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落地|通往调和油的春天,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19-01-02
摘要:

食用油新国标开始实施,市场上出现一些“随机应变”的调和油产品。新国标的执行仍有监管盲点:没有强制规定“调和油中只有含量占比最大的油种才能予以标识强调”。新国标能够让守规矩的品牌更加规范,也能够让之前因无法可依、打些擦边球的品牌迷途知返,但一些明知故犯的杂牌军仍在挖空心思钻漏洞。

oilcn油讯

岁末年初,油脂行业的大事件莫过于新国标的实施。只有在水中,才知道水究竟有多深。本文作者为国内某油脂企业的一线业务人士,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18年12月21日,酝酿多年的“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正式实施,重中之重是对调和油的命名、配方标识等作了强制性的规定,方便了消费者的用油选择,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社会各界普遍予以高度赞誉和期待:此举将彻底刹住调和油品类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歪风邪气,还市场一方庄严净土!

也许过于乐观了。

随着新国标开始实施,市场上已出现一些“随机应变”的调和油产品:

产品名称都改成了合规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但是在更加显著的位置以更大的字号,另起炉灶标上“橄榄+山茶...芝麻+花生...玉米+葵花...压榨...非转基因”。

身为一线油脂业务人员,笔者以为,食用油新国标的执行仍有监管盲点:没有强制规定“调和油中只有含量占比最大的油种才能予以标识强调”。

当然,“新国标”要求标识调和油成分比例,但“油掺油,鬼见愁”,国内市县级基层的监管检测机构能否支持调和油配方所有成分的测定?所有调和油品牌厂家能否据实标识,还是要打个问号。

而乡镇农村市场一直是调和油乱象的重灾区:每桶四十元左右的价格便能购买正规品牌卖七八十的非转压榨系列调和油,包装红红绿绿,充分迎合农村朋友们的审美观,不愁销路。

去年央视曝光福建部分厂家调和油乱象,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就笔者了解,曝光的几个厂家只是冰山一角。

调和油品牌成百上千,经过多轮行业大洗牌,目前能够存活下的可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 以金龙鱼、鲁花、长寿花、多力为代表的市场化程度非常之高的“一线军团”;

第二类:以福临门、金鼎、华润五丰为代表的家大业大、可以撑得住耗得起的“实力国家队”;

第三类:以九三、道道全、古船、红蜻蜓、中昌为代表的“地方军团”,都有自己的根据地市场;第四类:地方杂牌军,广大的农村市场成为其主要地盘。

杂牌并不是都不好,杂牌也可以成为名牌,但须恪守底线。

近年来,以央视曝光的福建系及南方某省系为代表的一些调和油杂牌军活得颇为滋润,他们如何能在高度市场化、多巨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中分得一杯羹?

是掌握了核心油脂科技?

是匠心打造出了独一无二产品?

还是不辞劳苦地建立了坚不可摧的渠道壁垒?

都不是!他们靠的是在调和油上大做文章,打规章制度的擦边球,将其产品包装得“高端大气又便宜”,并利用农村消费群体品牌意识弱、文化程度低、及贪小便宜的心理大发其财。

这些杂牌调和油的“繁荣”不是一年两年了,其生存的三板斧:

第一:胡乱标识“非转基因物理压榨”,虽然其产品主要原料都是低价转基因大豆油;

第二:以各种高价高端油种为噱头,诸如强调“山茶、橄榄、核桃、花生芝麻”的调和油,实际配方中高价油的比例很低,甚至为零;

第三:外包装花里胡哨富丽堂皇,甚至比大牌油还要漂亮、上档次。

归根到底,是“以低价取胜”。

原本老老实实做产品、辛辛苦苦做渠道、点点滴滴做市场的地方中小品牌面对这些杂牌溃不成军,甚至无奈效仿,否则无法生存,何来工匠精神的土壤?

新国标能够让守规矩的品牌更加规范,也能够让之前因无法可依、打些擦边球的品牌迷途知返,但一些明知故犯的杂牌军仍在挖空心思钻漏洞。

“李鬼”不会因为披上了一层貌似合法的外衣就变成了“李逵”,破绽往往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比非转标识和配料表

产品标识非转基因,但配料表中有进口大豆、或浸出大豆油;第二:对比高价油种标识和配料表

标识刻意强调高价油种,但配料表的具体比例极低或者产品价格偏低;第三:对比售价和成本

这个稍微复杂些,要比对生产和销售记录,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售价,应引起注意。(单箱(5L4桶)成本在140元以下的,还标注非转基因的调和油产品大概率有问题)“新国标”公布后,三部委联合配套出台了“16号公告”,包括:“自2018年12月21日起,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监督检查;鼓励公众、媒体举报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和食用植物油标识的违法行为。”

期待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严格执行三部委的“16号公告”,动真格,下狠手,多向当地油脂市场参与者了解真实情况,动员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力量;同时有关部门应修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如此调和油市场方能迎来真正的春天;消费者方能明明白白消费;那些苦心孤诣、匠心打造好油的中小品牌方能重入赛道,竞相迸发,百舸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