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者谈农产品价格暴涨背后

2010-08-11
摘要:

农产品价格到底怎么了?谁是真正的幕后推手?农产品价格暴涨对物价有何影响?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公开深入讨论的。为此,和讯新闻、和讯评论与财经中国会特别联... [详细]

农产品价格到底怎么了?谁是真正的幕后推手?农产品价格暴涨对物价有何影响?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公开深入讨论的。为此,和讯新闻、和讯评论与财经中国会特别联合策划了财经中国会系列主题论坛之“农产品价格暴涨背后”,邀请众多知名学者和业内嘉宾,来深入探讨这些话题。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整体判断农产品价格未暴涨 该涨的没有涨


  我认为说这次农产品价格暴涨打击的面太大,实际上可能大部分农产品基本都没涨或者涨得很少,比如小麦、大米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是比较大的,现在跳来跳去的是小品种,它们涨就说我们整体农产品价格涨可能不太合适。所以,我认为整个判断我们农产品价格还不是暴涨的,该涨的没有涨,不该涨的涨了一点。


  为什么农产品价格上涨?我是这样排序的。1、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因为供应结构造成的,为什么目前很多农产品价格要上涨?2、宏观经济背景,通胀的压力。3、游资也起一定作用。4、气候的原因。5、供需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农产品价格上涨说是供应结构造成的呢?我们国家种粮食的收入和做其它行业的收入差距已经到达了惊人的地步。北京四环一亩地建商品房赚的钱和一亩地里种小麦赚的钱要差30多万倍。北京一亩地金山银山。现在农民种小麦赚钱是什么样的概念呢?一亩地能赚200、300元就不错了,农民一个人两三亩地。我们算个账,农民在家一年种地的收入还不如打工的收入。还有种粮食和种蔬菜(非农产品)价格差距非常大。


  去年金融危机农民回家都不种粮食了,就什么赚钱种什么,比如赚钱的养殖业、种植业。这几年房价上涨,耕地价格也上涨,相对种粮食的收入里比较的成本也大幅度提高,这几个背景下,我们国家农产品价格本来吃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东西,现在变成最不值钱的东西。因为我们国家农产品价格不能与欧美比,要和日韩比,因为都是小农,平均一亩地里的一家耕地很少。


  前不久我在韩国商场里大概走了一圈,比较了一下,我们国家的大米和韩国的大米价格相差二十五倍,平均下来韩国大米价格是我们的十多倍。我们国家这些年翻来覆去要讲提高农民收入一直提不上去,如果农民收入60%来自于农产品收入,而农产品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前不久到苏南走一圈,说苏南富得不得了,他实际上是搞工业了,而我到北大荒,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到处广袤的土地,这些地方没有铁路,穷的光当当了。这样我们工业和农业有这么大的差距,使得人们觉得农产品该到了涨的时候了。


  第二,过去农产品价格一直想涨,但国家一直压着不让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整体通胀巨大的压力之后,农产品迟早要涨一涨。但因为农产品是一个基础性的产品,大家老说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这个基础也正好承担这种巨大的压力,就怕农产品价格一涨,整个国家通货膨胀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这是大的通货背景下农产品上涨。


  第三,游资。原来股票里游资转了一笔,现在股票不行了,房地产又受打压,大家就找机会,可能觉得农产品价格低,最具有增长前景的,所以很多资本开始进入到农产品去,当然,原来已经炒惯了,部分资本进入农产品会炒作。


  第四,实际上整个国家气候的影响,该下雨的不下于,不该下雨的狂下雨,虽然这样的气候对我们国家粮食产量影响比较小,但放出一个信号,使炒作者趁这个信号干预市场。大家学经济学都知道价格整体应该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我放在最后一位,这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最不重要的因素。这是我对这次上涨的一个分析。


