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市场快速增长,标准缺失消费者盲从

2010-06-10
摘要:

专利是不是“尚方宝剑” 1∶1∶1是什么?很多消费者,尤其是每天都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的家庭妇女可能都会知道是近几年来食用油品牌金龙鱼的广告主旨。当年马来西亚粮油企业嘉里集团来到中国后为中国消费者带... [详细]

专利是不是“尚方宝剑”


  1∶1∶1是什么?很多消费者,尤其是每天都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的家庭妇女可能都会知道是近几年来食用油品牌金龙鱼的广告主旨。当年马来西亚粮油企业嘉里集团来到中国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金龙鱼第一代调和油,这也是马来西亚的粮油企业带给我国食用油行业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后来的第二代调和油一直是该企业占据中国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并一直占据着国内食用油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2006年7月31日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中国粮油学会技术进步二等奖。


  近日,深圳食用油巨头南顺(香港)集团对外公布,其旗下的“红灯”4∶1配方的营养平衡调和油上市,并高调宣称改配方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并全面更新包装与瓶形,提升品牌形象,加入食用调和油高端市场角逐。南顺的负责人表示,在市场对食用植物调和油新国标的期待与观望中,“红灯”携突破性科学配方,首个提出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4∶1的合理比例,并将食用油引领至人体健康领域:要做到膳食营养平衡,亚油酸ω6和α-亚麻酸ω3含量亦必须保持4∶1比例。


  这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到底调和油的营养比例应该是多少?是不是有专利就是好的。无论是1∶1∶1也好,还是4∶1也好,消费者并不能像科学家一样明白其内含,更无从知道哪种才是最好的,这样就需要有行业的标准来引导消费者选择,如果没有标准,消费者只能盲从。


  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多达几十种,让人眼花缭乱,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山茶油、橄榄油,还有花生调和油、大豆调和油、茶籽橄榄调和油等混合品种命名的调和油产品名目繁多。许多营养专家都在公开场合提出,食用油应该换着吃,不能总是吃一种油,而最简单的方法是吃调和油,就可以达到同时摄入多种油品的目的。食用调和油是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对食品技术的要求显然比其他种类的食用油更高。也因为如此,在消费者眼里,调和油总像蒙着一层神秘面纱。


  对于消费者的种种疑虑,中山大学营养学教授蒋卓勤说:“消费者往往认为越贵的油,就越有营养价值,却忽略了油也要粗精搭配。就像食物中粗粮与精粮的搭配一样,不同品种的粗精油混合搭配,更能帮助人体吸收营养平衡的脂肪酸。与其他食用油相比,符合科学配方的调和油更能为食用者提供更全面、均衡的营养。”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人类在日常的油类中摄取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该是1∶1∶1.此前的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调和符合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它的油品的本身的膳食脂肪酸的比例是0.27∶1∶1,而为什么产品本身不能做到1∶1∶1呢,益海嘉里粮油的解释是加之日常摄入包括肉类、蛋类和蔬菜、谷物等的食物综合而言,达到它所倡导的“1∶1∶1”膳食脂肪酸平衡。在金龙鱼以此为傲大肆宣传时,就被质疑其比例是不可能达到的。金龙鱼的声音在强大竞争对手的攻势面前,显得相当弱小而缺乏底气。金龙鱼解释,“1∶1∶1”只是概念的倡导,而其产品油瓶的标签上写明了油中3种脂肪酸的比例是0.27∶1∶1.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个比例是企业自认为的合理比例,是个理想状态,能否达到这个比例,没有一个测量标准。首先,人与人的机体条件不同;其次,每天摄入的食物能量更是不相同,怎么可能通过食用0.27∶1∶1的食用油,加上吃些食物就达到1∶1∶1,有可能达不到,更有可能超过。


  据了解,有的调和油成分比较单一,只有三四种,有的调和油则由八九种油料构成。但记者并未在任何调和油包装上看到油种的具体种类和成分含量介绍,虽然各品牌调和油对构成油料成分标注比较详细,但每种油料的具体含量和所占比例,大多数品牌在标签上并没有进行明示。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调和油一般都没有所含油料的详细含量,但是顺序是按照含量多少来排的。面对消费者的疑惑,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表示,一般来讲,所有的食用油产品,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都是安全的、有营养的,都对健康有好处,只是包含营养成分的程度不同而已。其实,对于食用油模糊的成分含量和比例,消费者只是想弄个明白,如果企业不能给个明白,或许给个大概比例也可以吧,为什么就是不敢呢。


  标准是谁的标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一些所谓的花生、大豆调和油、茶籽调和油,其实纯花生油和纯茶籽油仅有2%-5%,其余则是廉价的大豆油和棕榈油。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多数食用油产品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5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就在2003年10月1日集体“上岗”.另外,经过修订后的国标《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也已于2005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分别替代了此前于1988年、1991年和1994年颁布实施的3个国标。同时已经实施的还有《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等配套的国家标准。


  就调和油而言,市场快速增长,它的暴利成为油脂厂商最看中的。但对于很多消费者比较熟悉的调和油,目前则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食用调和油一度成为今年3·15被曝光的对象。不少企业和消费者呼吁尽快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但食用调和油国标出台却是一波三折。


  2004年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后,当时食用调和油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也提上了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的议程。2007年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形成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到2008年10月25日,但至今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仍未出台。一些粮油集团提出以占比1/3或者50%的油料来给调和油命名,名称中所涉及的原料油由前到后比例递减等意见,例如花生大豆调和油,名称中所涉及的原料油由前到后比例递减,而且由两种油调制而成的调和油,其中的主原料比例应不少于50%.另外,以占比1/3的比例命名的话,“纯正橄榄调和油”含有3种成分,既然以橄榄油来命名,那么橄榄油的占比应该在1/3以上,才算得上比例最大,但从初榨橄榄油的价格来推算,该产品中初榨橄榄油的占比难以超过1/3.


  而现在的行业内部,企业的调和油品种,大多是一种主要的油种占到90%以上,而仅有不到10%的其他油种,其中的主要油种大多是廉价的大豆油等。据了解,金龙鱼的第二代调和油中大豆油就占到90%还多。


  至今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也未出台。业内人士呼吁:“我们希望食用调和油国标早点儿出台,标注成分比例是应该的,我们现在没法标,因为大家都不标,我们标了,反而处于劣势,我们其实希望标注。”一位参加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制定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家标准难以敲定还有一个难题需要解决,他说:“如果是单独的菜籽油、大豆油,掺其他的油,哪怕只有5%,也能检测出来,但是做成调和油后,就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具体比例测不出来,因为脂肪酸结构组成各种油差别不大,所以很难检测。”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调和油标准迟迟不能出台的另一个原因是,粮油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此间,有粮油行业专家指出,调和油市场的混乱是企业的混乱,对百姓的健康也不会造成什么威胁。食用调和油虽然没有国家标准,但是在出厂时还是要符合国家对所有植物油的统一卫生标准的。从健康角度讲,只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油就是可以放心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