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财经
近期油脂期货整体保持升势,棕榈油挑战9000点大关,豆油站稳8000点,菜油表现相对较弱,在9500点附近宽幅震荡。
近期油脂期现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将如何回归?国内豆棕价差持续倒挂,消费端表现如何?怎样看待后续棕榈油及豆油期货走势?中澳油菜籽贸易的恢复预期将给国内菜油市场带来哪些变化?菜油与豆油、棕榈油的价差会否收窄?
近期油脂期价保持升势,但现货面持续累库、基差跌跌不休,期现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将如何回归?
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部经理 许亮:近期油脂走强主要基于生物柴油及宏观预期走好的带动。美国生物柴油计划超出预期带动了海外豆油和棕榈油的价格上涨,棕榈油成本推动了国内价格走强;尽管国内库存高企,供应也处在季节性增产周期。但是伴随生物柴油的预期加强及宏观氛围好转,油脂价格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体现在以进口为主的棕榈油持续走强。未来更要关注生物柴油的落地情况,印尼预计到后期开启B50的生物柴油计划,必定带来棕榈油额外消费增量。国内豆油面临更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原料大豆的过剩,国内豆油并不直接参与生物柴油;故后期豆油走弱的概率更大。
华鑫期货 侯梦倩:近期油脂期现价格分化,基差不断走低,导致期现价格分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国际生柴政策的扰动,美国45Z税收抵免政策刺激美豆油生柴需求、巴西B15掺混率以及印尼也正在研究如何将生物柴油掺混比例提高至50%,市场对油脂的生柴消费量预期增加,导致期货盘面强于现货;二是豆油、菜油供应宽松,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高峰期,油厂开机率维持高位,压榨量上升使库存不断累积,增加现货压力,同时市场对中加贸易的担忧,提前采购菜籽,菜油现货库存压力偏大,叠加油脂消费淡季,下游提货量不足使得基差不断走弱。短期内基差或维持弱势,等待油脂季节性需求回暖,现货去库加速或带动基差回归,同时也需要关注生柴政策落地情况。
徽商期货研究所油脂油料分析师 郭文伟:近期豆棕油期价受生物柴油利多题材驱动持续走强,而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充裕,油厂开机高企,豆油产量持续偏高,导致豆油持续累库,棕榈油需求受高价抑制,进口量恢复性增长,导致现货库存也进入累库阶段,现货价格窄幅波动,呈现近弱远强的格局,导致油脂期现分化。目前豆棕油期价受生柴题材发酵而持续走强,但是基本面相对宽松,产地棕榈油仍在增产周期,累库趋势保持不变,三季度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源源不断,油厂大豆压榨积极,豆油库存仍面临累库,并且美豆产区天气适宜,炒作几率愈加降低,豆棕油期价或重回基本面主导,期现价差或将由期价回落实现回归。
国内豆棕价差持续倒挂,消费端表现如何?怎样看待后续棕榈油及豆油期货走势?
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部经理 许亮:豆棕价差倒挂,棕榈油走强,豆油价格较低,形成替代效益:需求终端采购转向豆油。但由于豆油供应端的压力更大,进口大豆大幅累库,油厂压榨量创出阶段新高,被动的导致了豆油库存的攀升;而棕榈油虽然累库,但是生物柴油的带动下,价格走强,进一步的驱动了豆棕价差的倒挂。后期这个价差可能会进一步的走扩。棕榈油更加强与豆油,因为巴西大豆到港压力可能持续到八九月份;进入四季度,棕榈油反而进入了季节性减产周期,豆棕价差回归的可能性相对概率更低。棕榈油的强势维持。
华鑫期货 侯梦倩:国内豆棕价差从7月初的-364元/吨左右扩大至当前的-850元/吨左右,豆棕价差倒挂幅度不断扩大,限制国内对棕榈油的消费需求。自去年7月份以来国内豆棕价差持续倒挂,豆油对棕榈油的替代增强,棕榈油消费压制刚需,月均消费量已压缩至20万吨左右。近期在产地增产季节的影响下,国内棕榈油进口量有所回升,库存有所增加,但进口利润持续倒挂,也将影响后期国内棕榈油买船情况。若后期印尼B40计划顺利推进,棕榈油生柴消费量将增加,叠加产地棕榈树龄老化或使增产幅度不及预期,棕榈油后市或延续震荡偏强走势。豆油当前受供应宽松的压力走势或弱于棕榈油,但在中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生柴政策的影响下,豆油仍有上涨的空间。短期来看,棕榈油走势或强于豆油,豆棕价差或维持倒挂趋势,但中长期来看豆棕倒挂幅度或有所缩窄。
徽商期货研究所油脂油料分析师 郭文伟:今年以来国内豆棕油现货价持续倒挂,目前广东一豆与24度棕榈油价差胃-700元/吨,棕榈油不具备性价比优势,仅维持刚需消耗,月均消费量仅20万吨左右,据钢联数据显示,截至日前,2025年棕榈油累计成交量同比下滑44%。美国生物柴油题材对需求端的带动,以及印尼5、6月份增产的不确定性,短期棕榈油或维持偏强震荡,不过8-10月是增产旺季,关注产地累库情况。四季度尚未对美豆采购,进口大豆存在供应隐忧,或继续支撑远月豆油行情,关注中美经贸和谈情况。
中澳油菜籽贸易的恢复预期将给国内菜油市场带来哪些变化?菜油与豆油、棕榈油的价差会否收窄?
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部经理 许亮:中澳油菜籽贸易的恢复预期可能导致四季度进口菜籽及菜油的增加,对菜油不利,但是实际影响可能要等到9月份之后,且中加之间的关系不确定性加剧了这个矛盾;如果中加缓和,会大幅高于中澳的影响。澳大利亚能够提供的出口量不及加拿大的十分之一,所以,菜油更多关注到中加之间的博弈。若中加之间继续趋于紧张,进口无法全部放开,中澳的进口填补不了中加之间的缺口,菜油继续走强的概率依然较大。菜油与豆油的价差可能伴随基本面的差异继续走强,但是菜油与棕榈油的价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价差收窄的确定性不大,更多需要关注后期菜系关税的落地情况。
华鑫期货 侯梦倩:国内进口菜籽90%以上来源于加拿大,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进口加菜籽约613万吨,中加贸易关系反复令远端菜籽进口不确定性加大,中澳油菜籽贸易的恢复预期将补充国内进口菜籽来源。不过澳菜籽年度出口量约500万吨,也难以替代国内加菜籽的进口量。在价差方面,当前菜豆油价差自7月初以来缩窄100元/吨左右至1401元/吨,菜棕油价差则从1141元/吨缩窄至551元/吨,菜油与棕榈油价差缩小幅度快于菜油与豆油缩窄幅度。菜豆油价差历史均值为于850元/吨左右,后期在中澳贸易恢复的预期下或加大远端菜油供应宽松预期,若中加贸易关系有利好发生,菜豆油价差或有进一步走缩的可能性,在策略上也可考虑做缩菜豆价差,关注后续贸易政策变化情况。
徽商期货研究所油脂油料分析师 郭文伟:中国进口菜籽对加拿大依赖度95%以上,如果澳菜籽贸易恢复,进口渠道多元化,缓解因中加关系影响的远月菜籽供应紧缺的担忧,澳菜籽上市时间在10-11月,最快12月份即可到达港口供应国内,另外国内菜油库存仍远超历史同期,菜油对中加经贸关系缓和的敏感度进一步增加,预计菜油行情呈现偏弱走势,而国内豆棕油受生柴题材或进口成本抬高影响表现偏强,预计菜油与豆油、棕榈油价差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