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未来推行价格与补贴分开

2015-11-04
摘要:

  一财网 邵海鹏  中国的粮食形势非常复杂,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处理起来不能简单化。11月4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 [详细]

  一财网 邵海鹏
 
  中国的粮食形势非常复杂,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处理起来不能简单化。11月4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如此称。
 
  从表面上来看,当前中国存在三个数量的不断增长。一是国内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二是从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的粮食数量在不断增长;三是目前的粮食库存在不断增长。出现这种情况,陈锡文概括为,一是国内农业自身竞争力不足;二是农业保护政策使得粮价不断走高;三是国际粮价在不断下跌;四是全球海运价格大幅度下跌;五是人民币坚挺,与进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之前相比,升值28%左右。
 
  陈锡文认为,这其中当然有自己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但更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自从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影响延续到2010年以后,全球出现了对大宗产品需求的疲软,除了像农产品之外,也包括能源产品、矿产品,都出现了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和2011年相比,目前的国际市场三大主粮的粮价下跌40%~50%。
 
  面对这样的问题,陈锡文表示,要处理也不能简单化。这两年,在小麦、稻谷、玉米三个主粮上的基本政策是,小麦和稻谷在已经实行最低价的地方维持价格水平不变,2015年实行的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没有提升,2016年正在研究过程当中。今年执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地区,下调临时收储价格,在整个市场上,没有执行的地区,市场价格也在下跌。但是应该看到,不论是政府宣布的今年1块钱的临储价,还是当前的市场价格,仍然是高于国际市场的。
 
  为什么今年要降低玉米的临储价?陈锡文称,这也是考虑到当前粮价的复杂情况,不能让种粮农民太吃亏,要注意保障他们的利益,下一步还要继续往前推进,原则是使得价格和补贴能够分开。现在不论是最低价,还是临储价,一定程度上,都是把价格和补贴合在一起。
 
  他解释说,未来趋势是“价补”分开,价格的形成机制是贴近市场,注意保护农民的合理利益。把改革和补贴分开之后就可以激活市场,农民按市场价卖粮,经营主体按市场价收粮,这样就把粮食市场搞活了。如果市价过低,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政策,直接补贴农民,但是和价格分开。
 
  将来是否会废除临时收储政策?陈锡文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说,那要看时间。至少现在还没有说废除,即使将来不再执行,也一定会考虑兼顾两方面的利益,即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价格贴近市场,让市场发挥作用,同时还要考虑保全农民的利益。
 
  3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到“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也就意味着,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乃至更长的时间中,临时收储制度仍要不断“完善”。不过,上个月国家发布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农产品领域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在此背景下,有关收储制度的表述显得意义非凡。
 
  就收储制度来看,建议稿明确“重要农产品”,并不是指所有农产品。那么哪些可以归类到“重要农产品”行列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王钰鑫博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继续执行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稻谷、小麦等可以被视为“重要农产品”。
 
  本报记者追问是否包括玉米,陈锡文说,当然包括,因为它是三大主粮之一。
 
  至于从2014年以来棉花、大豆试点的目标价格政策,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试点已经一年多了,试点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棉花价格已经回归到市场均衡价格,挡住了国外棉花大量进口,新疆棉纺工业原料成本下降,棉纺工业投资非常活跃。这个改革既促进了棉花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农民又因为价补分开,种棉花的基本收益也得到保障。
 
  不过,这一政策现在还需要继续完善。韩俊称,正在探索进一步完善补贴的办法。至于今后是否会推向主粮,他认为,稻谷小麦仍在搞最低收购价,玉米还正在研究。但已经是市场取向,保护农民利益。
 
  今年9月,玉米临储价格下调,未来是否会执行目标价格政策呢?韩俊回应称,这个问题很复杂,还在研究,是不是搞目标价格,大家看法都不一致。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