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亿亩油菜花开,菜油哪去了

2015-03-15
摘要:

  长江商报消息 见习记者 陈妮希 实习生 杨玲玲发自荆门阳春三月,油菜花又开了,城市周边、田间垄上,都变成一片金黄。  花开完后 [详细]

  长江商报消息 见习记者 陈妮希 实习生 杨玲玲发自荆门阳春三月,油菜花又开了,城市周边、田间垄上,都变成一片金黄。
 
 
  花开完后,新榨的菜籽油即将上市。可是,这种承载着上一辈人舌尖上的记忆的“黑乎乎”的油,在今天的商店超市却遍寻不着,人们想吃菜籽油,只能自己下乡到村民小作坊买。
 
  我国是油菜种植大国,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2014年世界油菜总收获面积为54198万亩,中国占五分之一以上,预计为11250万亩。然而,尽管油菜种植区遍布大江南北,中国仍然是油菜籽的最大进口国,2014年进口量为375万吨,占世界市场的28.4%。
 
  花谢之后,油菜籽榨的油去哪了?
 
  A商超菜籽油不足10%
 
  “现在超市里的菜籽油很少,味道颜色也和以前有区别,想买到记忆中地道的菜籽油,只能去江夏、黄陂的小作坊。”一位武汉市民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近年来,各种色拉油、调和油等食用油品种攻占了绝大部分食用油市场。记者走访武汉市多家超市食用油专区发现,食用油货架上以大豆油、调和油、玉米油等为主,也有部分超市将茶油、橄榄油等一些价格相对昂贵的油放在显眼位置。而菜籽油这种传统食用油被摆放在角落、靠边或靠下的位置,并且数量很少,在超市的食用油区里不足10%,有的小超市干脆没有菜籽油。
 
  “现在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有了改变,大多数人会选择一些比较平价的大豆油,或者玉米油等,再加上很多调和油里面也添加了菜籽油的成分,适合现在的大众均衡保健理念,所以来超市点名买菜籽油的人不多,因此,进货的种类和数量也就比原来要少些。”武汉市武昌区一家中百超市的食用油营销专员张女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报料,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高端茶油、橄榄油其实也是菜籽油勾兑出来的,“因为我国菜籽油的整体品质相对于其他植物油而言,算是营养价值高、口感不错,生产价格也相对合理的。这样一来就有部分高端生产厂家将菜籽油大批量够买用来勾兑成产量低且价格高昂的高端食用油,因此流向市场的菜籽油产量就更少了。”
 
  B无色无味的还是菜籽油吗?
 
  “以前的油放在锅里加热一下会起泡泡,不管是闻起来还是吃起来都有其特有的味道,但是现在市场上卖的菜籽油放在锅里加热不冒泡了,味道也没有了。”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被誉为“中国菜籽油之乡”,长年坚持食用菜籽油的沙洋县村民李姐见证了市场上菜籽油的变化。
 
  相对于以前黑乎乎的带有特殊香味的菜籽油,现在市场上的菜籽油怎么都变了样?
 
  “并不是菜籽油的品质有问题,而是菜籽油加工技术逐步成熟的结果。”武汉市一位从事研发油脂生物科技多年的洪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菜籽油是有级别之分的,“一级菜籽油就是经过现代工艺提炼之后,符合现代食用油的要求,无色无味。而四级菜籽油则保留原始的炼油工艺,维持了传统的风味。”
 
  以沙洋县为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菜籽加工设备、技术相当落后,没有精炼工艺,所以看起来黑乎乎的。”湖北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正林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注重油脂安全,研究杂交油菜,逐步降低油菜籽中的“硫甙、芥酸”含量,打造成今天的“低硫甙、低芥酸”油菜籽,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双低油菜。它的大面积投产种植改变了我国传统菜籽油的原始风貌和特点。
 
  无色无味的菜籽油营养价值和油的纯度是否不如以前?洪先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虽然杂交油菜通过深加工处理改变了产品的外观,但是菜籽油的营养价值还是保留下来了,和过去基本上一样,可以放心使用。”
 
  C菜籽油去哪了?
 
