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可以考虑把补贴补到终端

2013-10-29
摘要:

近日,有媒体曝出“中储粮国储库流入大量转基因菜油”。中储粮28日晚承认确实有1400多吨转基因菜油流入国储库(见本报10月29日B07版报道)。 [详细]

新文化报


  近日,有媒体曝出“中储粮国储库流入大量转基因菜油”。中储粮28日晚承认确实有1400多吨转基因菜油流入国储库(见本报10月29日B07版报道)。


  关于这则新闻,如果概括昨天的评论内容,可以说是回答了“怎么回事”这个问题,那么另一个亟须回答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怎么办?无可否认,大企业在控制成本和承担风险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和大企业合作不失为一个分担市场风险的办法。可是监督问题也随之而来。据中储粮内部人士介绍:中储粮在每个委托企业处都设有驻库监管员,监管委托企业临储油收购、加工成油、转为储存的整个过程。但由于委托企业本身有自己的商业运作,除了生产临储油之外,还生产菜子油,此生产经营范围不在驻库员监管职责范围之内,部分企业受到进口菜子油成本较低的利益驱动,将进口菜子油混入临储油当中,从而导致问题的发生。


  其实问题还不仅仅来自于托市企业的贪婪以及中储粮存在的腐败,托市收购本身存在的问题在于扭曲了市场价格,陷入大量从国外进口、国内又大量收储的“怪圈”。同时,由于有政策保驾护航,我国的粮食加工企业也渐渐地丧失了市场竞争力。这都成为了临时收储政策的弊病。


  人性的贪婪和对利益的追逐是我们无法杜绝而又难以监控的,也许我们需要思考,是不是换一个替代政策,比如直接补贴农民。当然这不是一种常规补贴,而应该称之为“差价补贴”。不妨看看美国的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政府预先确立可以使农民获得合理收益的目标价格,该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部分,由政府对农民予以补贴。目标价格补贴被看做是对于托市收购的一种重要的“替代政策”。当然,也有人对这些政策的前景表示担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对于目标价格补贴,操作起来还存在难度,比如如何确定农民卖粮数量,现在还缺乏基础数据。尤其在粮食主产区,政策管理水平有限,出现寻租、腐败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全面推行一定要慎重,可以先在一些区域进行试点。”一个好消息是,相关政策改革一直在酝酿当中,目前最有可能获得突破的,便是针对大豆这一品种,实施目标价格补贴。


  尽管在具体执行环节还可能存在难度,不过把补贴补到终端这种理念还是值得思考的,也许我们可以做进一步思考,既然补贴给生产的终端农民可以,那么补贴给消费的终端消费者们是不是也可以呢?我想在很多领域,我们都可以这样去思考一下。比如教育问题。关于教育投入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一方面家长抱怨学校乱收费,而另一方面学校又强调义务教育让自己债台高筑,不收费不行。而我们一直呼吁的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又迟迟难以实现。解决教育问题,4%显然也只是一个底线,我们需要政策更多的倾斜。而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即使教育投入足够了,是不是就能够解决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呢?对于学校来说,更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左手拿补贴,右手拿收费。而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保证这笔经费能有效利用,如何避免使用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甚至是贪污腐败问题。经济学家薛兆丰给出的建议是:把教育资金以“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发给学生,让学生来选择如何花费这笔钱。这不仅减少中间环节,让目标人群直接受益,同时也能促进学校间的竞争。这实际上和目标价格补贴是异曲同工的办法。


  除了粮食、教育,在能源、医疗等诸多领域,其实我们都可以考虑这种模式。甚至在我们大力推广的免费午餐问题上也可以。这段时间以来,不断地传出免费午餐执行不力的新闻,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把钱直接发给家长。也许有人会问,怎么能保证家长一定会把钱花到孩子的午餐上,说实话保证不了。不过我也想反问一句,在维护孩子利益的问题上,家长和学校,哪一个更值得信赖呢?


  其实无论是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还是教育券,想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如何能够在不过度干涉市场的前提下保证公平,同时还能避免腐败与浪费。替代政策可能会面临着新的问题,但目前看来,我们迫切需要把已经问题多多的旧政策替代掉。


  本报评论员 牛角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