  为什么这次小农产品翻来覆去地涨,而大的农产品不涨,这是我们国家多年调控的结果,农产品价格上涨,会使国家消费进入大的动荡状态,所以,国家通过政策的管理,慢慢通过托市收购把它搞定了,加上中储量这个庞然大物,使得大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很难。小件农产品过去大家没当回事,一般是吃饱之后的一个调剂,但这几年我们注重一村一品的发展,小的农民慢慢集中在某几个地区生产,成为生产中心和批发中心,其它地方不种了,这样游资以少量的资金就能把全国的价格撬动了。


  大蒜产区主要集中在几个地方,把这几个地方主要交易地点搞定之后,全国的市场就听你的了。为什么大蒜、绿豆这些农产品反复涨,可能与这个有关。这样判断,未来我们小件农产品价格波动会越来越激烈,比如很多地方,这个地方专门养鱼,那个地方专门养猪,那个地方种大蒜,这种格局发展会越来越厉害。小件农产品如果不进行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任由它自由发展的话,只能说这块的价格越来越涨。


  这是我的一个判断,为什么这次国家进行打压呢?我的理解,是国家特别担心,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前段时间我的观点,小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国家应该出面干预。因为千里之堤溃于一时,这些农产品上涨之后,会导致整个国家农产品价格全部上涨起来,挡都挡不住,所以,把几个比较活跃地打压下去我认为是可以的。政府这种调控方式,某种程度的杀鸡儆猴,但这不是长远的方法,大件农产品这种方法还可以,但小件农产品数量很多,怎么调控是一个大的问题。


  在暴涨中农民能不能得利?我们国家一直存在一种流通暴利,就是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他在家里生产和真正到市场里要经过无数环节,在这个中间,基本上上涨的利润大部分被各种各样的中间商拿走了,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所以,为什么我一直反对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因为农产品价格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农民今天看价格高,都种,明年亏得一塌糊涂,这波价格上涨,明年必然导致农民血本无归。


  如何使农民在价格暴跌中不要跌的太厉害。有的记者朋友无数次问我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大蒜也曾经到过几分钱的时候,怎么样在暴跌的时候让农民少受损失,世界上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


  城镇居民里,价格上涨每个月可能多掏一部分钱来生活,但实际上价格狂涨和狂跌损失最大的应该是农民,国家通胀的核心应该关注两类群体:一是城市里低收入群体,不能承受价格上涨之后,一定要把它打压下去,目前价格和实际价格背离太大,未来我们国家应该允许农产品涨一部分,涨的时候应该保护城市的低收入阶层,大部分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和房价相比,食品价格涨一点对他的生活影响不会很大。


  二是以农业为生的小农,怎么在价格暴涨暴跌当中保护他们,这块我们以前做得不好,现在也基本任人自由,涨的话农民赚就赚,现在价格跌也没有多少人管这个事儿。过去农民种大蒜卖不掉,很多农民把大蒜拉到政府门口倒掉,曾经出现过很惨的事儿。所以,这个事儿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目前整个农业和跨国巨头之间的关系,我走过世界很多国家,认为我们国家农产品外资进入的特别少,虽然我们天天喊,外资出这事儿那事儿,但实际上我们农业里外资进入是最弱的,这也是农民缺乏竞争的核心原因之一。外资包括进口和出口的,进口品种,比如高端方面我认为应该进口一点,让农民有更好的农产品品质,获得一定的收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国家的外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基于这个判断,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会不会传导到国内?我认为整个下半年整个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是特别大的。因为各种各样的气候原因。但08年全球粮食价格涨得那么厉害,中国摁住价格不让它涨也摁住了,未来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会不会传导到国内与决策层有关系,摁住就涨不起来。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中粮,中粮是我们国家进出口小麦的垄断公司,今年还得到了收储小麦的权利,这样一种背景增加了国际粮食上涨传导到中国的风险。


  08年大米价格一涨,印度、越南大米出口国根据本国评估之后认为应该暂停出口,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如果让本国粮食出口会对本国消费者受到很大的影响,我觉得我们国家也应该进行评估,看目前国际市场情况下,中国要不要进行紧急刹车。我们一般从供需平衡来说,我们国家小麦供需差不多。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郭哲:郑老师您刚才发言的时候,我注意到您当时讨论外资的时候说外资是少了而不是多了,现在很多人对外资的印象是,很多行业已经被外资控制了,比如大豆已经被外资控制了,大家对这个担心比较多,您怎么看待?


