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进口成本抬升,豆油期价再创年度新高

2025-08-07
摘要:

中期来看,豆油价格震荡偏强格局有望延续,核心在于进口大豆成本上升的逻辑依旧行之有效

我的钢铁网 

国际油脂市场风起云涌之际,中国豆油跃然翻身,期价突破关键阻力位。成本驱动逻辑正取代短期库存压力成为市场交易主线。8月6日,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收盘报价8406元/吨,较上周同期上涨166元/吨,涨幅达2%,这一价格已创本年度新高。同时从本周走势来看,豆油涨势较为稳健,下跌回撤较少,说明其背后运行的底层逻辑较为夯实。

交易主线1,成本抬升逻辑:驱动豆油走强的核心引擎

从成本来看,即将进入美豆销售季,距离5月中美贸易谈判的暂停关税时间越来越接近,四季度进口大豆成本上升的预期逐渐转强,即使美豆进口通道打开也并不代表能大幅度打开四季度进口大豆成本的下降空间。本周从南美大豆升贴水的来看也能看到国内进口大豆的成本依旧为逐步抬升的趋势,越临近美豆出口的销售季节,关于成本的问题关注度将越高。截至8月7日,10、11月巴西大豆船期大豆报价为315、320美分/蒲,较上周同期上涨28美分/蒲。国内大豆的进口完税成本也达到了3858元/吨,环比上周上涨81元/吨,且仍有继续攀升的态势。

交易主线2,需求好转预期(出口+还储)

7月,有关于国内豆油10-12月出口的消息持续引发市场关注,国内豆油出口订单再现市场,核心逻辑在于国际豆油价格持续走强与国内供应宽松形成的价差红利。中国豆油正在成为国际买家眼中的价值洼地,2025年1-6月国内豆油出口累计138725.61吨,较去年同期增加98037.73吨,累计同比增幅240.95%。除传统的日韩等东亚国家的进口量增加,也有印度、马来西亚等新兴国家的增量。我们预估2025年豆油全年出口量预计将达到40万吨左右,消费同比增加28万吨。

当然,近日国内豆油价格持续上涨,从近期我们跟踪的中国-阿根廷/印度的毛豆油价差来看,中国豆油的性价比正在下降,未来到印度的出口要关注通过来料加工手册这一贸易形式的增量。

交易主线3,油粕比的走强预期

上文我们提到了关于四季度大豆进口成本的预期较强,但从国内的买船进度看,四季度缺豆的可能性不大,根据Mytseel预估,8-10月的大豆到港预估分别为1200、1050、900、850万吨;8-11月的大豆压榨量预估为1020、950、880、850万吨。大豆到港及压榨量预计维持高位水平,这一点从前日(8月4日)国内豆油批量以01+10-30左右的价格出售11-12月的豆粕合同也能窥出一斑,四季度大豆预计维持高位水平,油厂积极兑现榨利保证开机。与此同时,中国仍在持续进口阿根廷豆粕,叠加前文提到的豆油转出口,油粕方向的不同使得市场关注油粕比走强预期。

未来展望:上行通道中的风险点

中期来看,豆油价格震荡偏强格局有望延续,核心在于进口大豆成本上升的逻辑依旧行之有效,但仍要警惕以下风险点:

中美贸易关系异动:关税矛盾缓和会使得市场情绪出现变化。

印度进口利润较差:截至8月6日,印度进口毛棕榈油、毛豆油的利润分别为-12.21、-30.78美元/吨,供需双方存在博弈。并且中国豆油的性价比优势在逐步下降,我们关注到8月6日9月船期中国-阿根廷毛豆油FOB价差为100美元/吨。

国内豆油供应充裕 下游接盘能力有限:盘面持续上涨,下游终端对高价豆油的承接能力有限;与此同时国内供应较为充裕,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缺货行情,多头利润兑现后离场也可能导致行情的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