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榨花生油居然被掉包, 市场监管部门称有安全隐患

2018-06-06
摘要:

“眼见”一定“为实”吗?不一定!前几天就有人在郑宅菜市场上演了一出“障眼法”。流动经营者一般无任何原料存储设施,花生容易受潮发霉,导致油品黄曲霉素超标。制作时无防护设施,缺少过滤沉淀,品质没有保证。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到无合法经营场所消费和购买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以免受骗上当。

浙江在线

“眼见”一定“为实”吗?不一定!前几天就有人在郑宅菜市场上演了一出“障眼法”。近日,浙江金华浦江县郑宅菜市场来了2个外地人,声称现场榨花生油。他们架好榨油机,拿出花生米开始榨油,并大声吆喝10元一斤,买10斤送一斤。

有群众经过一番观察,发觉不对劲,三根皮管把红的管拿起,油就不出来了。现榨的花生油竟被“偷梁换柱”,幸好围观群众“火眼金睛”,发现了其中猫腻。

当天,浦江县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两只盛放有花生油的不锈钢桶,一台榨油机和一袋原材料花生。通过询问附近店主和村民,得知该商贩所谓现榨的花生油是事先准备好的,没用多少花生就能榨出一桶油来。通过对现场花生油的初步检查,执法人员认为该花生油涉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当场查封了相关设备、原材料和成品油,并对花生油进行抽样检测,之后将视检测结果依照相关法律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无证无照的流动经营者一般打着现榨、纯正、价格优惠的旗号来吸引顾客,但其实这种现榨花生油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浦江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说,流动经营者一般无任何原料存储设施,花生容易受潮发霉,导致油品黄曲霉素超标。制作时无防护设施,缺少过滤沉淀,品质没有保证。此外,部分违法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还会在花生油中混入棕榈油、地沟油等蒙骗消费者。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到无合法经营场所消费和购买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以免受骗上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到正规的食品企业或有信誉的商场购买合格产品。

挣钱得走正门正道

中国工商报网

临近下班,正在办公室指导个体工商户年报的甘肃省清水县工商局山门镇工商所所长史治安接到一个举报电话。

“史所长,你好,我叫乔斌,是现榨现卖胡麻油的个体工商户,在山门镇经营多年,周边群众一直买我的麻油吃,口碑一向很好。但是今天下午两点左右,我发现有两名陌生商贩在集市上摆摊卖油,10斤一桶,低于市场价格,赶集的群众陆陆续续购买。我好奇也买了一桶,提到铺子一查验,发现油里兑了少量的水,这才赶紧向你们反映情况。”

“知道了,我们这就去核实。”史治安简短应答后,立马停下手中工作,叫上副所长时际荣和干事王大力,赶往举报地点。

匆匆走出工商所大门时,时际荣还在想着一大堆需要赶紧处理的事,于是说道:“年报任务紧,‘一企一档’工作催得也急,下班前要上报,偏偏这个时候赶上查验举报的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先查案子吧!查处商贩不法行为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马上行动,给举报者和老百姓一个交代,不然我们就会失职。”史治安一脸严肃地说。

大约10分钟后,史治安一行到达目的地,径直走到被举报的摊点前。他们亮明执法证,随后清点食油,共21桶。他们一桶一桶地查验,果然发现每桶都掺了少量的水,举报属实。面对鉴定结果,两名商贩十分紧张。

史治安一边询问商贩的籍贯,对方磨磨唧唧,就是不肯说;一边安排王大力当场开具处罚文书。商贩一看这情况,急了,红着脸,拒不认错。

史治安义正词严地说明道理,又追问:“从摆摊开始,你们已卖掉多少桶油?”“6桶”,商贩自知有错,胆怯地答道。“小王,赶紧联系镇政府办公室,请求通过高音喇叭,追回卖出的掺假食用油。”好在买了食用油的群众并没有走远,半小时后,卖出去的6桶食用油全部追回,商贩也退了钱,并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根据两名商贩交代,他们是外地人,打工嫌吃苦,便合计着以流动的方式销售低成本的掺假食用油,多赚些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没想到事情就这样败露了。他们惭愧地表示,今后一定诚信做人、做事。

两名商贩离开的时候,史治安又叮嘱他们说:“挣钱的门路有很多,但你们必须记着,得走正门正道!做假亏欠别人,最终亏欠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