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岛晨报
“从今天开始告别地沟油。”这是网络中不少品牌家用榨油机打出的广告语,商家以鲜榨油健康理念赢得很多顾客的青睐。昨日,记者发现家用榨油机已登陆大连市场。对于这种新生技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提醒不要轻信广告,自制鲜榨油或暗藏隐患。
上市3个月销售十余台
昨日在中山区一家家电商场中,记者看到小家电柜台里正在销售一台家用榨油机。这款机器外观很像大号咖啡机,顶部为放料口,操作按键设置在放料口前,有制作工艺和香型等相关选项,一台机器价格接近4000元。
“这台机器是8月份进店的,目前为止已经卖掉十多台了。”商场销售人员表示,这款产品上市后就受到很多顾客的关注,销量一直不错,连产品宣传单都已经发送一空。“自己榨油肯定比超市卖的食用油安全。”该销售人员说。
这款家用榨油机的工艺很先进,包括冷榨和热榨两种功能,同时可以提供三种不同香味。“可以压榨花生、芝麻、葵花籽等油品。”该销售人员介绍说,只要把原料放进机器内就无需人工操作,机器将全自动操作,鲜榨油直接从出油口流出,同时设有滤网过滤残渣。
“500克花生能出250克左右的鲜榨油,但不能压榨大豆油。”该销售人员表示,超市中的花生油动辄百元以上,自家制作不但安全而且也便宜。不能压榨大豆油是因为鲜榨大豆油腥味比较大,一般人可能不适应。“超市里的大豆油也都是调和油,没有直接使用的。”该销售人员说。
网售榨油机五花八门
昨日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家用榨油机,相关产品多达2647件,其中销量最好的一款产品近日销售了近500台。销量前10名的产品中价格从1380元到3900元不等,大多数商品价格在2000元左右,可以压榨花生、芝麻、葵花籽、油菜籽、核桃仁、大豆、茶籽等7种不同油品。
所有商家都在网页最醒目的位置写有“告别地沟油,自榨油更健康”等广告语。一家网店中,商家宣称自榨油比超市所售的食用油营养成分更多。该商家表示,压榨的油由于没有使用化学剂,天然营养不被破坏,除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铁、锌等营养成分,还能保留油脂本身的浓香味,确保产品本身的原汁原味、安全、卫生、无污染。在实际炒菜过程中,要达到同样的色、香、味要求,自榨油使用量大约只是市面上桶装油的1/3用量。
不少榨油机还大晒自家的榨油参数,一卖家直接标明:大豆实测出油率10%、葵花籽出油率49%、大花生出油率44%。但记者注意到,尽管未明确标记保质期,但“一般在半个月之内食用不会变质”的字样,新鲜榨出来的油必须用玻璃瓶密封保存。
专家说法
无“六脱油”过程难以去除有害物质
“其实鲜榨油很早就有,以前农村自己家就有榨油机,可以榨花生油。”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但是这种自榨油无论从工艺还是安全性上都无法与正规食用油生产厂商相比,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家用榨油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董金狮表示鲜榨油其实是一种毛油,其中可能存在三个隐患:
首先是油料来源,董金狮表示从食品安全角度上说,国家对油料控制十分严格,比如油料的农药含量、是否发霉以及是否为转基因产品等均有严格把关,而个人压榨食用油无法控制油料来源,鲜榨油的品质自然无法保证。
其次,正规食用油生产厂家有严格的卫生环境要求,必须在消毒无菌的条件下生产,而在家制作食用油显然无法达到上述卫生标准。
此外,家用榨油机的工艺稳定性和安全性尚无标准,无法确定鲜榨油是否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据我了解,目前我国对于家用榨油机还没有国际标准,只有企业标准。”董金狮表示,如果部分商家采用不合格的配件,不但无法保证油品质量,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油又称“六脱油”,其中包括脱磷、脱酸、脱胶、脱色、脱臭、脱蜡等要求,去除农药、杂质及其他有害物质,而鲜榨油则无法保证完成这些工艺,“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保质期比较短,容易出现我们俗称哈喇味。”董金狮说。“并不是说家用榨油机绝对不能使用。”董金狮表示,消费者应了解可能存在的隐患,如果选用优质产品并排除这些问题,消费者也可以在家中榨油。
其他危害
相关营养学家表示,油开始冒烟的温度叫做“烟点”,烟点越高,越不容易冒烟。在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往往也更少。同种类油的烟点高低与其所含杂质的量密切相关。由于鲜榨油的杂质较多,鲜榨油的“烟点”较低,很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如大豆和花生原油的烟点一般只有150℃~160℃左右,而精炼之后能够达到230℃以上。
相关专家介绍,除了杂质多,不少鲜榨油毛油还可能含有一些天然的有害物质,如棉籽油中棉酚、菜籽油中芥子苷等。例如芥子苷可水解为腈等,腈有一定毒性,可对人体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国家对这些有害物质都有严格限量规定,如使用植物油(棉籽油)中游离棉酚的含量一般不得超过0.02%,而鲜榨油中没有质量控制,有害物质很有可能超标。