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驱动,转基因"油"击国储库

2013-10-28
摘要:

转基因大豆油占比约80%,非转基因菜油占比约6成;转基因产品难验证,调和油成分标注不规范 稿源:[南方都市报] 昨日,有消息指,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油“污染”,并可能让部分... [详细]

转基因大豆油占比约80%,非转基因菜油占比约6成;转基因产品难验证,调和油成分标注不规范


  稿源:[南方都市报]


  昨日,有消息指,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油“污染”,并可能让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用混入转基因菜油的国产菜油生产所谓的“非转基因”小包装菜籽油牟利。


  尽管转基因的大豆油、菜油在食用油行业大量使用已有多年,但是敏感的转基因字眼还是撩动了大众的神经。与此同时,调和油该如何标识原料配比亦随之热议。南都记者昨日采访获悉,精炼之后,在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油是否为转基因产品非常难检验,标识的可靠性更多依靠企业的自律,同时具体油种的占比也很难测出。而业内人士表示,调和油国标迟迟难以出台,检验方法难以解决正是难题之一。


  标识的可靠性多依靠企业自律


  消息指,由于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大量进口的转基因菜油,一部分流入正规企业用来生产小包装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另一部分流入国储库,混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中形成“污染”。


  “听说有企业这么做,这些传闻流传一阵子了。”昨日,粮油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如此表态,其表示,因为转基因成分主要体现在蛋白质里,如果残留比较少,或者是精炼之后,很难辨别是否为转基因原料。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转基因油料主要是指菜油和大豆油,其中大豆油占比更高。中储粮油脂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介绍,大豆油80%左右都为转基因产品,菜油因为国内西南等地生产较多,国产非转基因菜油大概可以占到6成左右。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转基因检验,除了在菜籽大豆等原料阶段检验,在毛油环节仍可以进行检验。“不过也有所区分,比如菜油做到一级就很难检验,此外,如果是浸出工艺,很难有残留,检验也会有些难度。”


  事实上,接受采访的企业均认为食用油是否为转基因原料在营养和安全上并没有和非转基因产品有区别。主要原因就在于转基因成分存在于蛋白质,食用油则取的是脂肪成分。


  一位食用油企负责人表示,国储库若被转基因“污染”,对于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存在的是道德风险,即企业按照非转基因品类购买的原料,也以此为标识经营,若是在其中检出转基因成分,企业则要承担风险和损失。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成品食用油调和油很难检测其原料比例,只能检测出是否含有,标注比例更多是依靠企业诚信。


  检测难国标难出台


  王庆荣表示,作为市场销售的成品油,的确已经很难检测是否为转基因原料,企业按照转基因管理办法标识要自律,同时公司也会邀请第三方在毛油阶段进行检验。“大企业不会冒险乱标,不确定是否部分地方企业以此谋求利益。”据悉,小包装菜籽油一般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居多,价格比转基因菜籽油贵一些。


  除了是否为转基因,食用油行业一直还面临着调和油成分的标注争议。中储粮的金鼎小包装食用调和油是国内第一家公布配料比例的产品。“现在市场反应挺好的,(销量)逐渐上升”,王庆荣表示,公开的想法是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但不是说里面的就是最好的东西,配方里面也有转基因产品。金鼎公布了所有调和油的配方,比如一款5升的调和油其中进口菜籽油占41 .40%,一款花生油调和油中花生油占比6%,芝麻油1%,剩下的是大豆油。也有“高端”的产品,比如一款3D芥花调和油中有50%的芥花籽油,33.3%的玉米油,16.7%的调和油,5L装价格120元,为非转基因产品。“转基因在学术上不是洪水猛兽。”王庆荣表示,但国内市场看重这一问题。


  不过其他竞争对手并不感冒。金龙鱼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是率先将食用油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深入到脂肪酸领域的企业,公司的产品配方是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实已经对国家公开配方。此外,中粮、鲁花等国内企业都没有标识配方的跟随举动。而在金龙鱼和鲁花的受访人士看来,中储粮此举更多是营销手段。


  王庆荣则认为这需要企业自律,饭店没有要求厨师当面做菜,但是消费者看着炒菜更放心。一位油企人士表示,“调和油也可以分为风味型和功能型,风味型就是为了改善口味,好似巧克力味冰激凌,巧克力不会很多。”至于冠名油种占比偏低的问题,上述企业则表示,调和油绝对不会卖单一油种的价格,价格已经反映了占比偏低体现的价值问题。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吨橄榄油3万元左右,大豆油7000元左右,菜籽油8000元左右,花生油15000元左右,消费者可以根据价格估算,价格低的橄榄调和油,占比肯定低。


  王庆荣则表示,国标没有出台,其实也是纠结于检验方法的问题。12月调和油质量检验的研讨会在深圳召开,如果检验方法解决了,国标出台步伐也会加快。


  怎谋利?


  每吨价差一两千元,托收企业从中牟利


  目前,国产大宗菜籽油市场价约为8820元/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价在7928元/吨,二者市场价差在900元左右。而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菜籽折油价格在10400元/吨,与进口菜油价差2400多元,这对企业来说诱惑实在很大。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


  南都记者王海艳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