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三湘生产技术部总经理,赖琼玮经常在实验室里一泡就是十几个小时。闲暇之余,他除了陪家人,就是伺弄种的花草和养的鱼。
赖琼玮对这个世界抱有太大的好奇心。但是作为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和研究狂,满足好奇心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种花养鱼。赖琼玮在家里种了很多花草,养了各种的冷水鱼、热带鱼和龟。他会观察花草对水肥、阳光的喜好,也会观察鱼龟的生理习性;生病了,带它们去看病,探究生病的原因,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照料它们……
当然,赖琼玮在工作领域的好奇心更大,他会好奇怎样才能得到有茶香味纯正的山茶油,好奇怎样才能增加茶籽的榨油率,好奇什么样的设备才能匹配那些技术……
就是这样的好奇心,让赖琼玮一发不可收拾地扎进了大三湘茶油的研究工作,让他成为大三湘97项发明专利的拥有者,让他成为了大三湘董事长周新平最信赖的技术核心,也让他成为了茶油行业的技术大拿。
注定的命运
都说,命运天注定。
如果没有大三湘,没有周新平,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赖琼玮。
进入大三湘前,赖琼玮在另一个茶油企业呆了3年。所以他对油茶行业知之甚详,也对这个行业有些失望。
“每年都有很多茶油企业倒闭,也每年有很多茶油企业诞生。”赖琼玮对当时的油茶行业感触良深。茶油是中国特有的食用油,营养价值很高。但是由于历史、产量、文化宣传等原因,广大消费者对茶油的接受度不高,一般只有油茶产区的消费者才喜欢食用。再加上茶油标准是多年前制定的,有些质量控制指标还参照《食用油标准》。标准的不规范导致有很多漏洞让茶油厂家可钻,很多厂家在商标工艺的注明上弄虚作假,将浸出油标注成压榨油。真正的压榨茶油因为成本高价格高,卖不过那些以残渣浸出工艺冒充压榨工艺的茶油,更卖不过调和油。
技术上原因也成为厂家作假的挡箭牌。“不管什么食用油,包括茶油,高度精炼后的压榨油和浸出油在最终产品上,都无法用常规手段检验出来。”所以,赖琼玮告诫消费者,在挑选食用油时,最好选择大品牌厂家生产的油。经过大浪淘沙存留下来的大品牌,都有自己的坚守和行业道德。
离开前一个工作岗位后的赖琼玮,本不愿再进入油茶行业。但大三湘的再三邀约,让他心动。他也期望大三湘真像行业里流传的那样,只做纯茶油。于是他决定一探大三湘。
这次见面让赖琼玮真正认识了大三湘和周新平。“周董‘循天道,益健康’的经营理念让我信服。他是一个能做实事的人,也是我选择留在大三湘的理由。”赖琼玮一直对油茶行业抱有一线希望,希望有人能凭良知天理之道来发展油茶行业。而周新平就是这个人。直到现在,周新平还是赖琼玮留在大三湘的理由。
2010年11月,赖琼玮正式加入了大三湘,担任品控经理。
一份遗忘的样品
不管是压榨油还是浸出油,需都要精炼去除苯并芘。但是精炼在去掉苯并芘等杂质的同时,茶油的香味也被去除了。于是,大三湘决定要改进自己的产品,要做一款质量更好的产品,让消费者在色香味三个方面很快能够分辨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赖琼玮对技术的着迷,让周新平慧眼识金。2012年3月,周新平将这个重担放在了年仅31岁的赖琼玮肩上。士为知己者死。这个决定虽然让赖琼玮很意外,但是他还是立下军令状,保证在半年之内完成这个任务。
没有成熟的工艺技术可以直接借鉴,赖琼玮只得自己摸索。既然传统的高温精炼会造成茶油的原香味和活性物质流失,那么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材料,使用物理吸附的手段,在低温环境下,就能将茶油中的苯并芘等杂质除掉,同时又不影响茶油本身的风味和有益物质呢?赖琼玮直觉地认为这个思路是可行的。
为了寻找这种物质,赖琼玮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用不同材料吸附毛油,再检测吸附后的成品油指标是否合格。半年时间,赖琼玮实验出了近600个样品,其中只有30多个能保留茶油的原香味。但是卫生指标都不达标。当时大三湘的实验大楼还未建成,实验室还是在厂房里隔出的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间。
“压力非常大。”赖琼玮坦言。“越投入,扎得越深,就越跳出固有的思路。”休息一段时间后,赖琼玮重新捡起实验。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赖琼玮在整理实验室时,偶然发现了一份遗忘在冰箱角落的样品。“吸附通常需要加热,可是这份样品因为疏忽一直落在冰箱里。我一闻,有茶油的香味!卫生指标也合格!”
事后,赖琼玮将实验的成功归结为思维方式的正确,他道:“之前一直被传统思维禁锢了,认为吸附需要适当加热,然而,这种物质在零度效果更好!只要方向对了,很容易能搞出来,只不过以前没往这方面想。”直到现在,赖琼玮都以是否具有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来要求他的团队。他团队中三十几名成员,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被他招进来。
2012年10月,这种工艺获得了油脂领域专家的肯定,被称之为“冷榨冷提”技术,生产的茶油被命名为原香山茶油。同年,该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也因为如此,2015年,赖琼玮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生命不止,研究不息
“冷榨冷提”技术的研发成功,并没有满足赖琼玮的好奇心。
既然“冷榨冷提”技术能保持茶油的原香风味,那有没有一种技术能让生产出来的茶油香味更浓郁或者更清爽;任何一种食物的气味随着时间环境变化,都会慢慢地消失,甚至变成其他的味道原香山茶油也不例外,怎么才能让茶油的味道不会消散,以致影响食欲;榨油后的油饼中含有的茶皂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但是油饼中同样含有某种致人过敏的物质,怎么才能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更好地利用茶皂素……
压榨工艺有一大缺点是出油效率低——不到80%,超过20%的油脂仍然保留在压榨后的残渣中。如果能找到一种技术,增加茶籽的出油率,就能降低茶油的成本。2017年11月,大三湘国内首创的“鲜果鲜榨”工艺线正式试机启动。这个技术颠覆了必须晒干茶籽才能榨油的历史,开启了鲜果榨油时代:突破了油茶鲜果到茶籽的加工瓶颈、茶籽压榨加工得油率瓶颈、附产物茶饼综合利用瓶颈,减少了工序,用机器代替人工,节省了5%的总成本油茶果原料被完全利用被榨干用尽,增加了20%的总产出。
这也是赖琼玮和他团队,经过三年努力而得的成果。
技术的发明已经满不足了赖琼玮的好奇心。他发现,现在的油茶行业不是技术跟不上,而是设备跟不上技术,于是把目光放到了设备改造上。
在赖琼玮和他团队的努力下,大三湘已申报取得了97项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