  郑风田:大豆主要是进口,巴西、米兰有地种,有一些宁波的农民也在那儿买了一些地,种了很多大豆。你刚才说的这些国家转基因技术非常厉害,但转基因也面临障碍,全球的种子公司,蔬菜等被一些小公司控制住,我们小麦、玉米品种在国际上是有竞争力的,我们国家农产品加工水平太落后了,应该引进外资提升我们的加工能力,然后在国际上出口。


  觉得我们大豆加工出口企业应该引进外资,提升我们的技术,因为外资的技术、管理、研发品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要把门关起来,一进来就认为是狼来了。进口大豆还有一个好处,因为我们本地很紧缺,进口一些大豆实际上我们节约了很多水和土地,主粮我们要牢牢控制住,一定要提高自给率,农产品价格,整体和其它国家相比,我们在加工方面太落后了,确实还需要一些有技术创新的“搅局者”.


  我们一方面外资进来的我认为整体还是有问题,走出去的太少,比如美国的农民要到巴西买地,我们国家在一亩三分地拼杀,国际上有大量资源,比如去澳大利亚、加拿大会感觉到世界太不公平了,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土地,我们会这么紧缺土地,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对等地到全球市场找土地,来解决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农村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


  中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未“暴涨”


  今天下午的话题“农产品价格暴涨”,这个是不是妥当?


  以我个人的观察,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价格还没有达到“暴涨”的程度,当然个别品种,绿豆、一些杂粮的价格出现暴涨,但总体来说还是没有出现价格暴涨。按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上半年国家农产品价格上涨百分之八点多,粮食价格上涨12.7%,是有一点上涨,但不至于到暴涨的程度。这两个月伦敦农产品期货价格上涨,但我们国家还没有暴涨。


  我们国家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原因、结果、对策大家都在讨论,说的话也很多。这里我不做过多的阐述,因为很多有重复性的,我想利用今天下午这个时间谈谈,分析一下我们国家这个阶段出现价格上涨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国家农产品价格今年又出现了明显上涨。开始我做研究的时候,也认为这是阶段性、周期性的,之后我们向前一推论,发现2003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们国家农产品价格在这短短几年之内已经经历了几轮的明显上涨,所以,我们国家现在了农产品价格用周期性波动难以解释,可能是轮番性上涨,一轮接一轮,一个产品接一个产品。


  为什么会出现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我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因素:1、用供求关系变化可以解释的。2、不能用供求关系解释的。


  供求关系解释的,供给上受气候的影响,需求上,比如今年的绿豆,有人把绿豆的食用价值夸大为医用价值导致短期高速增长,这可能是导致它的价格短期出现上涨。气候是非人为因素,我们应该看到,供求关系的变化在这短短几年内出现上涨,它的供求关系变化可能受到更长远因素的影响,这个长远因素,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觉得还是我们这几年生产上有问题。


  我们这几年这些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还是因为我们供给有问题,供给又是哪个环节有问题?我觉得是我们生产环节上的问题更大。如果是周期性波动的话,价格涨完了之后会再下跌。去年金融危机,我国农产品价格下跌2.4%,其它价格都在涨,而且我们在2006、2007、2008年价格涨幅15%左右,这在历史是比较少见的。


  当然也可以用非供求角度炒作,货币因素等等来解释它,我个人觉得,如果我们农产品价格供给特别充裕的话,即使炒作也炒作不起来,拿2008年上半年举例,国际粮食价格炒得那么厉害,国内价格非常稳定。这是因为2007年我国粮食到处增产,而且到处出现卖粮难,所以价格炒不起来。这是生产和供给的因素。


