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依旧供大于求,但后市跌势应有所缓解

2013-12-29
摘要:

上海中期 从本年度6月开始,现货成交长期保持平稳清淡的状态,中间环节的贸易商则长期观望,油厂本身的销售压力随之上升,这使豆油价格方面的压力会持续了较长时间。但10月国庆后,由于四季度进入豆油春节备货期... [详细]

上海中期


  从本年度6月开始,现货成交长期保持平稳清淡的状态,中间环节的贸易商则长期观望,油厂本身的销售压力随之上升,这使豆油价格方面的压力会持续了较长时间。但10月国庆后,由于四季度进入豆油春节备货期,节后6800元/吨一线的豆油期价刺激低位买盘。处于四季度较强的备货需求,贸易商大多认为豆油现货价格已经处于低位,开始逐步介入市场。


  12月份,国内进口大豆集中到港,油厂开机率逐步加大,油粕供应压力有所显现,油厂出货意愿强烈,油粕现货价格双双回落。这使高企的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也明显缩窄,目前进口豆榨利已跌至100元/吨一线。同时,根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豆油进口量17.6万吨,棕榈油57万吨,菜油9.3万吨,三大油脂进口量合计高达84万吨,为本年度最高。从船期预估上看,12月份豆、棕油的到港量同样非常大,分别为20万吨和55-60万吨。庞大的国内压榨供应加上增加的进口量,国内油脂市场供应依旧较为充裕。


  与不断增长的供应相比,油脂需求却明显不及预期。元旦临近,双节前油脂的备货高峰已过,且受国八条的影响,2013年的年末节日效应更加淡化,油脂需求趋于回落。综上,油脂市场利多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压制油脂价格,去库存进程毫无征兆。当然,尽管备货高峰已过,但由于双节的时间跨度较长,至春节还有一月有余,因此下游逢低仍有一定备货需求,市场大幅下跌的空间也不太大,现货的抗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传导至期货。


  就油粕比来说,油粕强弱关系尚未根本转变,进口大豆的集中到港和年末油脂消费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导致油粕比价11月底开始再度呈压下行,整体上油粕比仍处于震荡寻底阶段。上周油粕比价跌穿10月反弹节点并创下新低,就基本面来看,油粕强弱分化尚未有超过10月份的豆粕结构性供需失衡的基本面支撑,豆油需求也较10月份相对旺盛,故料油粕比价继续向下打开下方空间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从油粕比上看,在南美完成增产兑现前,豆油跌势应暂时有所缓解。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