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油脂否认与中粮集团合并传闻

2008-07-29
摘要:

经济观察网7月29日报道:针对业界传闻九三油脂与中粮集团合并一事,九三油脂总经理田仁礼首次明确予以否认。此前曾有多位业内人士称,九三与中粮集团接触频繁,双方正在探讨合并事宜。与中粮的联姻一边是在内外... [详细]

   经济观察网7月29日报道:针对业界传闻九三油脂与中粮集团合并一事,九三油脂总经理田仁礼首次明确予以否认。此前曾有多位业内人士称,九三与中粮集团接触频繁,双方正在探讨合并事宜。
  与中粮的联姻
  一边是在内外交困中惨淡经营的国内油脂压榨十强之一,一边是野心勃勃寻求扩张的中国粮油行业旗舰,中粮与九三油脂的合并真是一幢让人向往的联姻。
  此前消息人士是这样描述这个故事的:困顿之下的九三油脂为了自保一直在不断寻求合作伙伴。最初田仁礼曾试图整合一些散兵游勇,但是这些企业实在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管理混乱,经营状况不良,还在合作中漫天要价。田仁礼不想背上这些包袱。
  之后田曾尝试与外资巨头探讨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其长期与外资交恶,外资对其“敬而远之”。
  与中粮这样的企业合作是田仁礼最后的选择。消息人士称,这是因为“九三想合作,中粮想合并。双方后来多次接触,但不知是否达成了一致。”
  另一位业内分析人士称,如果九三选择跟中粮这样的内资企业合作,将会减缓外资全盘控制国内大豆产业的速度,给国内出台相应对策争取时间。
  “我不知道这些消息是从哪里来的,这简直是造谣中伤。”田仁礼在电话中对这些说法表示愤怒。
  九三油脂(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大豆加工为主导,集国际贸易、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大型大豆经营加工企业集团,年加工大豆能力700万吨。中国大豆年加工能力总共约为6000万吨。
  不过九三在业内出名主要是因为其高举产业民族主义的大旗。一方面,目前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压榨企业中,只有九三油脂一家没有外资背景。
  另一方面则是坚持使用本土大豆,维护本土豆农的利益。这其中的背景是中国大豆越来越依赖进口,本土大豆种植业萎缩退化。
  中国大豆进口始于1996年,2000年进口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之后这个数字就一直攀升,其进口依存度逐渐升至80%以上。而由于国际粮商控制国际大豆贸易,现在基本形成了“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价格”的畸形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国豆农利益受损,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2007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比上一年又下降了6.25%,2007年中国大豆总产量减产247万吨。以大豆产量最大的黑龙江省为例,该省大豆种植面积已由1993年的4600多万亩下降至目前的3000多万亩。
  田仁礼本人曾经说,出身农民家庭的他无法忘记,当年父兄顶着烈日在田间挥汗耕耘,收获后推着整车的粮食进城却要饿着肚子回家的场景。
  由于其规模较大并且坚持使用本土大豆,田仁礼频繁公开批评外资油脂压榨企业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威胁,九三油脂通常被视为民族大豆压榨企业的代表,中国大豆产业最后的防线。
    危险的“最后防线”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这个“代表”现在也遇到了空前的生存难题,“最后的防线”也濒临崩溃边缘。
  一是大豆产区加工企业流动资金成本高。在九三油脂所在的大豆产区黑龙江,企业必须一次性储备一个榨期的原料,平均储备期为6个月,因此流动资金每年只能周转两次,按现行贷款利率计算,每加工一吨大豆约需支付银行利息70元。所以目前外资控制的国内大豆加工企业90%都在沿海,他们加工一船原料再进一船原料,年资金周转率在8次以上,每加工一吨大豆财务成本20元足够,两者相差约50元。
  二是大豆产区加工企业收储成本高。九三油脂在国内向农户收购大豆,需面对千家万户,原料到达厂内需包装、运输、储存等费用,每收购一吨大豆约需运输费75元。在沿海的外资独资或者参股企业,每吨大豆到达车间的费用不足25元。
  三是我国大豆产业竞争的核心地带在沿海,黑龙江大豆运到沿海地区每吨要增加约70元的运输成本。仅合计以上三项,九三油脂加工黑龙江产区的大豆就要比加工进口大豆每吨增加170元左右的成本。按照现在九三油脂每年加工200万吨黑龙江大豆计算,就要比用进口大豆增加成本3.4亿元。
  事实上,九三油脂在这条防线上已经不断退让。一个例子是,2004~2005年,九三油脂被迫在沿海建厂,引入进口转基因大豆进行加工。目前九三在大连港、天津港、广西防城港都开厂设点,加工进口大豆。田仁礼为此辩解,“我们也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一位外资负责人讥讽田仁礼“号称中国大豆产业守望者的田先生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大豆使用商。”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本土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通常为18%,而来自美国和南美的大豆由于转基因变异,出游率可达25%左右。因此使用本土大豆榨油实在不是什么英明的决策。
  但即使如此,成立十年来几乎没遇到过亏损的九三油脂,2005年以来却出现了严重亏损,2006年部分分厂还处于停产状态。之前最悲观的预测甚至认为,九三无法支撑过2007年。
    不会委身外资
  如果说使用本土大豆的底线已被突破,那么九三的另一条底线——拒绝外资压榨企业,是不是能够守得住?情况一度并不乐观。
  据一位外资粮商向记者证实,九三油脂曾经与该公司以及另外一家外资粮商接触,试图说服外资与九三合并,但是遭到两家外资拒绝。
  但这种说法遭到了田仁礼的否认。“我们从来就没跟他们接触过,也没有想要跟他们接触的想法”。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不过在此前的公开报道中,田仁礼曾表示,如果国家对大豆产业的政策不好转,九三油脂未必能够守得住不被外资参股或并购的防线。
  一位熟悉九三的人士告诉记者,国家的政策将是九三油脂能否守得住国产底线的关键。“九三油脂本身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主要还是受制于地理位置和政策。如果国家能够对像九三油脂这样的支柱型企业进行一些补贴,减免一定的税收,就可以增强企业的信心,在残酷的竞争中得以保存。”
  而消息人士称,国家相关部委也在着手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本土大豆压榨企业。这项工作原本由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贺燕丽负责,贺本人已向记者证实,将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机构改革等因素干扰,这个文件至今没有下发,具体内容亦难窥真容。贺透露其中的一项政策是,“动用一部分国债资金扶持民族油脂企业发展。”
  也许正是这项尚未出台的政策给田仁礼以坚持独立发展的信心。
  分析人士称,国家不可能放任九三这样的企业自生自灭。他们担心,“如果2007年九三油脂也选择跟外资合作的道路,那就意味着我国90%以上的大豆市场都将受制于人,民族大豆加工业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
  由此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国产大豆价格暴跌,销售困难,豆农苦不堪言。同时,由于大豆加工企业的主产品豆粕是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如果大豆原料受控,势必带动下游养殖业成本上涨,进而影响城乡农副产品价格,危及整个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