  供求关系为什么持续偏紧,个别地区是增产的,但总体来说我们的生产肯定没有跟上需求的增长。当然,我们的进口也是在不断增加的,除了去年整个农产品价格大跌,贸易逆差在缩小,但整个规模是在扩大的,进口也是在增加的,我们的生产跟不上,并且进口幅度扩大得比增长幅度还要大。


  生产为什么没有上去?我认为,虽然我们国家公布了我们粮食连续六年丰收,连续六年增产,一些地方也说我这个地方的农产品增产多少,但我没有办法把这个数据驳倒,但对于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上涨,我给它一个基本的推断,我认为我们生产上还是有问题,如果生产上没有问题的话,可能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农产品价格,明显的轮番上涨,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遏制住了。


  第二个观点,我们这段时间以来,为什么媒体不断关注农产品价格?或者我们都把它认定现在对于农产品价格的宣传可能有一种炒作因素,为什么会炒作?假设我们新闻媒体来炒作,新闻肯定要找买点,让读者关注这个事情。


  读者为什么要关注?媒体肯定是要迎合消费者的。我个人觉得还是我们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我们消费者,对我们读者的利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每次媒体报道的时候说是游资炒作,当然很难找出真正的原因。


  我们很少说通过游资炒作,但通过媒体的放大,就把这个原因或矛盾转嫁了。不管转嫁不转嫁,我觉得现在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的确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什么它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全民利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当然也涉及到生产者的利益。


  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后,我看到社会上对这个广泛关注是一点,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广泛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对目前中国农产品价格水平是偏高还是偏低,还是合理背后有一个标准在支撑着。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利益群体当然也有不同的回答,很多人作为消费者认为现在价格高了,作为生产者认为现在价格低或者价格不高,一些学者可能站在农民的角度认为现在价格不高,或者与日本相当于现在中国人均GDP的时候,1斤粮食能卖3美元,而中国连1美元都不到。


  作为消费者为什么关注这个事情?我认为可能还是消费者还是认为我们现在的农产品价格高了。现在的价格是高是低,可能需要社会上形成一个共识,因为你现在如果认为价格不高,价格还需要涨的话,那么现在这种轮番上涨的价格是合理的。


  如果说现在价格高了,那么作为政府就要采取措施,把价格平抑下去。如果我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或者对这个问题回答很模糊的话,我们的政策应该朝哪个方向走只能是模糊的,只能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对中国未来农产品价格到底走哪路没法回答。


  李昌平:(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间著名的“三农”问题研究者)


  我也讲讲“豆你玩”、“蒜你狠”的成因和应对的策略。成因的问题大家已经讲了,我就不讲了,后面着重讲总结性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豆你玩”这么好玩,“蒜你狠”为什么这么狠?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1、土地种三种东西:种庄稼,种房子,种厂子。种房子不知道要比种庄稼价值大多少倍,房子的价格与种庄稼、农作物的价格相比的话,我觉得至少超前了20年。


  2、我们最近25年以来公务员的工资起码涨了60倍以上。


  3、农产品价格涨了6倍。


  4、我们的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和日本、韩国、台湾、欧美相比,不及别人十分之一。国内的农产品价格本来就很低。农产品价格是价值洼地,当然要炒农产品。这很容易炒起来。


  5、我们国家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中间商可以轻易地把生产者和消费者隔开,我是生产者,你是消费者,我们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中间商有绝对的定价权,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价格的问题上没有任何的定价权。


  第二,我们怎么样正确地理解“豆你玩”、“蒜你狠”释放出来的经济信号,不要理解错了。1、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经是所有价格中的洼地了,很多农产品价格都有补涨的客观要求,总体看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符合大趋势,经济规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我们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不是有害的,政府现在首要的是要控制房价和生产资料的上涨,应该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允许农产品价格进行补涨,绝对不能打压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来抑制农民自收,继续维持所谓的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的比较优势。这个比较优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把农产品价格压下来就是压农民的工资,就是维持以出口为导向的比较优势,这已经完全不符合中国现在的实际了。


