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产品网
进入下半年以来,伴随着进口大豆到港集中到达国内,推动国内油厂压榨大豆维持高位,油厂豆油库存连续19周上升,在9月中出现小幅回落趋势。
据Mysteel调研显示,截至2025年9月12日,全国重点地区豆油商业库存125.12万吨,环比上周减少0.01万吨,降幅0.01%。同比增加15.38万吨,涨幅14.01%,创下七年历史同期高位。然而随着双节(中秋和国庆)临近,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关注点也将随之调整。
大豆进口季节性缩减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中国2025年8月大豆进口1227.9万吨,连续第四个月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环比7月进口增加60.9万吨,较2024年8月进口量同比增加13.5万吨,增幅为1.11%。2025年1-8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总量为7331.2万吨,同比增283.3万吨,增幅为4%。
从往年来看,进入到四季度南北美大豆轮换,市场大豆供应青黄不接,进口量随着下降。而当前集中采购南美大豆背后,受美豆进口关税提高和中美贸易问题的不确定性,以及四季度对进口大豆缺口的担忧,10月开始进口大豆出现下降,10月900万吨,11月750万吨,这种下降趋势也将直接影响压榨企业的开工负荷率,进而使得豆油产出量减少。
下半年出口豆油激增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国内豆油出口量34465.053吨,环比增加59.02%,同比增加402.32%。2025年1-7月国内豆油出口累计173190.66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7548.99吨,累计同比增幅264.24%。
出口大幅增加很大程度,受国际豆油价格持续走强与国内供应宽松形成的价差,出口优势明显大于内贸,特别是伴随着大豆高开机率带来的豆油高产出,下游终端对需求并未有提升,反而拖累油厂出货,豆油库存逐步高攀。
进入9月在7月底销售的出口豆油订单陆续进入交货期,华南市场占大头,本身华南市场油脂交投活跃,终端消费较旺盛,叠加出口订单,光靠当地豆油产出是很难完成的,从其他地方调运,“北油南调”使得本地供需关系的失衡支撑了豆油价格走势。
季节性消费回暖 库存降库虽迟但必到
随着天气转凉以及双节临近,油脂需求有所回升。8月中下旬后,学校开学带来的补货和提货情况增多,豆油累积趋势有所放缓。而一方面豆油盘面高位,制约了终端提货积极性,盘面回落下游点价增多,执行合同节奏转好,豆油高库存去库节点正在进行中。
从往年来看,一般情况下,豆油库存在第30周(8月)左右开始止涨趋于高位波动,第40周(10月初)左右开启降库趋势,而今年出口豆油量激增,短期因油厂压榨大豆使得豆油产量较高,影响了降库时间点,9-12月出口豆油与终端消费恢复,豆油降库或晚但必到。
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是关键不确定性因素。如果中美关税和谈取得进展,可能改变大豆进口格局,影响国内豆油供应态势。另外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变化、美国生物燃料政策都会对全球油脂价格产生影响,进而传导至国内豆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