  2014年,我国油菜收获面积预计为11250万亩(USDA统计数据),比2013年增加0.67%;全国油菜籽总产量达1470万吨,比2013年增加3.5%。此外,据湖北省农业部门调查,2014年湖北省油菜夏收面积预计1873.05万亩,比上年增加33.6万亩;总产258.2万吨,增加7.4万吨;总产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
 
  那么,这么多的菜籽油都去哪了?
 
  “农民自留、小作坊直接对消费者售卖或者跟企业签单销售,让我国原本就不够吃的菜籽油面向市场的产量就更少了。”洪先生表示,“目前,我国的菜籽油市场主要分为小包装产品和大包装产品,小包装产品直接由企业收购,对应商超,另一种大众包装油,主要是被一些会使用到它的企业按吨进行大批量购买。”
 
  像老干妈等酱料公司以及生产火锅底料、酱料的调味公司,产品往往需要菜籽油调味,其就会选择跟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合作,每年签下近千吨菜籽油需求合约,导致我国菜籽油在市场的供应量有限,消费者见到的种类也就更少了。
 
  D大部分菜籽油被国家收储
 
  除了与企业签单及少量销售,还有大部分的菜籽油被国家临时储备收购。龚正林告诉记者:“国家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对油菜籽(油)实行保护价收购,委托中央储备粮总公司向具备条件的油脂加工企业分配临储计划,委托油企收购生产加工储备,实事求是地说,每年我们生产的菜籽油除了极少部分农民自留以外,大部分由国家收储,少量由企业自主收购加工销售。”
 
  中储粮总公司为国家临时收储执行主体,2014年,国家确定湖北参与油菜籽临时收储的委托收购企业73家,委托加工企业72家。收储之后的菜籽油流向何处?
 
  “最终还是依次投放到市场用来稳定菜籽油价格。”洪先生表示,近几年,国家临储的菜籽油基本没有出库,国家收储菜籽油主要是为了起到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在国际菜籽油价格出现动荡时,可以及时稳住市场。
 
  国家的临储政策,保护了农民利益,不过,按照保护价收购的国内菜籽油的生产成本却远远高于国外油脂价格,2014年,国内菜籽油的生产成本大约在10500元/吨,而国际市场菜籽油价格大约在5800-6300元/吨,产销严重倒挂,导致国家近年来收储的菜籽油无法参与市场流通,而价格低廉的进口菜籽油涌入国内,挤占市场。
 
  E菜籽油的“尴尬期”
 
  然而,即使是国家临储,其收储量也并不算多。尤其是去年,湖北、四川等12个油菜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夏季油菜籽349万吨,同比下降43.34%。其中,临时存储油菜籽收购量为215万吨,同比下降为52.33%。
 
  收储量减少,最直接原因是油菜种植面积减少,导致总产量减少。龚正林分析,我国油菜种植还是分散分户种植,没有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水平相对不高。
 
  此外,收储量下降,跟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降低也有关系。武汉中油宏大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徐华介绍,“单就追求经济效益来说,种植油菜远不及小麦划算。”
 
  据介绍,每年10月是油菜的种植季节,与小麦几乎同时,因此两种作物具有竞争性。徐华介绍,小麦每亩净收益有400-500元,而油菜每亩净收益大概只有200-300元,“农民种植油菜,除了自己吃,剩下的部分也卖不了多少钱”。
 
  “我国的菜籽油现在还在一个‘尴尬期’里,现有的大型油企在菜籽油项目上大多是亏本状态。”洪先生表示,“菜籽油跟茶油和大豆油相比,如果想往高端市场发展,它的产油量比茶油高很多倍,市场供应量大,价格上不去;如果作为大众油种,又敌不过大豆等的产油量,价格没对手低,市场也就很难打开了。”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