趋势,将对我国食糖进口增长产生抑制作用,综合判断,2016/17年度中国食糖进口量350万吨,维持上年度水平。受供需基本面影响,预计2016/17年度中国国内食糖年度均价将调增至每吨5600~6400元,中间值比上年度提高450元。(食糖市场年度为当年10月至下年9月。)以上图表及文字整理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食用油
 
  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冬油菜种植面积仍将呈减少趋势,大豆进口仍将保持高位,中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预计为253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1万吨。其中,豆油产量预计为1515万吨;菜籽油产量预计为525万吨;花生油产量预计为308万吨。同时,2016/17年度,食用植物油进口量预计为527万吨,消费量缓慢增加至3138万吨;国产菜籽油价格区间预计为每吨6000~6500元,比上年调高100元左右。(食用植物油市场年度为当年10月至下年9月。)
 
  棉花
 
  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棉花播种面积预计为3100千公顷,比上年度调减333千公顷;预计2016/17年度棉花单产每公顷1510公斤,比上年度略降0.3%。受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影响,预计2016/17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为463万吨;棉花进口量预计为93万吨;棉花消费量预计为712万吨;期末库存降至1009万吨。受当期供给减少影响,预计2016/17年度中国312b级棉花价格每吨将在12500至14500元区间波动,比上年度有所回升。(棉花市场年度为当年9月至下年8月。)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