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当“富士康”? 食用油OEM代工再度兴起!

2019-10-08
摘要:

如今制造业纷纷升级告别“富士康”模式,同样转型走上自塑品牌之路的食用油企业却并不拒绝成为“富士康”:一些油企的代工订单反而出现爆发式增长,灌装生产线开足了马力。你注意到这个新趋势了吗?

oilcn油讯

在家电、手机、服装等行业,代工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比如巨头“富士康”代工过的手机包括苹果、华为、小米、OPPO......

要不要当“富士康”?食用油OEM代工再度兴起

如今制造业纷纷升级告别“富士康”模式,同样转型走上自塑品牌之路的食用油企业却并不拒绝成为“富士康”:一些油企的代工订单反而出现爆发式增长,灌装生产线开足了马力。

你注意到这个新趋势了吗?

万亿盘口的食用油产业源源不断地吸引生力军、催生新品牌,从传统的房地产企业、连锁超市,到如今的微商电商、带货网红,纷纷以自身的资金和渠道优势加入竞争。它们无需生产线、厂房,通常采用OEM轻资产方式迅速进入市场:

要不要当“富士康”?食用油OEM代工再度兴起

  • ——"恒大兴安"陆续推出的花生油、葵花油,生产商是50强油企“青岛天祥”“江苏金太阳”;
  • ——卖酒的洋河股份跨界做“己所欲”亚麻籽油,背后的加工商是“金利油脂”;

要不要当“富士康”?食用油OEM代工再度兴起

  • ——互联网巨头网易售卖自己的"严选"葵花籽油,生产商为世界五百强邦吉南京工厂;
  • ——麦德龙的自有豆油品牌aka宜客年销售过亿,代工厂包括行业巨头中粮、益海嘉里;

......

OEM来源于英文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被译为“代工生产”;有相当数量的油企在长期从事这一业务:玉米油龙头“长寿花”“西王”起家靠的就是为“金龙鱼”“福临门”做代工。

很多人看不上代工厂,是因为不了解现代油脂工业,想象不出那种大规模、标准化、量产的震撼:低成本、高质量、超稳定产品,不是随便一家油厂就可以保障的。

要不要当“富士康”?食用油OEM代工再度兴起

选择有稳定供应链和加工实力的油企进行代工,品牌商可减少固定资产、技术、人员等投入,快速占领市场。

那么,大小油企为何对利润不高的代工业务不离不弃,有的甚至为此扩大生产规模?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有效释放产能,提升规模优势

重资产的食用油行业靠产销规模取胜,吨位决定地位,做大才能做强,企业间尤其是巨头们的扩产竞赛从未停歇。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油脂加工生产第一大国:油籽年压榨能力过亿吨,但开机率常常不足50%,产能长期处于过剩状态;

而油企面对的现实是:食用油消费增速放缓,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价格战......代工业务虽利润有限,对小企业而言,可以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大企业则可以有效利用闲置产能,保持及提升现有的规模优势。

二、优化产能配置,品牌扩张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再度兴起的食用油OEM代工潮中,除了替大牌、名牌代工;替零售商、渠道商自有品牌代工;中小油企、油商间的跨地区、跨油种的交互代工、合作项目日渐兴盛。

做代工和打造自主品牌并不冲突,大部分油企都是“两条腿一起走”。比如:

广西A油企,为北方B品牌代工,产出的B牌油就地在西南地区销售,“北油”不必“南下”,解决了长途运输成本浪费的问题,B品牌打开当地市场及后期稳定的供应也有了保障。广西A油企也在多元化经营自己的A品牌,计划增加茶油这一品类,最优方案并不是自己灌装,而是选择做茶油的C企业为其代工贴牌。

在这个例子中,代工模式如“无形的手”,将A、B、C三家油企的产能进行了优化配置,突出各家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和覆盖范围,各自得以保存及增强实力,以时间换空间,去壮大发展自主品牌。

另外,新时期的食用油代工模式也发生了进化: 从OEM发展到ODM,即贴牌定制,这在花生油、橄榄油、牡丹籽油等小品种、高端油领域尤其流行。

要不要当“富士康”?食用油OEM代工再度兴起

一些油企已推出了整套成熟的定制方案,不仅提供产品研发、生产,还可为客户设计瓶型logo、宣传文案,提供客服、包装发货、售后服务等,按需定制,按量定制,快速响应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要不要当“富士康”?食用油OEM代工再度兴起

要不要当“富士康”?似乎不用太纠结,能做代工的油企,一定是佼佼者,与成为业内“华为”并不冲突。

代工市场的规模在扩大,形态在更迭,蛋糕是真的,鸡肋也不假;能否能成大气候,是否予以战略布局,身在其中的油企有着各自的判断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