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遭遇“三座大山”, 一半没卖出去

2015-05-05
摘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这个价格再持续,今年大豆种植就会出问题。忧心忡忡的,不仅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工作人员。该协会的消息群里,来 [详细]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这个价格再持续,今年大豆种植就会出问题。”忧心忡忡的,不仅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工作人员。该协会的消息群里,来自种植户、加工企业、粮商各个阶层的声音嘈杂中带着焦虑——截至目前,龙江大豆的总销量仅占总产量的五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销售量意味着至少有一半的大豆销售要出现问题了——按照国家最新政策,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工作截止日期是今年3月底,也就是说,农户手中3月底前没有销售的大豆,将不能享受到国家补贴政策。
 
  根据这个政策,国家改变了以往销售直补的做法,而是设定采集期,采集期内全省大豆享受差额补贴: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差额补贴价标准,国家不启动补贴,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差额补贴价标准,国家按每斤2.4元的标准将市场价差补贴给农民。
 
  这意味着,没有卖出的大豆,得不到补贴,而这些损失,都将由豆农自行承担。
 
  一半都没卖出去
 
  2014年春,国家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黑龙江省的大豆目标价格定为每斤2.4元。但是2014年秋季大豆开秤以来,大豆价格却一路走低,豆农纷纷捂豆惜售。为什么在有目标价格托市的情况下,大豆价格却一路走低?这种背景下,农民捂豆惜售意味着什么?
 
  根据测算,2014年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约为350万吨。每斤大豆平均成本在2.2-2.3元之间。“如果按照国家政策,豆农实现微利是可以的。”黑龙江省金泉集团董事长金海龙认为,国家现行差额补贴政策,改变了以往补贴政策的盲目性,因此,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但是很多农民并不知道这个政策到底意味着什么。”金海龙认为,这是造成当下农民捂豆惜售现象的首要原因。
 
  据金海龙介绍,总体来看,2014年收购季,三江平原地区的大豆基本上开秤就是每斤1.9元,而绝大多数农户都是在每斤1.75元到1.83元这个区间成交。但到了今年,大豆价格掉头直下,4月初,每斤成交价能到1.6元就已经是一大关口。“前几年大豆价格是在每斤2.2元左右,去年一开秤就是每斤1.9元,之后一路都跌,这么低的价格,注定是赔钱,农民没有议价能力,只能捂着,可如今市场现实却是越捂越低。”
 
  综合各方信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全省捂豆惜售的豆农不在少数,根据之前测算,2014年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为350万吨,目前黑龙江省大豆销售量或不足产量一半。
 
  黑龙江大豆面临三重压力
 
  据介绍,黑龙江省今年1月正式实行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按照这个政策,无论销售多低的价格,农民都可以每斤2.4元补贴标准拿到差额补贴,注定国家给兜底的政策之下,黑龙江的农民还要捂豆惜售,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恐怕是豆农恐慌心理的另一个表达——去年开秤大豆价格就不断走低,很多豆农虽然知道了大豆新政,但是过低价格让他们幻想还会有国家临储“兜底”。这种政策的盲目期盼,导致豆农幻想政府最终会救市托底。
 
  根据以往经验,黑龙江大豆最终销售价平均在1.75-1.9元/斤之间,而今市场价格已低至1.6元/斤,这已经严重超出了农户心理承受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2014年由于卢布汇率走低,去年入冬以来,黑龙江人在俄罗斯大量种植的大豆开始“返乡”,这些大批量的大豆,都是通过黑龙江的口岸运进中国市场,严重冲击了黑龙江省内大豆市场。根据综合因素测算,返乡的俄粮中,各项成本相加,普遍在1.65-1.75元/斤之间。托底的俄豆成为黑龙江大豆的噩梦。
 
  与此同时,我国南方口岸进口的美洲大豆存在低价倾销的现象。根据测算,2014年每吨大豆到岸价格为3400元,这种低价倾销使得黑龙江虽然作为大豆产区,但是原料产区价格反比销售区高,省内油脂厂在竞争中根本不是沿海加工企业的对手。根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统计,2014年10月至今,黑龙江省内开工的油脂企业仅有九三、益海嘉里、恒大粮油、明达油脂、哈高科等7家企业,不足全省内加工企业产能总量的一成。而这些企业,在沿海地区都有加工厂,采购黑龙江本地原料,是按照沿海地区价格统一制定的,但原料产地价格高于加工地,自然会导致企业不购买黑龙江大豆。
 
  三重压力下,豆农捂豆惜售,市场冲击下,企业积极性不高和豆农的观望等价等多重因素导致全省大豆销售仅五成。
 
  新政效应未能凸显
 
  其实大豆目标价格的意义在于给农民一个保底价,减少较便宜的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冲击。而大豆目标价格的确定是从每年大豆集中上市的当年10月至次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粮食局等部门共同监测的。并且实行的是一省一价,即市场价格按监测的全省平均价格水平核定——一句话,捂豆惜售的豆农还没明白新政策含义。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秘书长王小语告诉记者:“豆农惜售,以为会‘憋’出高价,或者是出于惯性,误以为国家临储还会继续收购大豆,这一方面是由于豆农对新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是他们忽略了采集期是到3月为止。也就是说如果在采集期内全省大豆平均价格是每斤1.7元,那么销售大豆的豆农就会按每斤2.4元的标准拿到每斤0.7元的差额补贴。而到了4月,大豆销售价格即使再低,也不会影响我省大豆的平均价格,如果亏钱,只能由豆农自己承担。”
 
  这就是大豆协会群里众人担忧问题——大豆价格走低,伤了豆农,在2014年刚刚出现的大豆种植面积首现恢复性增长的势头,在今年还能否继续?
 
  其实,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的目的是要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行政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目的是在保障农民利益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价格交由市场决定,以促进产业上下游的协调发展。但因为豆农的理解偏差似乎使得刚刚实行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难以发挥良好的初衷。
 
  如何扭转形势,让政策效应凸显?黑龙江大豆协会有关人士提出两点建议:一,全省均价采集延期,给尚未销售完毕的豆农以缓冲,避免豆贱伤农。二,提早公布2015年的大豆目标价格,稳定农民种植大豆信心。
 
  王小语解释说,首先,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的初衷非常好,受到农民的欢迎,但由于是第一年实行,很多人未搞清楚状况,导致现在全省大豆仅销售五成,想达到预期效果,适当延期是一个好办法。其次,按照原计划,公布2015年的大豆目标价格的时间是在5月份,但是由于今年大豆价格下降趋势明显,省内很多农民已经弃大豆转玉米。
 
  黑龙江4月开始进入春耕,业内人士提出,应将今年的大豆目标价格尽快公布,稳定农民的种植信心。否则等过了春耕,大豆目标价格的作用就不明显了。而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萎缩,黑龙江作为我国非转基因大豆最后一块净土,能否坚守最后的阵地,风险越来越大了。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