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消息:全球棕榈油供应面临危机,因为种植园中老化的油棕产量持续下降,但是高昂的重植成本和漫长的回报周期导致农户迟迟不愿重播。这一现象正在全球两大棕榈油生产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广泛存在,可能导致未来五年全球棕榈油供应锐减20%,进而推高这种关键食用油的价格。
老龄树危机与低估的产能衰退
马印两国小农种植园中超过半数油棕树已超过高产期(通常为种植后7-18年)。印度消费品巨头Godrej国际公司董事多拉布·米斯特里和马来西亚棕榈油协会前主席M.R.钱德拉通过实地考察指出,小农种植园的油棕老化程度远超官方统计——马来西亚政府数据显示仅37%小农种植园树木过熟,但行业专家认为实际比例超过50%。印尼国家研究机构RPN未公开数据则表明,树龄超过21年的种植面积明年将增长11%。这种系统性低估源于小农经济模式的结构性缺陷。
在马来西亚,小农占据40%种植面积,但过去五年重播率仅2%,远低于政府4%的目标。印尼情况更为严峻:截至2023年10月,2016年制定的250万公顷重植计划仅完成10%。印尼农户坦言政府提供的50%重植补贴不足以弥补3-5年无收成的损失,农户必须靠现有油棕来养家糊口。
双重挤压下的出口萎缩
产能衰退正与印尼生物柴油政策形成"剪刀差"。根据RPN和印尼棕榈油协会(GAPKI)预测,到2030年印尼出口量可能降至2000万吨,较2024年减少近三分之一;马来西亚出口则可能停滞或微降。两国合计出口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约4600万吨降至2030年的3700万吨,降幅达20%。这一趋势已反映在价格上:2024年毛棕榈油相对豆油的溢价达39美元/吨,而2023年还是160美元贴水。
市场结构正在重塑。今年印度棕榈油进口量或将首次被其他植物油反超,精炼商转向更便宜的豆油和葵花籽油。但是行业警告,替代植物油难以完全填补缺口。全球植物油需求预计到2050年增长5000万吨,意味着全球供应需要年均增长2%,而当前产量增速仅为1.5%。
农户出现代际断层
深层矛盾在于农业代际更替的失败。马来西亚小农协会主席AdzmiHassan指出,1990年代改种油棕的橡胶农户如今面临25年树龄的集中换代,但他们的子女已移居城市。此外,银行债务负担让许多小农拒绝贷款重植。政策支持亦显乏力。马来西亚2019年后取消全额重植补贴,印尼虽在2023年加倍补贴预算,但APKASINDO主席古拉特·曼努隆透露,土地权属争议和复杂申请程序阻碍资金到位。环境约束更雪上加霜:马来西亚设定种植面积上限,印尼迫于欧盟压力暂停新林地开发。
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终结
这标志着棕榈油"黄金时代"的落幕。1995年前三十年,全球棕榈油市场份额从15%飙升至30.6%,印尼年均产量增速达8.1%。但如今,两国单产差距凸显制度瓶颈:印尼小农2023年鲜果串单产仅9.6吨/公顷,不足大型种植园的一半。
担任农业科技公司IRGA董事长的钱德拉警告,全球需求增长与可持续生产间的矛盾将日益尖锐。棕榈油产业正走向关键转折点。除非出现突破性政策干预或技术革新,否则廉价棕榈油时代可能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