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讯
近日,印度罕见进口15万吨中国豆油的消息备受市场关注,成功将豆油期货推升至逾半年新高。
这一转变令全球市场感到意外。因为众所周知,中国一直是大豆系产品的进口国,更倾向于进口购买豆油,而非出口销售豆油。
这一事件背后,是一个更具里程碑意义的产业变局——作为全球最大的豆油生产国,中国在豆油贸易领域已悄然完成了从“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历史性身份转换。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清晰显示了这一转变轨迹:
2025年1-6月,我国豆油出口量达13.9万吨,已超过2023及2024年的全年出口量。与此同时,豆油进口量大幅萎缩,上半年仅进口3.4万吨,豆油进出口贸易首次实现顺差,标志着中国油脂产业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开辟出新航道。
在全球豆油版图中,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前四大生产国,印度、孟加拉、欧盟为前三大进口国,而阿根廷、巴西、欧盟、俄罗斯为前四大出口国及地区。
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豆油生产国,年产量为1800万吨左右,超过美国和巴西。这三个国家合计占全球豆油产量的近三分之二,中国就贡献了近三分之一。
豆油广泛应用于中国家庭、餐饮业和包装食品。庞大的豆油产量得益于中国日益升级的食用油、饲料需求以及强大的大豆压榨和油脂加工能力。
据机构报告,我国已建成135家大豆压榨工厂,年压榨能力1.9亿吨。经过持续产能整合与技术迭代,中国大豆压榨行业已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普遍采用现代智能设备,豆油生产加工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豆粕、磷脂等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有效摊薄了豆油的生产成本,形成了显著的综合成本优势。
国际豆油市场的天平开始向中国倾斜。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食用油进口国,通常依赖南美地区,尤其是从阿根廷和巴西进口豆油。现在,中国豆油的报价比南美竞争对手低,并且能够更快的交付。因为从南美发货到印度需要六周以上,而从中国发货只需两到三周。因此印度买家敲定了15万吨中国豆油的交易,而且未来或从中国购买更多豆油。
印度媒体评论称,这条新贸易路线传递出一个信号:在食品贸易中,定价、速度和灵活性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而不仅仅依赖旧有的路径或地区优势。
从今年上半年中国豆油出口流向来看,主要销往到朝鲜、韩国、马来西亚、缅甸、越南等亚洲国家。豆油出口量前三省为广东、山东、辽宁。
全球豆油贸易“南美出口——亚洲进口”格局正在被打破,中国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写者。中国油脂产业在惊涛骇浪中驶向更广海域,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塑造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