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住压力补短板,老字号红蜻蜓“振翅高飞”

2025-11-11
摘要:

红蜻蜓产品已供给市内近300所学校、100余家大型企业及机关食堂。其推出的潼南小榨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等健康新品广受好评。

重庆日报

在重庆,“红蜻蜓”不只是花间翻飞的蜻蜓,更是刻在几代人舌尖的美食记忆。这个有近90年历史的食用油品牌,早已融入重庆人的餐桌日常。

可这份老字号的荣光,曾遭遇严峻挑战。21世纪后,国内外粮油巨头纷纷入局,市场竞争陡然加剧。红蜻蜓面临市场巨大考验,前行之路压力重重。

2024年,全市国企改革推进,市农投集团、重庆粮食集团实施战略性重组,重点发展乳、油、肉等三大主导产业。借此契机,红蜻蜓下定决心补齐发展短板,一场全方位的数字化技术变革全面铺开,这只老字号“蜻蜓”正蓄力再次振翅高飞。

20251111/ac412d1b8d777056df65616aa8bdc7fc.png

8个月磨一剑 拿出专属技术方案

11月7日上午,九龙坡区铜罐驿镇的红蜻蜓(重庆)植物油脂有限公司内,灌装车间的改造正热火朝天。

“这里在搞数字集成控制系统建设,12月底就能完工。”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西文指着忙碌的生产线说。另一边,精炼车间的技术改造也没停,在线质量监测系统等新设备即将加装,预计2026年夏季就能投用。

这两个改造项目,一个是灌装车间升级,一个是600吨/天油脂精炼车间改建,背后是重庆农投集团近9000万元的真金白银投入。而支撑项目落地的,是红蜻蜓团队8个月高强度的攻坚付出。

时间拉回2024年,公司在重庆农投集团指导下,决意推动红蜻蜓涅槃重生,专门组建了一支10人改革专班。

专班刚成立,就遇上了首个难题:改革该从何处下手?

他们很快敲定“两步走”策略。公司技术骨干带队,直奔市内外一流粮油企业,上门调研交流、虚心取经。紧接着,对照这些行业标杆,逐项自查找短板。

近半年的走访与自查后,答案逐渐清晰:数字化水平滞后、先进工艺欠缺,这两大短板像道枷锁,困住了老字号的发展活力。

对症下药,数字化技改成了破局关键。

可技改改什么?怎么推进?

按惯例,这些问题本该由技改供应商解答。但红蜻蜓品牌团队却决定自己啃下这块硬骨头。队员们开启连轴转模式,加班加点奋战两个多月,最终拿出了一份80多页的详细技改方案。从当下要落地的举措到未来的长远规划,每一项都清晰明确。

“这次数字化技改不只是补短板,还留足了未来升级的空间。”张西文介绍,专班特意借鉴空间规划思路,对厂区近7000平方米的车间空间统筹布局。等这次改造完成,后续还能轻松容纳更先进的生产设备。

数字化转型加速 锁住油菜籽新鲜本味

技改施工热火朝天,日常生产也没落下。

走进灌装车间,眼前的场景充满科技感。一个个油瓶顺着传送带移动,喷码、装箱一气呵成,机械臂稳稳将装箱的油品托举到托盘上,随后AGV小车自动接力,将货物送进库房。整个流程里,只有几名工人在旁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20251111/10fbe51a68a225fa0b335dab818f883f.png

“从去年开始,数字化让生产变了样,效率和质量都在提升。”张西文说。

4860平方米的灌装车间里,全线可视化系统时刻在岗。30个高清摄像头悬在高空,紧盯油瓶的压盖、贴标、喷码等每一个环节。只要发现一丝瑕疵,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再看精炼环节,过去的流程繁琐又耗时,工作人员得从指定油脂管道取样,送到实验室检测,等结果出来再反馈给技术人员调整配方,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要半天。

今后,在线质量检测系统上线后,这一切都将改变。精炼的各项参数、油品的实时状态,屏幕上一目了然,随时能调整工艺。生产效率也将迎来质的飞跃。

红蜻蜓的拳头产品是菜籽油。重庆产油菜籽加工的菜籽油特有的新鲜风味,是它最“圈粉”的亮点。红蜻蜓相关负责人说,从合格油菜籽进厂到成品油下线,理想周期约20天。精炼和灌装耗时越长,这种独特风味流失得就越多。

和时间赛跑,成了保住风味的关键。红蜻蜓用数字化手段压缩生产流程,尽可能在精炼阶段就锁住油菜籽的鲜香。

20251111/78ebd39432f0789e58362ad042409f25.png

而在灌装环节,他们采用液氮技术,在每瓶油的瓶口注入无色无味、对人体无害的液氮。这层“防护盾”能隔绝空气,让油品新鲜度更持久。

更值得一提的是,业内液氮封口技术大多用于小包装油。红蜻蜓却率先将其用在20升桶装油上,让餐厅、食堂这些用油大户,也能用上风味鲜美的菜籽油。

绣花功夫磨细节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在服务消费者上,红蜻蜓同样对标一流,下了很多绣花功夫。

专班调研时发现一个普遍痛点:粮油产品的生产日期喷码位置杂乱,消费者找起来特别费劲。针对这个小问题,红蜻蜓立刻调整,把生产日期统一喷在油瓶、油桶的商标区域。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再也不用到处摸索。

20251111/61fb69fca5c85786cd6db07295caba01.png

一瓶油的“前世今生”,消费者也能随时知晓。红蜻蜓搭建了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每一瓶油都有专属“身份证”。消费者扫描瓶盖上的二维码,生产加工、装箱出厂的全流程信息,都能清晰查看。这种“一瓶一码”的追溯模式,在国内粮油行业由红蜻蜓率先落地,至今仍处于领先地位。

要知道,“一瓶一码”会增加不少成本,大多用在烟酒、医药这类高利润单品上。红蜻蜓为啥要坚持做?

“作为国企,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必须扛起的责任,更是‘红蜻蜓’这个老字号金字招牌的根基所在。”凯欣粮油相关负责人的话很实在。对企业来说,“一箱一码”就足够掌握产品情况,但对消费者而言,“一瓶一码”才是品质最可靠的承诺。所以,哪怕多承担成本,也要让每一瓶油的安全都有据可查。

这些用心,也收获了市场的认可。目前,红蜻蜓的产品已供给市内近300所学校、100余家大型企业及机关食堂。其推出的潼南小榨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等健康新品,也因精准击中消费升级需求而广受好评。

同时,红蜻蜓还获评我市绿色植物油生产数字化车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佳企业、制造业领军链主企业等多项荣誉。

20251111/0f03c635fc8a88ff3cba3ceaf43b07db.png

待灌装与精炼车间的升级项目全面投用后,红蜻蜓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将在全市乃至全国粮油行业站稳领先位置。接下来,这只重庆老字号“蜻蜓”,将以技术为翼锻造硬实力,从人人信赖的“渝字号国企品牌”,加速飞向祖国大地,朝着“全国食用油一流品牌”振翅高飞。


相关品牌

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