  2、农产品价格不是太高,而是我们的低收入人群工资太低,我们的社保水平太低,不要用打压农产品价格牺牲农民利益,来关照所谓的弱势群体,实际上本质是向弱势群体转嫁负担。


  3、从炒作房地产转向炒作农产品,未来还会有很多品种,比如生姜、花椒、五香、桂皮、莲子、菌类、羊肉、鸡肉、鸭肉等都会轮番炒,发达国家也没有这个本事。把某种产品价格把它打压下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达不到目的。炒作之所以得手,是因为流通体制不合理,市场供求和需求双方体制不合理,市场不健全,使得打击炒作不是重点,压缩中间商的定价权,扩大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定价权来增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能力,这才是健全农产品市场的机制,这是重点。


  4、“豆你玩”、“蒜你狠”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暴涨还有一部分的经济利益,它促使大蒜出口的价格大幅度飙升,促使我国大蒜出口由过去追求数量增长的收益在向追求定价权收益转变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国家,比如日本60%的农产品依赖于从中国进口,定价权在日本,出口的越多越便宜,只要是我们进口的,进口的越多越贵,只要出口的,出口的越多越贵。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追求定价权的收益,可是这次“蒜你狠”,让我们无意间意识到定价权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改革我们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体制,要在全球范围里追求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定价收益,等于完善我们农产品的贸易体制。


  第三,我们要站在经济全局的高度来统筹应对豆你玩和蒜你狠,我认为应该是“三要”、“三不要”.1、一是要在完善金融体制框架内对待豆你玩、蒜你狠,而不仅仅放在炒作上。二是要在生产环节做好三件事情:1)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的平衡,粮棉油主产区一定要坚持土地所有制和统分双重相结合的机制。


  2)加大粮棉油的收购机制理顺。3)扩大农民的市场主体性,要把分散的小农变成有组织的小农,就是要向日本、台湾学习。三是要扩大农民(生产者)的定价权。


  在流通环节要做好四件事情:一是打破中间商独占定价权的格局,政府不仅要扶持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建设,还要扶持城市消费合作社的建设,要重点扶持一批农民生产合作社和城市社区消费者合作社的联盟,不要把钱投到龙头企业,而是投到两个合作社的联盟,要是投到龙头企业,宏观调控根本是无效的,如果不投到两者的联盟,政府的调控是不起作用的。


  二是政府要继续做好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订购价、收购价,甚至我还主张粮棉油商品基地的粮棉油主要产品要优先保证国家储备系统的保护价优先收购,而不是在所有企业进行开放。


  三是国内政府要控制农产品物流的核心环节,与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仓储、农产品收购和仓储不要对外资开放,要优先对农民合作社和政策性骨干企业开放。四是对农产品暴利环节征收暴利税。


  在全球环境下,发达农业大国追求别国农产品市场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是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主要战略。一旦控制定价权之后就控制了制约中国的一个武器,美国已经通过定价权成为了制约中国的武器之一。追求农产品市场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是农产品定价权的核心目标,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是出口大国,出口越多越无定价权,这对我国农民是非常不利的。


  这次“蒜你狠”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兴风作浪,但对扩大中国出口的定价权是有利的,因此,中国应该对国内过剩资本加以利多,追求我国密集型农产品在或外市场的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限制他们在国内市场囤积物品、哄抬物价。在农产品出口问题上要形成外贸骨干企业加农民的贸易体制,而不是要打内战。我们应该扶持龙头企业去结合农民,现在龙头企业要主外,内部有合作社主内,形成合作社与农民跟龙头企业的互动,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而不是把外资搞下乡剥夺农民。

 

登录后查看全部内容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