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消息:截至9月26日当周,全球油籽价格全线下跌,阿根廷临时取消出口税搅动全球市场,北美油籽收获也带来季节性压力。
周五(9月26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11月大豆期约报收10.13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1.15%;10月船期1号黄大豆在美湾的现货平均报价为每蒲10.7075美元,下跌1.14%。12月豆粕报收每短吨274.6美元,下跌3.31%;12月豆油报收每磅50.19美分,下跌0.85%;泛欧交易所11月油菜籽期约报收471.00欧元/吨,下跌0.5%;加拿大11月油菜籽期约报收614.6加元/吨,下跌0.65%;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现货报价为每吨400美元/吨(含33%出口税),下跌2.9%。周五,美元指数报收97.824点,比一周前上涨0.57%。
在南美,阿根廷近期国内局势动荡,米莱总统所在政党在地方选举中失利,引发比索汇率暴跌,阿根廷央行不得不出资10亿美元稳定汇市。本周初更是宣布临时取消包括大豆和豆粕以及豆油在内的主要农产品出口税(之前大豆出口税为26%,豆油和豆粕为24.5%),有效期到10月31日或者出口金额达到70亿美元。出口免税大幅提高阿根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引发中国买家大举入市采购阿根廷大豆。免税期间阿根廷登记出口510万吨大豆,其中260万吨(40船左右)为11月/12月船期,大部分销往中国。此外印度也在短短两天内就买入30万吨阿根廷豆油。这不仅直接冲击美国大豆出口窗口,也在全球范围内压制价格走势。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财政部长此前表示将力挺阿根廷,但是美国农户以及行业团体对于阿根廷通过取消出口税对华大量销售大豆口诛笔伐。在美国压力下,阿根廷周三宣布结束此次出口免税,理由是出口销售金额已经达到70亿美元上限。
美国和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谈判进展尚未出现突破迹象。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暗示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的前提是美国取消不合理关税。美国大豆协会等团体也疾呼特朗普政府尽快和中国达成协议,因为目前正值美国大豆出口旺季。由于中国迄今仍对美国大豆征收20%关税,使得美国大豆对中国商业买家毫无吸引力。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9月18日,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总量近1100万吨,同比巨减37%,其中对华销售量为零,远低于过去五年平均销售量1080万吨。美国总统特朗普则表示政府将使用关税收入来为受到贸易战影响的美国农户纾困,这也降低市场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短期取得突破的期望。
从供应面看,美国大豆收割正在进入高峰,未来两周中西部天气干燥温暖,普遍有利收获作业。分析师预计下周二美国农业部季度库存报告将显示,截至9月1日的大豆库存为3.23亿蒲,较去年同期略低,但这一“偏紧”预期难以完全抵消收割压力与南美竞争的冲击。
目前巴西大豆种植进展顺利,帕拉那州种植进度已达13%,略快于去年。咨询机构对冲点全球市场公司预计2025/2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达1.78亿吨,出口1.12亿吨。
就豆油而言,市场认为50美分存在低估。德国油世界的分析师托马斯·梅尔科预计未来6个月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将上涨100-150美元/吨。从美国到巴西,生物燃料行业推动国内掺混需求增长,将会挤占出口供应,从而提振价格走高。
展望下周,市场聚焦9月30日的美国季度库存报告。短期内,北美油籽收获压力以及南美出口竞争加剧,将继续压制价格反弹空间。中国及其他进口国在低价下的补库行为则有助于限制下跌空间。总体而言,全球大豆市场仍处于供给宽松、需求不振的格局,短期价格承压,但潜在的库存紧缩与政策不确定性或为未来反弹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